写影评的套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521130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影评的套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写影评的套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写影评的套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影评的套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影评的套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点一: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 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比如,考 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 是得不到高分的。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 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建议:掌握一套写影评的套路(以下方法供参考):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 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 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

2、,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 统一。要点二:最忌讳胡编乱造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 感而发。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 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 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 即提倡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 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建议: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 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

3、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该有意识的准备2 篇写人物的文章。要点三:看文艺普及读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入,但是 考生对文艺的知识面必须要广比如,对于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要心中有数。同时同考试是以 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考生对一些问题要能谈一点感受。如对现在的诸多 选秀类节目怎么看等。怎样写看片分析看片分析,是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 然后按要求写文章。怎样写好看片分析?不要写成观后感。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 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 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得分不会高。建

4、议: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 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 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 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 种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

5、,即作品 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 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 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 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二、要有议论文的框架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 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 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2

6、、“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 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 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 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 结尾又草草收场。3、“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 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 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

7、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1.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 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 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2.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 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优点(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 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 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

8、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 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再围 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 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 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 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 高低,篇幅要占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3. 结尾部分,是最后一块,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 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 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 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 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到段落清楚, 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