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教学设计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50425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征》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征》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征》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征》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征》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教学设计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征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标:1 会读并背诵四副对联,激发学生喜欢对联的情趣。2 阅读古代趣联巧对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收集、试作对联的兴趣。3 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4 进行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进行实践活动。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一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从本节课开始,进行积累middot;运用 四的各项练习。这节课进行两项练习:第一,读读背背,练习读对联,并背下四副有趣的对联。第二,阅读古代文人趣联巧对的两个小故事,了解那一副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也学着对一对。二 完成读读背背。1 自己试着读一读四副对联,注意读准字音和句子中恰当的停顿。2 指名

2、读。注意听,读得对不对。学生评议,老师指点容易读错之处,要求读出上下联中词语的对仗。(解释对仗,指上下两句里的词语,就像仪仗队里的队员,一一对应,排列非常整齐。)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从中感受怎样读出对仗关系。3 学生自己边读边画出上下联中对仗的词语。老师举例说明标画方法。4 交流读法,互相评点。5 练习背诵。采取同桌对句、男女对句、分组背诵比赛等多种方式。三 阅读趣联巧对。1 自读短文,根据文中的解释,弄懂每个小故事中的对联是什么意思。2 欣赏两副对联,说说对联里哪里对得巧妙,趣味在哪里。把两副对联读好读熟,背下来。3 讨论交流。4 谁还了解这样趣联巧对的小故事或背诵过很有趣的对联,说给大家

3、听听。5 老师就现场或生活中的人、事、物出上联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对上后,评议一下对得怎么样,然后组织学生试着对对联。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 激发兴趣,拓展思路。1 谈话导入。你们已是六年级学生了,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事让你难以忘怀,你最忘不了的是什么事呢一定有许多人你永远不会忘记他们,那么你最忘不了的又是谁呢2 学生自由说说令其难忘的人和事。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以启发学生。(1)难忘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高兴的,难过的,内疚的,难堪的,有趣的,感动的任何事,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永远忘不了的一幕。(2)难忘的人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学校的其他学生和老师,还

4、可以是学校里的工人或客人等,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只人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就可以。二 明确习作要求。1 题目可以用难忘,也可以自拟。2 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叙述有一定的顺序。三 自主习作。1 构思好后自主习作。2 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选择典型内容的习作,准备引导学生评议。(典型的习作包括:具体与不具体的,选材多角度、叙述有特色的,写法富有个性的。)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 指名朗读习作,评议修改。1 请5至6位同学读习作,师生逐个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2 同桌互读互评。二 修改习作,进行誊写。1 自己修改。2 请伙伴帮助修改,改正不通的句子和写错的字和

5、标点符号。3 誊写在作文本上。第四课时(习作拓展)一 佳作欣赏。老师批发后,选出选材,体裁,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尤其是突出如何难忘的习作,向学生介绍,请小作者当众朗读,师生共同赏析。二 宣读进步作文和优秀片断。选择有进步同学的习作和好的习作片断,请作者读给大家听,激发写作兴趣,激励学生进步。三 老师宣读下水作文。老师写下水文,能够了解写作文应该注意到哪些方面,能更好地更深入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老师朗读自己的下水文,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起到示范作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一 导语。我们学过只有一个地球,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给人类发出了警告。那么,我们周围的环境怎样呢让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来关注这个问题。二 读课本中的活动提示。三 交流讨论。你想调查什么怎样调查根据学生谈到的,相机引导:利用现有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四 布置任务。自由结合组成小组,用两周时间进行调查,注意保管好调查资料,准备好调查报告或其他形式的调查结果展示,参加我们与周围环境的专题语文活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