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00099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篇 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1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女青年林道静为躲避腐朽的家庭,单独逃去了北戴河。在那遇见了青年余永泽,两人相识、相伴、生活在一起。同时林道静也结识了许多年轻的爱国青年,他们让林道镜懂得了许多国家大事,渐渐的,林道静开始厌恶和余永泽在一起平凡的生活,她开始积极参加和爱国青年们组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行动,

2、远离了自私的余永泽,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奔跑呼号。后来经过了各种考验,在革命战士们的关心下,她终于成为了一位坚决、成熟的革命者。 书中令我最为震撼的是卢嘉川被捕后,在监狱中被打断双腿,全身血肉模糊,离死亡仅有一步之遥时,仍然一点一点的挪动着沉重的身体,想告诉同志有叛徒背判了团队。对于他这样一位将要被反动派处死的死囚来说,死去是最舒服的一条路。而对于卢嘉川来讲,只要能把消息传出去,一切都不再重要,不管自己遭受多少痛苦,只要可以少牺牲几个同志,他的脸上就可以出现出一种安祥的、和谐的,从未有过的微笑了。卢嘉川把信号传递出去后就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 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多少这样的宁死不屈、用热

3、血和生命保卫国家的革命斗士换来的啊!我突然想起网上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抵力前行。” 我们有的时候在报怨学习累、工作忙,可是这点劳累同革命战士们所遭受的苦难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杨沫与主人公林道静的经历十分相像。她为了躲避家庭,远走他乡念。后来,父亲破产,母亲逼婚,她不愿嫁给汉奸走狗,毅然只身逃走嫁给了“余永泽”,最终像道静一样离开了他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奋斗的生活。杨沫说过:“革命前的林道静是她自己,革命后的林道静是众多革命者的缩影。这本书里有她自己,也寄予着她的盼望。” 书中有着一个又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又一个人的青春。细细品读,意犹未尽,盼望大家能够

4、看看这本书,从而思考自己的青春应该怎样渡过。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2 道静一个可怜的女孩,从一岁起亲生母亲被后母赶走,母亲的生世极其的悲惨,一个漂亮能干的女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最后还被人压迫,有了孩子却被人赶出了家,回到家里唯一的亲人也去世了,她无奈之下只好去跳河自尽,而对于道静,这些都不被人提起,从小就被后母使唤,被弟弟陷害,长大后父亲抛弃了她们,后母想把他嫁给一个有钱人,她为了抵抗想要来投诉表哥,结果到了北戴河表哥和表嫂也走了,她孤苦无依,校长说给她找工作,让她先住下来,结果校长是为了把她献给自己的朋友,处于这样的环境,她天天到大海边,看到了漂亮的海景,同时也看到了悲苦的劳动人民,以

5、及享乐奢侈的外国人,她极度的无望,而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青年,他的才学,他的烂漫主义影响了她,最后在透海的一瞬间,他救了他,并给了她无尽的爱意。 后来假期结束了,他到北大上学去了,虽然他跟自己的哥哥打过招呼,让他照顾道静,但是由于对于校长行为的愤怒,最终她回到了北京,住到了同学王晓燕家,后来又搬到和男友住在一起,甜蜜和幸福笼罩着她,但是她还是想有个工作,虽然男友不同意,最后发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不是像她想象的那样,而且她越来越发觉昔日的爱人,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了,他的胆小,自私,懦弱,让他们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在吵闹和无限的分歧中和平分手。 在这期间她遇到了许多的为了中国的胜利而奋斗的知识青年,这使

6、她原本枯燥的生活有了新的意义。也使她更清晰自己的思想和将来要走的路,这期间他对卢嘉川暗生情愫,也参加了几次活动,但是后来卢嘉川被捕了,她也在一次次的革命挫折上变得成熟。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心里斗争和苦难,同时也锻炼了她。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3 纯白、高洁、清澈这是我读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的第一感。阴暗、无耻、肮脏是我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评价。 林道静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后来被地主害死。道静年幼丧母,又饱受林家的与虐待。这样的生活养成了她孤僻倔强的性格。接着,林家夫妇竟想利用林道静来赚钱送她去读书,再找个人嫁个好价钱。但是她抵抗着,终于与亲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 因此,林道静在同

7、学们的关心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衰落:大官、富人所谓的衣冠楚楚下的贪财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林道静一心向着革命,与众多革命战士一起为新的社会努力着。 林道静在改变着,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别离。对革命的热情,导致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就算是白白牺牲,也永不懊悔、至死不渝! 她不是一个人,她有着和她一样的一群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品质。这种品质让他们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不像所谓的懦夫,呆在家里不闻不问。更不像

8、那些欺软怕硬的汉奸,背叛祖国!他们是勇敢者,是他们站出来与敌人战斗!正因为我们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人,才能战胜日本和众多侵略者。 我发觉,最初林道静在我眼中,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现在,竟成了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4 许多年前,读过这本书,因为十一的征文活动,让我又一次想其它。回想当时对这本书的感觉只是觉得他跟很有场面感的战征时期的小说不一样。再读还是很喜爱文中的林道静,每读一本书都觉得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经历人物的痛苦,欢乐,蜕变,成长。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

9、说,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等。 林道静为了查找个人出路,躲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同意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临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查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

10、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凡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漂亮的青春。我们的当下也是如此的。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5 青春之歌中我领会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靠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情感;领会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

11、的爱国之情;领会着那个动乱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一星期以来,每个晚上,我都沉醉在那个时代中。但是,毕竟,我还是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了。书看完了,我看了杨沫的再版后记。这一本书,它经过了另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文_的时代。它听取了众多的意见而改变了一点,增加了林道静在乡村农民运动中锻炼的七章,这讲明了歌明者要与工农商相结合的歌明思想,也给整部小说展示了更宽阔的天地。 同时,林道静的思想开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虽反感增写的理由,但却还比较喜爱这几章。最喜爱的是开头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和卢嘉川接触的一段,在狱中和林红接触的一段,写得很成功。可是后来,却很难理解一个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争和歌明

12、的情节。这种内部的左和右的斗争,也许是因为某些人的批判,也许揉进了文_的一些影子,更也许,我自己天真地没有预料到当时斗争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作品不应该为历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观赏的.是那种自由的作家,他没有任何责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写作,他的作品就应该是他自己最强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强最高亢的呼声。杨沫的作品,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她毕竟写出了,成功地写出了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这本书也让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许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将来! 青春之歌读后感600字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