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09002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筝》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筝》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 科语文课 题 风 筝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态度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

2、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总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的游戏,更是美好之至。现在回想起来,那游戏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想,大家一定也有自己所喜爱的游戏,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游戏的情景。现在,就请大家说说各自童年时玩游戏的往事吧。 是啊,风筝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陈年往事风筝,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二、作者简介对于重要的作家,我们要用“五字法”去掌握。“五字”:名、地、时、评、作。名,就是作者姓

3、名;地,作者的出生地;时,作者的生卒年(还可以是作者所生活的朝代或时代);作,就是课文的出处;评,就是对作者的评价。外国作者还应记住国籍。请你用“五字法”介绍作者。示例:风筝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野草。三、美读课文1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在听老师范读的时候“圈读”生字生词。之后大声地练习读音。落实如下词语:丫杈 憔悴 惊惶 诀别 瑟缩 肃杀 惩罚堕落 点缀 荡漾 虐杀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2. 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 指导指导朗读第3、4段。自由发言,如说:“跳皮筋”、“丢沙包”、

4、“老鹰捉小鸡”、“放风筝”记笔记。按要求介绍作者。听教师范读,“圈读”生字生词。把握作品的语音、声调、节奏。自读课文,朗读精彩段落,练习、体会表达的语气。巧妙切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体验比较,为解读难点“批判封建陈腐思想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作铺垫。传授给学生简介作者的“五字法”,便于今后的学习。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声调、节奏方面对作品的内容直接受到感染。读好语气,从而入情、入境、入心。4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3.朗读时要体味作者的感受。指导指导朗读第511段。4.让我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比赛竞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景色的悲凉,体验人物的

5、心情。 四、理解课文1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请自选角度,说说风筝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示例:这是一个关于忏悔的故事。他很后悔他小时候阻止弟弟放风筝,剥夺了他童年时候喜欢玩的乐趣。这是一个关于误解的故事2略评人物:这件事情是到底如何发生的呢?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从“多病,瘦得不堪”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从“做出蝴蝶风筝”

6、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从“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可以看出“我”是有偏见的,落后的;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从“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知错就改,能严厉进行自我解剖的人五、研读课文1讨论话题:该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话题指导:“精神的虐杀”具体指什么行为? 为什么把这样的行为称为“精神的虐杀”? 明确:“精神的虐杀”就是蛮横地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就是粗暴地毁坏小兄弟苦心孤诣在做的风筝;就是对儿童好玩天性的扼杀;就是打着爱的旗号的伤害;就是封建伦理思想支

7、配下的欺压。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2体会亲情: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小细节表现大情感,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自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感受。比赛竞读按要求概括故事内容

8、。学生结合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简要加以分析。就所给话题展开讨论,明确“精神的虐杀”所指的具体行为,并理解把这样的行为称为“精神的虐杀”的原因。讨论,回答。体会作者感受,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读书的高潮,让学生体会感悟。用这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突破难点。让学生体会写作方法及手足之情。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

9、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六、思维拓展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同学们可以放下课本,进行自由谈论。(1)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你记住课文的这句话了吗?(2)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例如: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象的世界奇妙无穷。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

10、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进入文本,与人对话。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教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让我心生敬佩。(请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七、课堂小结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

11、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讨论交流,思考感悟。与文中人物沟通交流,听讲,体会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穿越时空走向作品中的人物,拉近作者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点燃起智慧的火花。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作业设计1 完成

12、课后练习一、练习三。2 请仿照下面的句子,以“家是 ”写一组排比句。家是一副永远画不倦的风景,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思,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牵挂;家是一本永远读不够的好书,每一篇文章都记载着刻骨铭心的亲情,每一首诗歌都凝聚着亲人间相互关爱的温暖。家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和思念,每一个沦落天涯的游子都盼望叶落归根,每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刻有谁不想着回家?板书设计 风 筝 鲁 迅 “我” “弟弟”愤怒 精 最喜欢 神 虐悲 哀 杀 忘 却亲 情教学反思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相关链接一、孤寂的心灵独语风筝解读:在故事、细节、景物中表述自己的内疚与悲哀 风筝是通过叙述一个故事,通过一些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在这篇散文中,景物只是深沉情感的依附,而不是情感的寄托和象征。这也使风筝呈现出与野草中的许多篇目不相同的特点。 (一) 故事叙述自己的内疚 风筝的故事很简单,它叙述的是“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