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025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八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活动目标:1.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活动准备: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_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出筷子:“兄弟俩,一样长,是

2、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幼儿

3、回答,老师小结: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_)3.启发幼儿联想。(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4.老师讲解用筷子

4、的方法,并示范: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5.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6.引导幼儿讨论:(1)哪种筷子好用?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

5、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活动延伸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3.学做筷子操。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二)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认识其危害。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3、引导大班幼儿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1、课前让幼儿两人一组,调查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收集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2、投影片数张,投影仪。3、幼儿操作材料:

6、橡皮泥、积木、绘画纸、笔。活动过程一、组织交流调查周围环境情况1、师:这几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记录,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调查的情况?(4_人作介绍)2、打出投影片。师: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在操场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哪些地方有脏东西?3、谈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师: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二、了解垃圾对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危害师:有垃圾的这些地方给人什么感觉,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打出投影)问:对人、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三、怎样保护环境怎样才能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卫生?(草坪、操

7、场、教室)打出投影,各种清洁机器,分别介绍给幼儿。师:工人叔叔发明了这么多机器,让人们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学习呢?四、教师出示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师:把你们的想法,好的主意,用这些材料,做出来或画出来,介绍给老师和同伴。五、教师介绍“回收箱”,引出新的问题师:老师也做了一样东西叫“贝贝回收箱”,是专门用来放可以回收的废品的。出示幼儿收集的垃圾,这是大家在调查时收集来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东西?谁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们课后整理一下。六、活动延伸向幼儿介绍可回收的废品,并同幼儿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三)活动目标:1

8、、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感恩长辈。2、用比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表达自己的感受。3、比较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活动准备:1、两名幼儿成长照片一组。2、幼儿生活、学习的成长历程PPT。3、音乐火车开了。活动过程:一、分享成长的快乐1、猜照片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猜照片”,请你们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宝宝是你们中的谁?2、教师把幼儿_岁、_岁、现在的照片呈现出来,请幼儿猜一猜。二、回忆成长历程1、出示PPT,共同观察回忆成长的过程师:小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的?现在长大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2、抚养你们长大的过程中是谁照顾你们,谁最辛苦?小结:对

9、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都付出了许多艰辛劳动,我们要关心、体贴他们。三、发现成长的变化1、引导幼儿观看身高、体重数据测量表,说说发现了什么?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动作、自理能力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3、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4、师幼共同归纳总结成长的变化四、表现成长的喜悦1、游戏:火车开了,展示现在能干的我。2、教师小结并引出讨论话题:你喜欢自己这些变化吗?你还会变吗?你希望自己将来变成什么样子?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四)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回忆介绍一些城市的名胜古迹及土特产。2、激发幼儿初步的

10、爱国情感,知道我国有很美、很大、很好玩的地方。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1、大大小小的风景图片若干套。2、名胜古迹及土特产(实物)若干,相关名胜古迹与土特产的介绍卡片。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节日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许多地方旅游,也收集了许多旅游地景点的照片,带来了许多的土特产。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想告诉其他朋友,今天我们就做做“小导游”的游戏,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向大家介绍我们中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土特产。(二)分组操作1、“小小展览会”将所有带来的土特产布置出来,标明出处,幼儿介

11、绍。2、“小小导游”介绍环境中收集布置的地图、名胜古迹的图片。3、“听一听、找一找”听录音圈出相应的名胜古迹和土特产。4、你会玩吗?玩法:(1)掷子一个,小动物玩具若干只,纸上标好15的数字及代表的城市名称。(2)“掷到几”就拿该城市的风景图片或土特产名称。拿对了纯汉字卡片,可得到小动物玩具两个,而拿对了图片,只可得小动物玩具一个。最后看谁得的小动物和玩具最多。5、“请你连一连”将景点、土特产与相应的汉字连起来。6、“旅游日记”运用书写、绘画、填空等各种孩子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7、“旅游手册”根据“手册”上的图文提示书写相应汉字。(三)分享交流介绍自己玩过的地方和各地名胜古迹的特征,引发探索收

12、集其他旅游点的兴趣。活动建议1、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标上相关汉字介绍,可以结合环境(布置信息栏),让幼儿自然感受。2、先认识一些较熟悉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随后再扩展到其他的城市。3、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不同层次:可以是图文并茂,也可以是单纯的图片或汉字。4、交流可以增加情节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五)活动目标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2、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3、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活动准备1、知

13、识准备:熟悉并会表演拉拉勾。2.、场地准备:布置一个表演舞台。3、物质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各一。活动过程1、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2、播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教师结合课件,通过学习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1)讲述后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前三次没有找到朋友?妈妈是怎么对小猴说的?第四次小猴子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3、游戏猜朋友,在合作中增进彼此友谊。(1)一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个女孩子,有长长的辫子,会弹钢琴,眼睛大大的。(2)其

14、他幼儿根据描述特征猜出这位朋友是谁。(猜朋友这个游戏环节很受幼儿的喜欢。每个孩子都有好朋友,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欲望。而且这些孩子相处快一年了,谁是谁的好朋友幼儿一般都知道,所以当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时,下面幼儿猜测的准确很高,几乎没有错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好。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拥有好朋友的自豪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4、谈话活动说优点,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幼儿分组开展谈话活动:说出朋友的优点,并说说自己应该向好朋友学什么?(幼儿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幼儿不再局限于自己好朋友的优点,而是从众多幼儿口中认知到不同好朋友的优点,提高

15、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规范了幼儿的行为标准。)5、歌表演拉拉勾,幼儿学习与朋友闹矛盾的处理方法。(1)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2)表演后启发幼儿讨论:如果你和朋友闹矛盾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拉拉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音乐律动,歌词讲述的是幼儿由生气到和解的过程。幼儿与好朋友共同表演律动后,再来讨论怎样解决朋友间的矛盾,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打开了话匣子,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如:惹朋友生气了赶紧说对不起;讲笑话给朋友听;和好朋友握握手和好等。)6、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六)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有朋友是很快乐的事情。2、引导幼儿发现,怎样做是好朋友。二、活动准备1、老师和家长用拍照的方式,收集幼儿一日生活中与朋友合作做事、友好游戏的情况。将幼儿一日生活中友好游戏、合作做事、相互帮助的情景抓拍下来,办成展览,对幼儿进行教育。体现了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教育思想。2、“我们来做好朋友”添画图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