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0652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无论是在内容题材、风格形式、雕塑表现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时代特征。雕塑题材主要涉及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生活及民俗雕塑。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而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这时代工匠艺术家所创造的帛画、石雕、陶俑、画像石(传)等,相较于之前的各类雕塑作品,更显现雄浑博大之气,在陵墓雕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古朴深厚的造型、夸张而充满动势的神态、蕴含时代精神的风格。霍去病墓位于汉武帝陵墓一茂陵的东侧,形制巨大,墓前布置有各种巨型石兽雕刻,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摆设有石雕作品的墓葬。霍去

2、病墓前石雕群有着许多独到与创新,包括其石雕群风格和造型语言的创新发展、审美意义、卓越的艺术成就等诸多方面,具有划时代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主要对霍去病墓石雕群中马踏匈奴这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手法进行分析,试论述其在中国美术史、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一、霍去病墓概述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西汉时期由于北方匈奴依靠强大的武力不断入侵中原,对西汉的统治和发展构成巨大威胁,西汉自汉高祖刘邦起就对匈奴使用和亲政策来换取短暂的和平时光,对内而采取休生养息的使国力渐渐恢复元气,直至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汉武帝开始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于公元前133年马邑

3、之战起结束了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正式对匈奴宣战。霍去病自18岁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抗击匈奴起,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六次出击匈奴,六战六胜,为安定民生、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却因病英年早逝,汉武帝刘彻痛失爱将,为纪念其在对匈战争中创下的赫赫战功,乃“发民国众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为其在茂陵东侧边上建造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陵墓,这位抗击匈奴、屡建奇勋、扬大汉声威、长中华志气的民族英雄就静静地长眠在这里。二、 马踏匈奴艺术风格分析纵观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和文化根源,比如各朝代的艺术传承根源、审美趣味、外来文化的融入等,都

4、会或多或少地对艺术发展形式与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西汉艺术风格独特、气势雄浑又充满着无穷的生命力和想像力,如果说宏伟的祈连山形冢为我们提供了一代名将浴血驰骋、纵横沙场的背景形象的话,那么,墓前的石雕马踏匈奴却给我们提供了那段历史的主题、战场的缩影。(一)浑然天成汉代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和秦代时期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秦代雕塑作品以人俑见长,创作手法相对写实,结构严谨,雕塑的比例、大小都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客观的人物形象,极尽人工细致之美;而汉代大型石雕却没有沿袭秦朝的艺术风格,却以粗犷浪漫富有生命力而闻名于世,追求神似、意境之美,语言简练、夸张,有如浑然天成,使得整个雕塑更加雄浑大气,充满生命力。西汉中期

5、的这场汉匈战争打破了匈奴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的传统观念,使匈奴的民族心理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匈奴人民不断的迁入西汉定居,从而将匈奴的文化艺术习惯带入了汉地,这对西汉和匈奴的艺术文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霍去病作为平定匈奴的一代名将,位列疆骑大将军,更是和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工匠们在修造霍去病墓时也充分融入了匈奴民族的艺术语言。马踏匈奴风格浑厚强劲,又带有浪漫主义艺术风采,这正表现出西汉传承楚地文化,又融入匈奴艺术文化而形成的自身强烈而特有的西汉雕塑艺术风格一一浑然如天成,追求在简单的写实造型中融入强烈的写意色彩,也体现出西汉天人合一”的主体。(二)循石造型”汉代雕刻造型

6、手法并不追求外形的酷似,比如动物雕塑,就是在体会到动物的神态和习性后,把握形象,选择最能表现其活力和神态的特征加以夸张和变形,再寻找与所表达题材样式相近相似的石块,利用石块的某些类似处,进行雕塑加工。如本文提到的马踏匈奴,是纪念作用的雕塑,为了使其能够长期安放,作品采用坚硬的花岗岩石来加以精练的雕刻,在面与线、粗与细、简与繁的对比关系上,都能配合得很得体,采用整石雕琢而成,形式语言简练、夸张,在形体大的转折处进行了大胆而简洁的削凿,并在细节表现上运用了浮雕和线刻的手法,其主要技巧手法就是使用了循石”造一造型手法。循石造型,即因材施艺,较多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做细致刻

7、画。“循”在字典中的基本解释为:遵守,依照沿袭。单从“循石”这一名字上,就可见这一手法的表现技巧,是以遵循原石纹路线条的规则进行雕塑加工,神似重于形似。马踏匈奴,又称立马石刻,作品长1.9米,高1.68米,在造型手法上作者巧妙运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等雕刻技法,在关键处施以斧凿,去粗取精,删繁求简,因石得形,顺势雕凿,造型气势磅礴,古朴而雄浑,充分利用石料的自然形态,以简炼的线条造型呈现出浑然天成的雄伟气势。三、 马踏匈奴价值体现马踏匈奴与其它墓前石雕得以保存至今,不仅蕴藏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让现代人得以一窥西汉当年那场为国为民浴血沙场的悲壮历史,更作为早期的现实主义雕刻艺

8、术的珍贵作品,被现代艺术创作者们研究及探讨其外在技法和创作理念,在美术史和雕塑史上具有着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一)天人合一和谐之美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又再现出道的审美思想:心与物的统一,让人的精神从实用、利害、逻辑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上升到虚静明的审美境界。”在造型手法表现上,作者以静态的画面重现了动态战争的惨烈景象,并且打破了汉以前石刻艺术的创作理念,不再用数量浩大的场面来揭示特定的思想和环境,而是将战场上的动态、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景象浓缩成若干的场景来进行造型表现,整体上把握住场景所要表现的含义,又以简练、夸张、动感十足的形式语言及高超的雕塑技巧来进行创作,西汉

9、艺术工匠们掌握着这一技巧,将西汉特有的艺术精神雄浑、浪漫和包容性”表现到极致。(二)彰显汉民族精神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中,除了驯顺的动物,凶猛的野兽之外,最精彩突出的莫过于主雕塑马踏匈奴,它为我们呈现了汉匈大战的一个战场缩影,或者说就是霍去病征战匈奴时的形象写照。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表现出具体的历史情感。它所反映的是西汉王朝当时为抵抗匈奴侵掠,举国同心的一种精神和意志,形象的表现出了西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动。那战马姿态雄健、傲然卓立,有种威严难犯的庄严感,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马之下的那名匈奴将士却是一副惊慌失措、欲挣脱被纳,却已狼狈不堪、无可奈何的模样。可以想象当时战场上是怎么样的惊心动魄,想象当历史被西汉帝国铁骑强悍的意志改写的那一瞬间西汉民众又是如何的欢呼雀跃。四、结语马踏匈奴将汉匈大战如此厚重而深沉的历史事件与其反侵掠精神浓缩成一座纪念雕塑,将审美与历史事件相结合,着重描述表现整段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精神和意志,而不仅限于记述历史的某个人、某件事,形成了西汉时期独特而富有内在精神魅力的艺术雕刻风格,并建立了中国墓地纪念碑的新的一种表述方式,在我国美术史和雕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