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0733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六课 孔雀东南飞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划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3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4掌握“相”、“自”、“见”等词的用法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徐陵(507583),南朝陈诗人,骈文家,字孝穆。孔雀东南飞选自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二、背景资料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

2、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字,被称为 “古今第一首长诗”。 西汉初期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成为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再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和爱情的青年身上时有发生。刘兰芝美好的人格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则被人们永远铭记与讴歌。三、文体知识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

3、杂言。句式灵活自由.所谓“乐府”,本义是古代音乐官署。其名始于秦,至汉武帝时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以和乐曲。后来,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就称为乐府,其后,文人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创作的诗歌也叫乐府。 总言之,乐府就是民歌体的诗歌。方法练习一、字音识记自缢(y) 徘徊(pi hui) 公姥(m) 槌(chu)床葳蕤 (wi ru) 绣腰襦(r) 华山傍(png) 摧藏(zng) 遗(wi)施 蹑 (ni) 丝履(l) 纨(wn)素 磐(pn)石 否(p)泰 络绎(y) 鸿鹄(h) 骢(cng)马 赍(j)钱 鲑(xi)珍 晻晻( yn) 仕宦(hun) 拊 (f)

4、掌 玳瑁(di mo) 伶俜(lng png)窈窕 (yo tio) 箜篌(kng hu) 踯躅(zh zh)二、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 通“娶”。2合葬华山傍 通“旁”,旁边。3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4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实。5槌床便大怒 通“捶”,捶打。6箱帘六七十 通“奁” 7府吏见丁宁 也写做“叮咛”,嘱咐。三、古今异义 1守节情不移 守节:古,遵守规则;今,妇女不改变节操。2君家妇难为 难为:古,难当;今,表使人为难,或客套话。3妾不堪驱使 驱使:古,使唤;今,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4共事二三年 共事:古,一起生活 ; 今,一起工作。5可怜体无比 可怜:古,可爱; 今

5、,值得怜悯与同情6汝岂得自由 自由:古,自作主张;今,不受约束,不收限制7槌床便大怒 槌床:古,坐具; 今,卧具。 8. 再拜还入户 再拜:古,两次 今,又一次 9.供养卒大恩 供养:古,侍奉公婆 今,供奉祭祀10本自无教训 教训:古,教养; 今,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11处分适兄意 处分:古,处理 今,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12. 叶叶相交通 交通:古,交相通连;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3. 多谢后世人 古,多谢古,告戒;今,常用来表示感谢四、一词多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谢家来贵门 动词,告辞 谢 阿母谢媒人 动词,拒绝 多谢后世人 动词,劝告 始适还家

6、门 动词,女子出嫁 处分适君意 动词,适合,依照 适 适得府君书 副词,刚才 适与地平 副词,正好 适彼乐土 动词,到,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见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副词,被)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指代副词,指“我”) 我自不驱卿; (本)本自无教训; (本自,本是)自可断来信; (即) 葳蕤自生光; (且,还是)自 自名秦罗敷; (其)自名为鸳鸯; (其)好自相扶将; (亲自)物物各自异。 (助词,无义) 县令(长官)遣媒来;便言多令(美好)才;令岂合令(您)郎君;莫令(使)事不举。五、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自名秦罗敷 2、交广市鲑珍(二)名词用作状语1

7、、孔雀东南飞 2、手巾掩口啼 3、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4、卿当日胜贵(三)、形容词用作动词1、千万不复全(保全)2、足以荣汝身(使动用法)3、窈窕艳城郭(使羡慕)(四)意动用法1、戒之慎勿忘2、便利此月内(以为最吉利)六、 偏义复词1、昼夜勤作息(偏指“作”)2、我有亲父兄(偏指“兄”)3、逼迫兼弟兄(偏指“兄”)4、其日牛马嘶(偏指“马”)5、便可白公姥(偏指“姥”)七 、文言句式(1)判断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2)宾语前置句君还何所望府吏见丁宁(3)主谓倒装句可怜体无比(4)状语后置句仕宦于台阁亦自缢于庭树(5)省略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俱会大道口(6)被动句

8、为仲卿母所遣课文解析一、要点赏析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为矛盾冲突的线索,通过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以及浪漫色彩浓郁的结尾,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二、写作特点1全诗故事完整,结构细密,行文波澜起伏,矛盾冲突激烈。全诗采用双线推进,即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及刘兰芝被遣后与焦母、刘兄等人的逼娶、逼嫁的周旋斗争为线索组织情节,将全诗分为引子(孔雀起兴)、开端、发展(被遣回家)、继续发展(被逼再嫁)、高潮、结局(双双殉情)、尾声(化为鸳鸯)。

9、情节结构有条不紊,严谨自然,首尾圆合,完整统一。在行文的过程中,矛盾冲突激烈,有兰芝与焦母的冲突,兰芝与刘兄的冲突,还有仲卿与母亲的冲突及仲卿内心的矛盾,这诸多的矛盾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波澜起伏。2善于用语言、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全诗多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诗人用大量的人物对话,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用兰芝夫妇的誓言表现二人对爱情的坚贞;用仲卿母子的对话,表现焦母对儿子的爱和对新妇的恨等。同时诗人还在对话中兼顾人物的行动,如兰芝自请归家辞姥别姑,中道返家拒婚应婚,以至生人死别、誓约、殉情等情节都做到对话和行动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诗人还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

10、物形象,如在兰芝和焦母的矛盾中表现兰芝的善良和坚强及焦母的专横,在仲卿与母亲的矛盾中表现仲卿的软弱和焦母的跋扈,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地展示,刘兰芝、焦仲卿都成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3恰当运用铺陈、排比、起兴手法。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营造了全篇的气氛。“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刘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的

11、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显示了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了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此诗铺陈、排比、比兴手法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课时训练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俜(lng pn) 足下蹑丝履(ni)B.踯躅(zh zh) 虽与府吏要(yo)C.否泰(fu) 耳著明月珰(dng)D.遗施(y) 交广市鲑珍(xi)2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昼夜

12、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可怜体无比.交语速装束.叶叶相交通.汝岂得自由.共事二三年.进退无颜仪.既欲结大义.寡妇起彷徨4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指天地东南西北六面,实指天下。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