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06523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分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p 】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全信共写了六段话,一段话一个意思。这封信语言严谨,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和喜欢。通过学习,可使学生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化道理。本课严密的与主题相联络,以书信体的形式,用简明、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写信的根本格式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信或写复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p 】 学生经过几年来的语言积累,可以在通读课文的根底上

2、对文章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理解,可以结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的情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书信的写法,因此对写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难点。相反,在学习巴金爷爷信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因为语言含义较为深化,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时,将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羡慕”的意思;能结合课文中“终于”在语气及表意上的差异与作用。会用“多么多么”造句。 2才能目的:联络上下文反复品读,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情感目的: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

3、的亲切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荣耀,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络上下文反复品读,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难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荣耀,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本课的教学中采用“递进式”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供一个好的渠道。“递进式”就是采用“初读”“细读”“品读”由浅入深的方式一步一个要求,目的逐层进步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受,表

4、达学习的感想。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活动:同学们爱看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认识哪些作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出示图片揭题。 师:出示巴金照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把自己的爱和热情都奉献给文学、奉献给人类的世纪老人巴金。他以不朽的作品和人品影响,感召了几代人,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目的、奋斗的航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近巴金爷爷。板题:给家乡孩子的信 2复习书信格式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一封完好的书信,包括哪几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是谁给谁写的信?巴金爷爷在信

5、上都写了哪些内容? 4出示文题旁巴金爷爷的图像及他在信中的一段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生齐读,再指名读。考虑:巴金爷爷的“这种感情”指的是什么? 5生答。师引导:“这种感情”就是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的无限的、无私的、伟大的爱。 师(板书):博爱 学生自由答复为导入巴金作铺垫。 全班齐答 齐读课题 指名答 指名回忆 学生齐读 指名读 指名答 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通过观察图像和诵读这句话,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走近文本,体会巴金爷爷的笔尖流淌的真情厚意,初步感知巴金爷爷有着博爱的胸怀。

6、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品读正文,体验浓浓乡情 师:自主朗读课文1、2节。考虑: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浓浓的乡情? 2指名交流。 3出示句子: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绝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4讨论交流: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从从哪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巴金爷爷浓浓的乡情? 5填空句子仿写练习:家乡的孩子们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多么想 ,多么想 。 6当我们用心感受了巴金爷爷那浓浓的思乡情后,相信大家能把这句话读的更好。 小结:巴金爷爷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全中国的每一个人。2022年

7、,巴金爷爷迎来了百岁诞辰,同时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让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学生自由读 指名交流 讨论交流 仿写练习 指名交流 生齐读 观看视频 巴金爷爷把他对家乡的思念诉之笔端,自己有病,连写信也非常吃力,但他“ 终于” 用意志支撑着回信 连词“多么多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家乡孩子的爱和温情。巴金爷爷爱孩子们,孩子们更爱巴金爷爷。在熟读的根底上,用填空练习说话的方式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 默读第 3、 4 节, 画出感动你的句子。 2 指名读句子, 读后说一说: 这句话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3 出示句子: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出色人物

8、,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师(板书): 谦逊 4 还有哪些语句也表现了巴金爷爷的谦逊? 5 出示句子指导诵读: (读课文要像说话那样 自然一些, 句子中间要注意停顿。) 我今年 87 岁 ,今天回忆过去,谈不上失败, 也谈不到成功, 我只是老老实实、 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6 接下来谁愿意汇报, 哪句话感动了你? 7 出示课文中第二幅巴金爷爷的图像及句子: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师(板书): 奉献 8 辨析: “ 终于” 一词可否去掉? 9 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怎样才能让生命开花结果? 出示句子:人活着不

9、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 一点荣耀。 这个我们办得到,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 , 更多的同情, 更多的精力 , 更多的时间, 比维持我们自已 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 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 一生为自己的人什幺也得不到。 指导朗读, 范读, 指名渎, 齐渎。 填空: 只要我们为社会 , 奉献 , , , ,我们的生命就会开花结果。 出示小资料 : 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巴老家中有80多个书架 、书橱,都排着满满的书, 连家人也无法统计出详细数日。从1981年起,巴老就开始一车一车地往外捐, 至今已经先后向中国现代文

10、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其他地方捐出各类图书近 3万册,期刊 1万多册。 巴老酌一生中,他终究为慈善事业捐出了多少笔款项没有人可以计算清楚,其家人透露,在巴老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们还以巴老的名义捐出了一笔 2 万元的善款。 希望办的登记册显示着以下一些数字:11年来, 巴金托身边的工作人员或家人,以“李尧棠”的本名先后 27 次将其稿酬捐赠给希望工程,捐款总额高565734 元,其中1996年5月13日捐赠的一笔稿酬是3.4万元港币。 默读课文 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 指名读 辨析交流 指名读 齐读 考虑交流 自由读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或默读,或朗读,读后考虑并谈感受。让学生读而思,思

11、而读,因为智慧在宁静中,在考虑中。 引领学生反复与文本交流和碰撞,逐步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独特感受,体悟巴金爷爷的款款深情。 对小资料的阅读,更能增强学生对老人的景仰之情。加深对“奉献”和“生命开花结果”的理解。 四、稳固深化,学用延展(56分钟) 1诵读积累, 领悟殷殷厚望 1 巴金爷爷在信的最后说: 亲爱的家乡孩子们, 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 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妙的事物, 爱惜你们町以使用的珍贵时间, 好好地学习吧, 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减地祝福你们。 2 生齐读。要读出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殷厚望和美妙祝愿 。 3 出示课文的歌行体变式, 指导学生练习, 配乐诵读: 我们

12、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 我们心里有那么美妙的事物, 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珍贵时间, 好好地学习吧。 希望在我们身上! 4迁移练笔,升华情感 (1)师: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 请你写一封回信,谈谈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注意书信格式 (2) 交流评议 。 (3) 配乐朗读书信内容,整体回忆全文。 红色字体教师引读,黑色字体学生齐声诵读。 (4)出示巴金名言,师生共勉。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顿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巴金 指名读 学生齐读 学生配乐诵读 静心书写 学生交流评议 学生齐声诵读 学生齐声 此处设计了课文的歌行体变同时把课文中的第二人称(你们)改为第一入称(我们), 扣近了学生与文本的间隔 。通过诗歌的诵读,读出学生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这里的迁移小练笔是课文后的练习题 3 , 也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在诵读课文的根底上,内心情感在不断变化着,提升假设,涌动着,此时此刻,提笔写感受已经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博爱 谦逊 奉献 教 后 记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