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51173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中的人称作用一、把握叙述的角度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 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1. “我”是见证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2. “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3. “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4. “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

2、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 叙述。二、明白各种人称的优劣1. 第一人称叙述:2. 第二人称叙述:3. 第三人称叙述:【例题讲解】零点降生的女孩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在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子里就有一 个零点降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人们一说起她,就要谈到她的零点降生 之兆。她成了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你知道,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 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巳经安排好了

3、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天然惰性的驱使下, 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极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蛮不讲 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母亲怔住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 一直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你太浮气,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就什 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个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我哭了

4、。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八年之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一一这时我巳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 恰好是我二十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巳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 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 现出八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

5、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惰于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身的力量,是多么愚蠢。无论什么时候,一个 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 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自己为自己创造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福之泉。 选自幸运之泉,有改动)1. 从文中看,你认为作者用第几人称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愧疚之情。2. 第五段中“我哭了“的原因有(1)(2)3. 有人说,第九段中作者一会儿用“我”一会儿用“你”的人称,使人称发生了变化,这样做不仅造

6、成了人称的混乱,而且 使读者不易理解。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1【阅读训练】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 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我巳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 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 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我惋惜道:“可是你巳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

7、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 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一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 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 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一一在一个建筑地当小工。 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

8、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一一 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 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1、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2分)2、 事情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6分)3、老人“大步走,眉没皱,抡铁棍,打瓦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4、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的,换成第三人称“他”可以吗?为什么?唤醒生命 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 赴20

9、00多公里外的西藏。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 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 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 的车离开这里。 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

10、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 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巳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 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巳经完全吃完了。 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 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 自生命的声音! 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 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

11、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 了 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 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 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

12、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珍珠项链导语:珍珠项链很美,可是人心的“珍珠”岂不是更美?我们心里的那串珍珠依旧璀璨珍贵!(1) 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 巳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2) 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母亲虽然 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 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3) 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

13、,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在 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 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4) 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5) 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6) 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 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 !台 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

14、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 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7) 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8) “姑娘。”(9) “干什么?”那女孩一,原。(10) “请你帮我个忙好吗?”(11) “什么事?”(12) “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 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 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

15、这样的年龄,我倒 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 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13) “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14) 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15) 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16) 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17 )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18) 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

16、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19) “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20) “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限在25字以内)(2分)本文叙述了一个的故事。(2分)2. 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其内容从“一”起,到“一”止。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一。(4分)3. 细心的你巳发现第7自然段在人称使用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依据上文,本段的三个“我”应为三个“她”,而作者却 让“母亲”改用“我”来叙述。这种人称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4.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