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保健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166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传染病保健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秋季传染病保健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季传染病保健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传染病保健知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秋季传染病保健知识 秋季传染病保健学问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口途

2、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猛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四周循环衰竭,严峻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削减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

3、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 甲型肝炎 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 EV71 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 EV71 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 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消失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 EV71 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 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 49 月份。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污染的食物、饮水以及空气飞沫而感染。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 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 12 天后开头消失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消失,或消失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