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1403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PD治疗方案2010确定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诊疗方案(2010 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 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支气管炎是指 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各种原因后,患者每年慢性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并连续二年。肺气肿是指 肺部远端的气室到末端的细支气管出现异常持久的张扩,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 的纤维化。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 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COPD。一、路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2

2、、分期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可能影响治疗的其它疾病的患者;2、有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严重呼吸性酸中毒者(PH7.20); 4、需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二、中医诊断(一)诊断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主症: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不愈,迁延不愈,出现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 及烦躁、心悸等症状,常因外感及劳累而诱发,冬季发病多。(二)辨证分型:1、痰热郁肺:咳喘气涌,咳吐黄粘痰,难咯,或痰兼血丝,伴烦热,身热汗出,尿赤,大便 或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痰浊阻肺:咳喘胸闷,痰白稀或泡沫痰,口粘不渴,兼有呕恶纳呆,便溏

3、,舌淡红,苔白 腻,脉弦滑或濡滑。3、瘀血壅肺:咳喘胸闷,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底 络脉青紫或粗胀,脉弦。4、气阴两虚:喘咳,气短,动则喘甚,咳嗽,少痰,神疲乏力,纳呆,舌红苔少,脉细弱。5、气虚:胸闷气短,动则气促加重,语声低怯,咳嗽,痰白量少,神疲,时自汗出,纳差,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三、西医诊断(一)诊断标准:1、病史: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常有吸烟史或长期粉尘、有害气体接触史。2、症状:(一)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 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

4、症状。(二)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粘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 脓性痰。(三)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 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四)喘息和胸闷:不是COPD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 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五)全身性症状:晚期患者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 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3、体征 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常有以下体征:(一)视诊及触诊: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浅快,甚至出现胸腹矛盾运动;

5、触觉语颤减弱 或消失。(二)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下移,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下界活动 度减小。(三)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延长,甚至呼气末可闻及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 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肺功能检查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70%,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 (RV)增高,肺活量(VC)降低,RV/TLC增高,均为COPD的特征性变化。(二)、血气分析血气异常首先表现为轻、中度低氧血症。随疾病进展,低氧血症逐

6、渐加 重,并出现高碳酸血症,导致机体的酸碱平衡失调。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肺功能 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90%及(或)PaO28.0kPa (60 mmHg)而不 使 PaCO2 上升超过 1.3kPa (10mmHg)或 PH7.25。注意:给氧应从低流量开始(23L/min)。对严重低氧血症(PaO250mmHg)者,维持低流量吸氧,并监测血 气分析。2、抗菌药物: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有痰量增加及脓性痰时,应根据患者所在地常见 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积极选用抗生素。在未能确定感染病原菌

7、的情况下,按经验性治疗原则。 应选用能覆盖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及肺炎克雷伯菌 等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可选用头抱二代或三代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对疗 效不佳的患者可根据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改善后,改为口服 方式给药序贯治疗。(2004年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序贯治疗: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的临床标准为:(1) 经静脉给药后病情好转或稳定:1.咳嗽或呼吸窘迫逐渐改善;2.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恢复 正常;3.胸片提示感染大部分吸收。(2) 口服能耐受:无胃肠道吸收障碍;无其他能引起相互作用而影响吸收的药物;无对

8、 口服药物过敏史;(3) 无不稳定期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和休克;(4) 无脓胸并发症;(5) 无明确高危因素和耐药菌感染,如心内膜炎。3、支气管舒张剂:短效8 2受体激动剂较适用于COPD加重期治疗。若疗效不显著,建议加 用抗胆碱药物。对于较为严重的COPD加重者,可考虑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监测血茶碱浓度对 估计疗效和副作用有一定意义。(1) 8 2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药物:0.9%NS 2ml+可必特2ml (或者爱全乐1支+万托林1ml) 雾化吸入Q6H或Q8H;短效、长效8 2受体激动剂口服(如博利康尼、息喘灵、帮备)。(2) 茶碱:口服给药:茶碱缓释片0.1 q12h;病情较重者0.2

9、q12h,已给予静脉qd静滴者可家用茶碱缓释 片0.2 qn 口服,或加用复合制剂阿斯美2# tid。静脉给药:氨茶碱0.25加入250ml溶液中静滴,若喘促明显,可以0.9%100ml+氨茶碱针0.2q12h 泵入。4、糖皮质激素:在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中,病情较重者可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 加用表面激素、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要权衡疗效及安全性。5、抗炎药物:顺尔宁、酮体芬,存在气道高反应可家用。6、祛痰药:大量痰液潴留促使继发感染,并影响气道通畅,痰液较多时可择情选用祛痰药。 常用药物:氨漠索,羧甲司坦,吉诺通、N一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半胱氨酸等。7、营养支持:必要时可予营

10、养支持治疗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卡摄入,以免 产生过多二氧化碳。8、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二)并发肺心病治疗(参照肺心病路径)(三)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参照呼吸衰竭路径)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为海平面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 压 50mmHg。1、COPD基础治疗: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2、辅助通气(1)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至少2条):中重度呼吸困难,伴有辅助呼吸肌动用,并出现胸腹 部矛盾运动;中重度酸中毒(PH: 7.307.35)以及高碳酸血症(PaCO2: 4560mmHg):呼吸频 率25次/分。(2)无创机械通气

11、排除标准(有任一条):呼吸抑制或停止;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低血 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嗜睡、神志障碍及不合作者;有高误吸危险(吞噬反应异常、严 重上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多或黏稠;近期有面部或胃、食道手术史;头面部外伤,固 有的鼻咽部异常;极度肥胖;严重的胃肠胀气。3、呼吸兴奋剂: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呼吸兴奋剂: 呼吸浅表、意识障碍不重而气道尚通畅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 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人工气道尚未建立,机械通气尚未开始前给予,人工气道一旦建立,机械 通气已经开始,呼吸兴奋剂则可停用。注意:对严重支气管痉挛和痰液引流不畅者,应首先在改善其气道阻塞的基础上然后使用呼吸 兴奋剂。九、健康教育

12、1、康复治疗:在呼吸生理治疗方面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 进行缩唇呼吸。在肌肉训练方面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登楼梯、踏 车等,后者腹式呼吸锻炼等。2、预防教育(1)避免吸烟;(2)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气体吸入;(3)预防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支原体或细菌感染;(4)院外继续稳定期治疗;(5)长期氧疗(15h/d)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此外,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避免环境污染,加强卫生宣教和改善工作条件与卫生习惯,加强 营养等对COPD防治都有重要的意义。十、出院标准1、临床稳定1224小时;2、能够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3、患者充分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4、随访以及家庭护理已安排妥当;5、患者、家庭和医生确信患者能够管理成功。十一、随访4-6周随访评价:1、能够适应日常环境;2、定期测定肺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