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50342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92期(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设三个煤场A、B、C分别能供应煤12、14、10万吨,三个工厂X、Y、Z分别需要煤11、12、13万吨,从各煤场到各工厂运煤的单价(百元/吨)见下表方框内的数字。只要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总的运输成本就能降到( )百万元。 问题1选项A.83B.91C.113D.153【答案】A【解析】最优的运输方案为:2. 单选题系统模块结构设计中,一个模块应具备的要素包括输入和输出、处理功能、( )和( )。问题1选项A.外部数据B.内部数据C.链接数据D.数据格式问题2选项A.程序结构B.模块结构C.程序代码D.资源链接【答案】第1题

2、:B第2题:C【解析】一个模块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3. 案例题阅读以下关于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的描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说明】某公司长期从事嵌入式系统研制任务,面对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领导决定自主研制一款通用的工业机器人。王工承担了此工作,他在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公司要成功地完成工业机器人项目的研制,应采用实时结构化分析和设计(RTSAD)方法,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顶层分析和设计中。【问题1】 (9分)实时结构化分析和设计(RTSAD)方法分为分析和设计两个阶段。分析阶段要开发个基本模型,即需求模型,基本模型中包含一个环境模型和一个行为模型:设计阶段是一种程序设计方法,

3、该方法在转换分析和事务分析策略中结合使用了模块耦合和内聚标准,用于开发从结构化分析规范开始的设计方案。请用300字以内文字说明环境模型、行为模型、模块耦合和内聚的含义;并从模块独立性的角度,说明模块设计的基本原则。【问题2】 (9分)图31给出了机器人控制器的状态转换图,其中T1T6表示了状态转换过程中的触发事件,请将T1T6填到图31中的空(1) (6)处,完善机器人控制器的状态转换图,并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问题3】 (7分)参考机器人控制器状态转换图(图31)和机器人控制器环境图(图32),完善机器人控制器命令的数据流程图(图33)中的空(1) (7)处,并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4、。【答案】【问题1】环境模型描述的是系统运行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系统要连接的外部实体,以及发送给系统的输入和来自系统的输出。行为模型描述的是行为,也就是系统对从外部环境中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的反应,在实时系统中,这些反应一般都是依赖于状态的。模块耦合在模块分解过程中作为种标准来使用,用于判断模块间连接性的程度。模块内聚在模块分解过程中作为 种标准来使用,用于确定模块内部的强度或统一性。模块设计在模块独立性上的基本原则:高内聚低耦合。【问题2】(1) T1(2) T4(3) T2(4) T3(5) T6(6) T5【问题3】(1)控制机器人(2)修改程序(3)启动程序(4)结束程序(5)处理程序结束

5、(6)停止程序(7)继续执行程序【解析】本题是对嵌入式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相关内容的考查。RTSAD(Real-Time Stru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方法是对传统的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的补充扩展,专门用于开发实时系统。【问题1】实时结构化分析和设计(RTSAD)方法主要包含分析和设计两个阶段,其中分析阶段要求开发一个基础模型,这个基础模型称为需求模型。通常基本模型中应包含一个环境模型和一个行为模型。环境模型描述的是系统运行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系统要连接的外部实体,以及发送给系统的输入和来自系统的输出。行为模型描述的是行为,也就是系统对从外部环境中接收到的输入信息的

6、反应,在实时系统中,这些反应一般都是依赖于状态的。其中行为模型常用状态转换图(简称状态图)来描述,它又称为状态机模型。行为模型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以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状态图中的基本元素有事件、状态和行为等。内聚是指模块内各元素之间的关联交互。耦合是指模块间的依赖关联、交互关系。模块耦合在模块分解过程中作为种标准来使用,用于判断模块间连接性的程度。模块内聚在模块分解过程中作为 种标准来使用,用于确定模块内部的强度或统一性。从模块设计角度看,模块独立性应遵守“高内聚低耦合”的基本原则。【问题2】状态转换图,即STD图(State Transform Diagram),表示行为

7、模型。STD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指出作为特定事件的结果将执行哪些动作(例如处理数据等)。STD描述系统对外部事件如何响应,如何动作。在状态转换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状态。机器人控制器设定了6种状态,即已关闭、增加动力、手动、运行、终止和已挂起,在6个状态相互转换时,设计了6个触发事件(T1T6)。当按下启动按键时,系统就会进入增加动力状态。在成功地完成了增加动力的过程之后,系统就会进入手动状态。系统手动状态时操作员按下运行按钮,就会启动当前选择程序的执行过程,然后系统就会过渡到运行状态,所以第三空应该为T2:触发【开始程序】。系统运行状态时操作员可以

8、通过按下停止按钮来挂起程序的执行过程,然后系统就会进入已挂起状态,所以第六空应该为T5:触发【停止程序】。系统已挂起状态时操作员可以按下运行按钮来继续执行程序,系统则返回到运行状态,所以第五空应该为T6:触发【恢复程序】。系统运行状态时操作员可以按下结束按钮,系统进入终止状态,所以第四空应该为T3:触发【结束程序】。当程序终止执行时要想返回手动状态,就需要触发【处理程序已结束】,从而回到手动状态。所以所以第二空应该为T4:触发【处理程序已结束】。系统手动状态时操作员现在可以使用程序选择旋钮开关来选择程序,所以应该触发【改变程序】,第一空应该为T1:触发【改变程序】。【问题3】数据流程图(Dat

9、a Flow Diagram,DFD/Data Flow Chart), 是一种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流程图有两个特征: 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指的是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概括性则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图3-3为机器人控制器命令的数据流程图。读取控制面板输入转换可以从控制面板接收输入。这些输入要作为事件流发送给控制机器人,所以(1)答案为控制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转换要在系统当前状

10、态下检查输入是否有效,如果有效,那么控制机器人转换就可以从状态转换图中判断新的状态和所需操作,然后该转换就会触发相应的数据转换来实现操作。因此,根据问题2中状态转换图,T1触发了【修改程序】转换,所以(2)答案为修改程序。T2触发了【启动程序】转换,所以(3)答案为启动程序。T3触发了【结束程序】转换,所以(4)答案为结束程序。T4触发了【处理程序结束】转换,所以(5)答案为处理程序结束。T5触发了【停止程序】转换,所以(6)答案为停止程序。T6触发了【继续执行程序】转换,所以(7)答案为继续执行程序。4. 单选题孙某在书店租到一张带有注册商标的应用软件光盘,擅自复制后在网络进行传播,其行为是

11、侵犯( )行为。问题1选项A.商标权B.软件著作权C.注册商标专用权D.署名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产权中软件著作权问题。题目给出了大量的误导信息,让考生认为在考商标权,而事实并非如此。商标权是指自己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非法使用他人的商标。本题中问题在于复制了软件光盘,随意传播,把软件非法传播出去,对原著作权人造成侵害。5. 单选题某项目有AH八个作业,各作业所需时间(单位:周)以及紧前作业如下表:该项目的工期为( )周。如果作业C拖延3周完成,则该项目的工期( )。问题1选项A.12B.13C.14D.15问题2选项A.不变B.拖延1周C.拖延2周D.拖延3周【答案】第1题:B第

12、2题:C【解析】通过绘图找最长路径可知,关键路径为:ADFH,长度为13,所以项目的工期为13周。 当C拖延3周之后,关键路径变为:ACEH,长度为15,所以工期拖延2周。 6. 单选题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回顾,其核心思路是对业务流程的( )改造,BPR过程通常以( )为中心。问题1选项A.增量式B.根本性C.迭代式D.保守式问题2选项A.流程B.需求C.组织D.资源【答案】第1题:B第2题:A【解析】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针对企业

13、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业绩取得显著性的提高。与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理论相比,BPR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即对长期以来企业在经营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例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等体制性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由于BPR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分工思想,强调以流程为核心,改变了原有以职能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7. 单选题在现代化管理中,信息论已成为与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并列的现代科学主要方法论之一。信息具有多种基本属性,其中( )是信息

14、的中心价值;( )决定了需要正确滤去不重要的信息、失真的信息,抽象出有用的信息;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体现了信息具有( )。问题1选项A.分享性B.真伪性C.滞后性D.不完全性问题2选项A.分享性B.真伪性C.滞后性D.不完全性问题3选项A.分享性B.扩压性C.滞后性D.层次性【答案】第1题:B第2题:D第3题:C【解析】信息具有如下基本属性:8. 案例题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软件企业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一套体育用品在线销售系统,在系统分析阶段,“提交订单”用例详细描述如表11所示。 【问题1】 (9分)面向对象系统开发中,实体对象、控制对象和接口对象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 (10分)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建模中,从潜在候选对象中筛选系统业务对象的原则有哪些?【问题3】 (6分)根据题目所示“提交订单”用例详细描述,可以识别出哪些业务对象?【答案】【问题1】(1)实体对象:用来表示业务域的事实数据并需要持久化存储的对象类型;(2)控制对象:用来表示业务系统中应用逻辑和业务规则的对象类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