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0517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2020年6月23日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 -2020年) 华蓥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编制说明一、 规划编制过程华蓥市政府于 9月正式委托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进行规划编制。在华蓥市政府, 以及发改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 经过对华蓥市的初步调研和资料收集, 规划编制组于 9月底形成规划初稿。初稿经广泛征求华蓥市市委、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后, 于11月形成了第二稿。在第二稿的基础上, 课题编制组与华蓥市市委、 市政府、 人大、 政协以及各部门进行了深入座谈。在充分

2、采纳各个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形成了第三稿。其后, 又与华蓥市市委、 市政府以及各部门进行了座谈, 听取了华蓥市市委主要领导的意见, 对规划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并与华蓥市已经出台的有关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 几易其稿后, 于 3月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并经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正式报送了国家发改委。 8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反馈意见, 又对文本进行修改。在 初依据华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对文本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最终稿。同时, 2月, 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了最后评审。二、 规划的编制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38号

3、) 、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 发改东北办 2173号) 、 华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川省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 2020年) 、 华蓥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四川省华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 四川省华蓥市”十一五”中后期工业发展规划( ) 、 华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20) 、 华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总体规划、 华蓥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华蓥市工业发展布局概念规划、 华蓥未来五年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 ) 。三、 规划的主要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 规划共分为九章。分析了华蓥市在转型

4、中的优势与劣势, 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明确了城市转型的战略、 定位与目标, 对发展接续产业、 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等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并相应提出了有关保障能力建设、 政策措施、 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转型的背景和条件: 对华蓥市转型中优劣势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转型面临的四大挑战和四大机遇,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概况做出了评价。转型的总体构想: 规划提出了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提出城市转型需要完成四大任务: 发展接续产业、 解决重大社会问题、 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支撑保障能力。围绕这四大任务, 需要重点实施四大战略: 产业转型战略、 民生为本

5、战略、 森林华蓥战略、 开放合作战略。经过完成重大任务和实施重大战略, 华蓥市要建设成为四川川东区块经济重要增长区、 四川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区、 成渝经济区广渝合作核心区、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到 和2020年, GDP分别达到158亿元和290亿元。区域空间布局和优化: 规划提出华蓥市要依托现有路网结构、 城镇布局、 产业分工, 有序引导人口、 产业向相关区域集聚, 形成”一核、 一轴、 一山、 一带”的城市布局。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为原则, 形成工业产业转型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积聚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接续产业发展: 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建筑业: 延伸新型建材产

6、业链, 加快壮大机电产业, 提升轻纺产业, 做大农产品加工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一步做强建筑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 商贸物流业和其它服务业;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稳定发展粮油、 大力发展速生林竹、 加快发展特色果蔬、 积极发展草食牲畜牧业。重大社会问题解决: 规划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帮扶; 加快改进城镇居民住房条件、 改造棚户区和农村危房。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 规划提出要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石漠化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减

7、少工业污染、 整治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强化治污减排; 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提出加快交通、 水利、 城乡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 全面修复资源运输导致的交通基础设施破损, 加强以高等级公路网和铁路为骨架的区际通道建设。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 抓好饮水安全工程、 水源工程、 防洪设施、 高标准农田设施等四大重点。在城乡基础设施方面, 努力建设中心城区, 配套完善城镇功能, 加快新农村及村庄建设。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方面, 加快工业、 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支撑能力建设: 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8、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快速推进广播电视发展; 调整人才结构布局, 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产业科技进步,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区域合作,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外向型经济;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地方融资平台。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 规划在国家、 省、 市相关扶持政策以及组织实施保障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机制。四、 关于规划的征求意见说明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征求了国家和四川省发改委、 四川省省级有关部门、 广安市市委、 市政府, 华蓥市市委、 人大、 政府、 政协, 以及发改局、 经信局、 财政局、 建设局、 国土资源局、

9、 社保局、 旅游局、 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编制组在综合考虑规划篇幅、 体例以及建设重点等因素的基础上, 基本吸收了所有意见和建议。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 -2020年) 华蓥市地处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襄渝铁路沿华蓥山脚纵贯南北, 将全市自然分为大致相等的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低丘广布, 地势偏低, 多为丘陵, 又以低丘为主, 深丘较少, 其间散布着一些平坝、 台地。东部山地为主, 地势较高。华蓥是一个建置新区。1978年建置华蓥工农示范区, 1985年撤区设市, 被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华蓥是一个行政小区。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 辖9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 总

10、人口36万, 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华蓥是一个革命老区。曾是川东游击队主要活动区域, 创造了名播四方的”双枪老太婆”传奇。华蓥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城市, 上个世纪60年代, 因为丰富的煤炭储量, 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但随着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和”三线”军工企业全部搬迁, 当前华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急需加快城市转型。 3月,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 发改东北 588号) , 华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为加快城市转型,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38号) 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

11、源型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 发改东北办 2173号) , 结合华蓥市实际, 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性质为省级专项规划。规划期限为 至 , 展望至2020年。一、 转型的背景与条件 华蓥市煤炭资源一度十分丰富, 全市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27188.3万吨, 以煤炭为主的矿业总产值历年来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是华蓥主要支柱产业。由于长期偏重煤炭采掘粗放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广安火电厂、 成都金堂火电厂、 重庆双槐火电厂等电煤需求急增, 煤炭企业长期饱和生产, 煤炭年均采出量达550万吨, 剩余煤炭资源可采年限锐减。截止 , 全市煤矿开采动用储量22740.6万吨, 占探明储量的8

12、3.6%; 保有储量4447.7万吨, 其中可采储量3157.5万吨, 占探明储量的11.6%, 预计尚可开采5.7年。华蓥市是国家”三线”建设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 因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华蓥市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 先后从重庆、 成都、 昆明等地内迁8大军工企业,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20世纪90年代,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八大军工企业相继外迁, 搬走了华蓥市经济的半壁河山, 严重削弱了全市的工业基础, 使得华蓥市经济发展面临二次创业。( 一) 转型的优势与劣势 ”十一五”以来, 华蓥市克服各种不利影响, 经济保持了较为稳定增长,

13、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实现GDP60.7亿元, 增长15.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2.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4.9亿元; 旅游总收入11.1亿元; 外贸出口6110万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8: 61: 27.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3、 76.8、 19.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694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274元。转型的优势: 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华蓥市位居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 紧邻重庆直辖市, 享有”川东门户”的美称, 距重庆与成都两个西部经济中心城市分别约1小时和3小时车程, 处于成渝经济区和重庆一小时

14、经济圈之内。交通条件快捷便利。境内襄渝铁路纵贯南北, 广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兰渝铁路即将接入华蓥市高兴镇。随着广渝快捷通道、 川陕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物资进出将更加便捷, 为承接产业转移、 融入成渝经济区提供较好的条件。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有各类劳动力20多万人, 每年有8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三线”建设为华蓥培养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为发展接续产业提供了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同时本地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1000多名中职专业学生, 为产业发展储备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接续产业发展条件好。旅游发展潜力大, 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全国佛教圣地宝鼎、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

15、安丙族属墓群、 国家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新型建材产业已初具规模, 机电产业逐步形成与重庆及其它地区的产业配套。轻纺、 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专栏1华蓥市交通区位图转型的劣势: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 , 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全省和59个扩权县市的0.4%、 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全省和59个扩权县市的0.1%、 1.1%, 居于扩权县市38位。总体讲, 在全省及扩权强县试点县中, 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高耗能、 高污染、 高投入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高, 产值比重达70以上。大部分产业都是资源加工型, 对资源依赖程度高。城市带动能力较差。城镇化进程较为缓慢, 全市城镇化水平39.1%,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6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功能不够完善, 承载服务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功能较弱, 城乡合理布局、 互动发展格局尚未形成。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财政收入少, 人均财政收入为400元, 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0%。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 资源加工型产业对财政贡献率也逐渐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 大部分企业较为缺乏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原八大军工企业外迁, 以及国有企业破产改制造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