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1522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隆技术应注重人文关怀摘要:克隆曾经是前些年相当热门的字眼, 近些年虽相对沉寂, 但围 绕克隆人展开的讨论并没有止息, 克隆人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 题,还牵涉很重要的伦理问题,所以,克隆技术应该注重人文 关怀。关键词:克隆 伦理 生命 尊严 科学科幻题材是好莱坞大导演永远演绎不完的一个主题, 科学进步和 发展又为幻想提供了科学和理论基础。有关克隆人的影片已有不少 了。如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The 6th Day),片中描述了一个可 怕的图景:在 10 年后的未来,有人制造了很多 “空白人”,把任何一 个人的外表特征和记忆注入一个 “空白人 ”体,空白人就会成为人类的 完美的复制品。这一技术无疑

2、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克隆人技术。在科幻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一般来说并不涉及科学技术本身, 以及科学推理, 而更多的是科学技术背后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克 隆题材的影片也一样。来看电影第六日 ,由施瓦辛格扮演的亚当被人追杀后,回到 家中,却发现自己已被另一个克隆人所替代,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 揭开克隆人犯罪集团的秘密, 亚当经历千难万险, 终于夺回了自己的 脑芯片(克隆自己的证据) 。最后,为营救妻女,真假亚当联手,使 用计谋救出妻子和女儿。 影片的最后, 意味深长。真的亚当留了下来, 和妻子女儿共享天伦之乐, 而那个克隆人则无奈地选择了离开这个家 庭。就这样,关于人性问题,影片的结局抛给观众一个

3、沉重的思考。那就是: 克隆人在家庭伦理、 道德上的地位是什么?克隆人在社会上 如何生存?事实上, 从克隆技术问世之日起, 克隆人就一直是人们争论激烈 的话题。 克隆技术固然可以在医学、 生物学、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但克隆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 以及克隆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问题,都是人类以前从未面对过挑战。从伦理道德角度看,克隆人将 对现有的家庭、 婚姻、情感等社会基本准则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即便 克隆人发育正常,他(她)们与被复制者能否算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还是拥有相同的身份定位,分享生活、荣誉、财产或共同承担犯罪过 错?在现实生活中, 克隆人是否会被看作异类而遭受歧视?等等, 而

4、且肯定还会有其他问题接踵而至。一、神秘的克隆克隆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而英文“ clone ”则起源于希腊文 “ Klone” ,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 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 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 无性繁殖出 的一群个体, 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 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简称无性系。 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 无性繁殖方式。 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 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常见 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 叶等经过压 条或嫁接等方

5、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 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 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 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 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 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 然后 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 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 再 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 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 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 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 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只需从动 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 用人工的方法将其

6、培养成胚胎, 再将胚胎植 入雌性动物体内, 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这种以单细胞培养出来的克 隆动物, 具有与单细胞供体完全相同的特征, 是单细胞供体的“复制 品”。英国英格兰科学家和美国俄勒冈科学家先后培养出了“克隆 羊”和“克隆猴”。克隆技术的成功,被人们称为“历史性的事件, 科学的创举”。 有人甚至认为, 克隆技术可以同当年原子弹的问世相 提并论。二、克隆技术之利弊分析 利:1、克隆人 技术能使千万不孕患者实现做父母的愿望 从不孕男子的皮肤上取下一个细胞,从其妻子卵巢内取 出一个卵子并去除细胞核,将男子细胞植入该卵子内,使该 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再使用精密仪器进行监测,将发育正 常者植入妻

7、子子宫内,胚胎便可在母体内渐渐长成拥有家长遗传特征的胎儿2、使痛失骨肉的亲人重温天伦之乐3、为许多不治之症找到新的治疗方案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所有人类器官和组织上施行移植 手术。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 头痛的事。排斥反应的原因是组织不配型导致相容性差。如 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 “原版人 ”,作器官移植之用,则 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4、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1)、克隆技术与遗传育种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 “克隆 ”技术快速培育出大量具 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了 粮食产量。( 2)、克隆技术与濒危动物保护

8、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 个福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也 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弊: 1、有社会的家庭结构、伦理体系造成冲击2、成为恐怖分子的犯罪工具3、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 “克隆人 ”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传播4、现在的科技无法保证 “克隆人 ”的安全性,可能出现流产、早产、 死胎、畸形等不良后果5、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克隆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进化三、伦理道德的视觉看克隆人是一种有道德的生物。对于道德的反思乃是伦理学的基础。 一 般而言,伦理学的天职并不在于为具体的行为提供某种特定的标准。 但是,伦理学的反思却有

9、助于我们避免道德悲剧,因为仅当我们把自身托付给某种具体的世界观时,我们才能从中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并义无反顾地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中走自己的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甚至还带来了超出于正常医学范围的东西。 比如,体外受精,试管婴儿乃至人的克隆等,它们都对传统社会的伦 理道德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并且涉及到我们对生命的最深层次的看 法,这就是:生命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义生命?但更为至关重要的是, 人是什么?人可以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支配自己的身体?人应该如何 决定自己的生与死?最后,人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及善待生命 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从一颗受精卵开始。排除其它所有存在的偶然因 素,就在受精的一刹

10、那,平均有上亿个精子竞相争取与一个卵细胞结 合的机会,最后的胜利者就是来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的我们中的 每一个人,这就是生命的奇迹,对此,我们只能接受,并生出一种由 衷的敬意。然而,现代科学却打破了这一奇迹,或者说, 还奇迹于平 常。于是,个体生命的诞生不再是一件值得敬畏、膜拜的奇迹,而是一种深深的必然,从某个已知的体细胞中再克隆出一个生命,它必然 与它的亲代完全相同。这样天地间最大的奇迹就成了一件最为单调、 乏味的生产制造业, 犹如根据一张图纸造出一部机器, 有的仅仅是重 复,而无任何创造的乐趣。若如此, 每一个人的诞生就不再是宇宙中 的奇迹,不再是天赐的缘分, 不再是惊喜的期待, 不再是

11、上苍的礼物, 而只是一种人为干预的结果。 当奇迹不再出现,当缘分已经消失,当 期待化成泡影, 当礼物褪去魅力, 我们该从何处再去寻觅那份生命特 有的纯真和人生的价值呢?1、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冲击 隆技术的无性繁殖践踏了两性结合的自然铁则,造成长幼有序 的人伦困惑。由于克隆得到的个体与体细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相同, 是体细胞提供者的复制,那么,克隆产生的个体与提供克隆用的体 细胞的个体之间人伦关系是什么?是兄弟关系,还是父母子女关 系?造成严重的人伦困惑。2、对人的尊严的破坏 众所周知,人类自古就以“自然”的方式生产自身, 而这种“自 然”方式生产的人类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故而人类自 豪地

12、认为人类的生命形式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相当长一个时期以 来,反对克隆人的观点集中认为克隆人是以“非自然”的方式生产 人类,由此将损害人的尊严。依靠克隆技术生产人类将会由于人为地操纵改变人类的性别结 构,从而影响家庭及社会,“克隆人”也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 产生心理缺陷,从而引发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乃至影响他们的健康 成长。由于克隆技术自身具有不成熟性,“克隆人”可能存在的生理缺陷将导致诸多社会的、法律的问题。假如克隆出的人是一个生理残疾、智力发育水平很低的人,那么,人类该如何去面对?面对诸多的来自于伦理道德的争议, 人类不得不提升对克隆技术 特别是“克隆人”的道德哲学的思考, 不能不站在全新的

13、视角来审视 这些问题并寻求答案。 人之所以为人, 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在于人具 有其他动物类所不具有的社会属性, 这些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 类所具有的特征规定了人作为万物灵长的智慧和优势, 也在客观上决 定了区分“自然人”与“社会人”的标准。人不仅仅是生物的人, 他还是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人。 作为一个 生物的人,他可以不计手段地去追求生物学意义上的效率的最大化; 但作为一个具有文化特质的人, 他还必须反思他的所作所为, 这就是 伦理学的使命。 但是,文化意义上的人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又是统一 的。因为,所有的文化习俗,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有利于人的生 存,尤其是一种长远的、健康的或者还是体面

14、的生存。四、克隆技术的社会建构 1、应有明确的立法限制,同时要建立对生殖性克隆的资格进行严格 审查制度, 考察克隆技术行为者的动机, 并由克隆技术领域工作的科 学家共同体依照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加以认同、确定。 2、科学家共同体应该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通过实践中 的不断探索,完善技术手段, 不仅认识和使用克隆技术本身,而且还 应该对克隆技术的系统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清楚克隆技术的负 面性,而在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负效应的发生。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 也可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 力量的作用方向,取决于利用它的人。参考文献:1、兰毅辉 科技与伦理道德冲突的四种类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2 月第一期 90页2、刘毅 用克隆技术克隆人类的弊端与危害 理论学习 -山东干部 函授大学学报 2003年 7月 79页3、许玲,倪征克隆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6 月第六卷第二期 82页4、吴国盛 克隆人的伦理问题(一) (二) 北大出版社5、陈洪,余霞,胡荣光,冯军强关于克隆人的伦理学新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年 8月第 17卷第四期总第 90期 4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