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512459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一)我们知道,商业作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独立经济部门,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它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对生产和消费起着桥梁与纽带的 作用。这种性质,决定了商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说“商业是交通的先导, 交通是商业的基础”。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环境下,作为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 铁路和轮船,其出现并非是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轮船是资本主义列强强行引进的,在 中国首先出现的也是外国轮船公司。铁路绝大部分靠借外债修筑,有相当部分控制权不在中 国人手中。但它们的出现,仍然是晚清中国社会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在

2、近代的 巨大转折和变化。虽然到清朝结束时的1911 年,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数量还很有限,相对 于中国辽阔的土地及人口,远远不成比例,分布也不尽合理。在经营管理以及其它方面,还 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它们的出现,已经初步展示了这种新式生产力的威力,对晚清 中国的商业,也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冲击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铁路轮船进入中国后引 起的反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进出口贸易、农产品商品化、新兴市场的开拓和近代城市的 兴起等几个方面,对铁路轮船与晚清商业间的关系进行一下初步的考察。1.进出口贸易的变 化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和轮船对晚清商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895 年后。这是因为 1895

3、 年前,中国全国拥有的铁路,仅仅只有微不足道的364 公里,只是在甲午战争中败于 日本之后,兴办实业救国救亡的热潮,才使中国兴起了修建铁路的第一次高潮。几条较长的 干线如东清、胶济、滇越、京汉、粤汉、津浦、沪宁、京绥铁路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建,即 使这样,1911 年清朝统治结束时中国的铁路也只不过才有9618 公里。轮船也是如此,1895 年前,清朝政府并没有开放民间自由兴办轮船公司的禁令,除清政府批准的轮船招商局以外, 很难举出其它的华商轮船公司。1895 年时,中国的轮船只数大小一共只有145 只 32708 吨。 此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的轮船得以进入中国内河,清朝政府才被迫取消了

4、华商开 办轮船公司的禁令。这样,1911年时中国的轮船只数才上升到901只 90169 吨。因此,近 代铁路轮船对商业方面的影响,从 1895年以后比较明显,我们的考察,也主要从这里开始。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期间进出口贸易的统计情况:表 1 中国对外贸易数值及其指数(1895 1911 年)单位:1000 海关两年份|出口净值|进口净值|总值|贸易总值指数 1895|143293|171697|314990|100 1896|131081|202590|333671|105 1897|163501|202829|366330|116 1898|159037|209579|368616|117

5、1899|195785|264748|460533|146 1900|158997|211070|370067|117 1901|169657|268303|437960|139 1902|214182|315364|529546|168 1903|214352|326739|541091|172 1904|239487|344061|583548|185 1906|236457|410270|646727|205 1907|264381|416401|680782|216 1908|276660|394505|671165|213 1909|338993|418158|757151|240

6、1910|380833|462965|843798|268 1911|377338|471504|848842|269 说明:贸易总值指数为笔者计算。资料来源:郑友揆中 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 年版,第335336页。从这个统 计表中可以看出,1895到1911 年,中国不管进口还是出口的贸易数值,都呈直线上升的趋 势,进出口贸易总值16 年中增加了二倍多。在贸易数值的迅速增长中,表1 未能反映出来 的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从下面的进出口货物分类结构变化表 中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来。表218731910 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分类变化表单位:千元年份

7、|进 口货物|出口货物|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农产品|矿产品|半制成品制成品 |值|值|值|值|值| 1873|8383|8.1|95104|91.9|2866|2.6|105572|97.4 1893|19733|8.4|216090|91.6|28423|15.6|153290|84.4 1903|76582|15.0|432477|85.0|89496|26.8|1563|0.4|242902|72.8 1910|126948|17.6|594351|82.4|231957|39.1|4416|0.7|356964|60.2说明:“半制成品和制成 品”主要指丝、茶和一些手工业品。资料来源:

8、根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 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年版第 72 页表 14、表 15 重新计算编排。从这张表进行观察,在 进口各项货物的变化中,生产资料的数值和比例在逐步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均不大。消费资 料的进口虽然所占比例数在逐渐减少,但绝对进口数却呈明显的增长。在出口货物中,矿产 品的出口数量微不足道,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数值有一定的增加,但在出口货物总值中 所占的比例却呈减少的趋势。只有农产品的出口,不管绝对数值还是所占指数,增长幅度都 十分惊人。1873 年时,农产品的出口数值只有 286.6 万元,在出口货物总值中仅占微不足 道的 2.6%,此后迅速增加,1893 年

9、增加到 2842.3 万元,占出口总值的 15.6,1903 年进 一步增加到 8949.6 万元,占出口总值的 26.8%,1910 年更猛增到 23195.7 万元,占到出口 总值的39.1。1910年与1903 年相比,7 年之间农产品出口数值增长2.6倍。与1873年相 比,增长更达 80.1 倍之多。在各项出口货物中增长的幅度高踞第一位。农产品的出口之所 以增长如此之快,与铁路轮船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在这期间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关系。因为, 这期间的农产品,还只能作为原料品出口,铁路轮船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 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使一些量大价贱、容易腐败破损的农

10、产品的长途运 输成为可能。因而使得许多过去无法出口的农产品成为出口货物。而且,农产品的出口结构 也因运输工具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变化。1895 年即甲午战争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最 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是茶叶、生丝和丝织品。七十年代,这三项土货的出口数值占整个出口额 的 90 左右,1892 年仍占 62.5%。其它农产品虽有出口,但数量有限,而且产地需在口岸 附近才有可能。二十世纪开始后,随着铁路干线的修筑和轮船运输的发展,这种状况有了明 显的变化。表3 选择的 8 种主要农矿产品18711911年的出口统计数字,就反映了这四十 年中出现的变化。表318711911 年8 项主要农矿产品出口统计

11、单位:公担年代|茶|丝|大 豆|豆饼|花生|棉花|猪鬃|锡187173|1022159|37529|57506|8486| 188183|1238145|39345|84760|17473| 189193|1055064|59946|760522|290417| 190103|877899|69292|1348622|2062384|367898|21056| 190911|911629|80424|7338488|5614669|430199|556152|31588|56939 资料来源: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年版第 7475 页表 17。从表中看,进入

12、二十世纪后,过去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中,丝的出口数量有所上升, 但幅度并不大。茶叶的出口数量却在此前大幅跌落的基础上继续跌落,1903年与 1883 年相 比,20 年中减少36万多公担。但是,此期棉花大豆等农副产品的出口却代替了传统的丝茶 地位,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尤其是大豆的出口增长幅度十分惊人,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的 不满6 万公担增加到1911 年的733 万多公担,增长127 倍多。棉花也从同期的8486 万公 担增加到55 万多公担,增长65倍多。过去没有出口记载的花生、猪鬃和锡等农矿产品,此 期也开始对外输出,而且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扮演了重要的出口角色。这种状况,在 通商口岸特别

13、是有铁路深入内地的口岸城市,如上海、宁波、汉口、广州、天津、大连、安 东、青岛等城市,表现的尤为突出。上海 1900 年的出口贸易额为 7800 万两,后因沪宁、 沪杭甬铁路相继修成通车,大大促进了棉花和蚕茧等的生产和输出,1910 年上海的出口额 已增至17800 万两。1900 年广州的出口额仅1900 万两,在广三、广九两铁路通车后,出口 额即增至 1910 年的 5400 万两。铁路的修建对汉口和华中地区的出口贸易影响更为明显。 1904 年汉口的输出额不过714万两,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再加上湖南等地开辟内河轮船 航运,华中地区的农产品等土货出口情况为之一变。过去出产不多或难以外

14、运的棉花、芝麻、 大豆、花生、桐油、禽蛋、牛羊皮、生漆等等内地土货,在出口贸易中越来越占着重要的地 位。过去,汉口以“茶港”闻名中外,出口土货中茶叶一直占居首位。但到1909 年,芝麻的 出口值已经超过茶叶。1910 年,汉口的出口总值已增加到 1790 万两。华北地区的主要港口 城市天津,由于京奉、津浦等铁路的修筑,特别是京绥铁路京张段的修建,出口土货的来源 显著扩大。直隶、山东、山西的棉花和别的农产品,纷纷集中天津外运。京绥铁路京张段完 工后,山西北部的亚麻、小麦、内蒙地区的杂粮、羊毛等产品源源运往天津出口,天津的出 口贸易额迅速扩大。据说京张线营运后,天津出口额“于一年之中骤增数百万”。

15、 铁路轮船的发展,除了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外,也大大带动了国内贸易的发展。使得商品 的运销范围和市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刘克祥在“18951927 年通商口岸附近和铁路沿线 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一文中对这种情况作了很多描绘。如河南安阳的棉花,在火车未通时, 仅由小车或马车运销到邻近的卫辉、怀庆以及开封、许昌一带。此后由于铁路的修建和机器 棉纺织业的发展,安阳棉花除部分供应该地广益纱厂外,其余北销天津、石家庄,东至青岛、 济南,南运郑州、汉口,转销上海。其流通范围之广,“已非往昔之局促于本省者可比”。价 贱量大的粮食,流通范围的扩大更是有赖于铁路和轮船的运输。过去只供生产者自用或就近 销售的鲜果

16、、蔬菜、禽蛋、鱼虾等农副产品,流通范围也明显的得到扩大。如河北唐山、昌 黎离天津并不远,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一带捕捞的鱼鲜,还难得运销到天津出 售。自京奉铁路通车后,那里的鱼鲜即迅速进入天津销售。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 销路益远”。奉天北镇,“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伙”。广 西桂平一带,自从西江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山间物产外销,获利不少,而家畜 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甲午战后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和帝国主义侵略方式的变化,在铁路不断修建和轮船不断发 展的同时,一方面,是农副产品的出口持续增长和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如上 表所示,国外工业产品和各种消费品的进口数额,也在持续增长中,并随着铁路轮船而运销 到广大内地,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中国商业和经济结构。而这种变化的体现之一,就是农产 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增强。2.农产品的商品化和产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