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1549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9-61页。【课程标准】植树问题属于“综合应用”领域中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学情与教材分析】就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说,学生是首次接触“植树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还不能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模型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

2、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握最基本的植树规律“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端都栽”和“封闭图形植树”等不同情形的“植树问题”打基础。【学习目标】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3.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 发现非封闭图形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设计】1、交流

3、式评价: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师生交流情况和生生对话交流情况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过程、讨论表现、学生问题汇报情况和样题第1、2、3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后拓展练习检测植树问题的掌握情况,检测学习目标3的达成。【评价题目】详见学习过程“检测样题,反馈提升”。【学习过程】 学 习 过 程环节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反思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从观察手掌引入间隔的概念。谈话: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请举起你的左手。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将五指张开

4、,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隙?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隙,也就是有4个间隔。师: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之间呢?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2、引入植树问题。谈话:刚才,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结果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时间预设】5分钟 以学生小手为载体,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引入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5、中来,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引出需要,提出设计要求。 谈话:春天到了,学校准备对校园作进一步绿化,打算向全校师生征集植树方案。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我们先来看看学校的植树要求吧!课件出示:在操场上,有一条长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学生动手尝试,汇报“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方案。2、根据植树方式,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师:今天这些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课件出示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

6、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读题、审题,回答并比划“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师: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呢?能帮助学校算一算吗?(师巡视,寻找不同答案书写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法: (1)205=4(棵)(2)205+1=5(棵)(3)205+2=6(棵) 师:你同意哪种答案,学校究竟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呢?这样把我们小组四人共同去探究这个问题,听清要求:可以画一画、用笔摆一摆或模拟实际种一种。学生可能出现的验证方法: (1)画线段图:画4个间隔,5个端点。用一部分的情况来验证发现规律,如画3个间隔,4个端点,相当于4棵树。 (2)画示意图。 (3)用小棒摆。(4)从手掌中找规律。 3、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7、师:探究出结果了吗?学校究竟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呢?(5棵)你们同意吗?大家都是着正确的,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 学生展示、汇报。 学生把探究过程按交流过程顺次放在投影上(或课件展示),全班交流,得出规律。板书:两端都载:棵数=间隔数+1师小结:大家通过探究知道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6棵树苗,我替学校谢谢大家。 变式练习: 1、如果我们把每隔5米改成每隔4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2、如果这条路延长到100米,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时间预设】20分钟 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由具体事物学生个性的符号表示”的过程,通过动手画一画、看一看,从而发现了植

8、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植树棵数=间隔数+1的规律,为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服务,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提供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将问题化归。 谈话: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检测样题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同时展示两种不同的结果。师:有什么想说的吗?为什么两种展示不一样? 师:为了让全市人民领略到郑东新区的美丽风光,公交公司特开通了T916路公交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检测样题2:T916公交车行驶线路全长15千米,相邻两站的

9、距离约是1千米。这条路线一共有几个站? 师:你们家有钟表吗?认真听是几时?检测样题3:二七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时间预设】10分钟 植树问题的模型应用并不局限于植树的情境,它广泛应用于具有同样数学特征的其他事件中,通过三道检测样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学模型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介绍“20棵树”问题。 谈话: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引起研究专家的兴趣。 这就是:“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学生可能猜测能种5行,老师也费尽心思地思考,得了14行

10、。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都已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图1)。高斯猜想“20棵树”植树问题应能达到十八行。十九世纪,猜想被美国数学大师山姆老埃德完成(出示图2)。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数学爱好者运用电子计算机,绘制出了二十行图,创造了新记录并保持至今(出示图3)。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20棵树的问题,还有新的进展吗?同学们,努力吧!大胆探索,一定会有新的收获。2、课堂小结。请你回忆一下,在研究植树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3、引发思考师:这节课我们对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植树问题中还有很多问题,如两端都不载、一端栽,一端不栽、封闭图形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着怎样的规律呢?希望带着思考走进下节课植树问题的学习。 【时间预设】5分钟 通过对“20棵树”植树问题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激发学生上进心;通过课堂小结梳理知识,同时为其他形式植树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后作业 课本P122页,第1、2、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