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9993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感觉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对老师和学生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状况下完成繁重的课程任务且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已成为我们中学生物老师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却没有什么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优化我们的生物教学结构,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一、教学中时常遇到的的问题传统的应试教化下的生物教学课堂,老师仔细履行“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担忧某些学问点讲不到位,讲不透,总是力求“四平八稳”。一节课45分钟,老师滔滔不绝,心

2、情昂扬,充分利用了分分秒秒,学问点一个不漏,还配以大量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自认为是一节很胜利的课堂教学,但教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另外,在让学生独立思索和小组探讨及让学生探究学习的把握上不够精确到位,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索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探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往往只注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甚至对任何学习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上课老师就组织学生自学小组探讨等。结果奢侈了大量的时间,什么也没探究出来。二、详细的生物教学策略分析下面本人结合DNA分子的结构一节,谈谈中学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习爱好比

3、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好方法。学习爱好首先产生于新奇心。对于学生而言,新奇心大多源自肯定的生活情境。通过奇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材介绍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探讨历程,并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在学生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的基础上,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地概述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并通过课后试验让学生动手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假如老师把这段科学史作为一种附加性的学问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只能让学生简洁地了解这些“历史”,教学效率是极低的

4、,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热点问题,关于亲子鉴定的图片及文字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1)亲子鉴定是鉴定体内的哪种物质?(2)为什么通过DNA的鉴定能够鉴定亲子关系?(3)DNA具有怎样的结构使它适合作为遗传物质?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串即复习前面学问,同时又引出本节课题“DNA分子的结构”。2、巧设学问情境,促进学生联想发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学问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学问与技能不断获得新学问、获得新实力的过程。教学中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与技能,由旧学问的扩展引出新问题创设新情境,让学生感受这种学问

5、产生、发展、改变的过程,这不仅让学生对新学问、新观念进行构建,而且也使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本人通过引入课题后,提出问题:(1)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2)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哪几部分组成?(3)碱基的种类有几种?用什么字母表示?(4)脱氧核苷酸如何构成脱氧核苷酸链?通过上述问题带领学生复习有关DNA的基础学问,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得X射线衍射技术以及美国闻名化学家鲍林搭建模型方式探讨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让学生尝试利用已学过的学问和老师供应的学问,并利用手上的模型元件进行联想发散,尝试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3、利用问题设计,实施有效

6、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要依靠老师主导,老师主导巧在引、妙在导,把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激起求知欲。理科学习和探讨的特点要在日常课堂上体现,如分析数据、归纳演绎、对比、推想等科学方法,这些实力培育正是创设情境的一种途径。让学生获得学问的同时学到相识事物的方法,提高综合实力。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找出不同小组针对建构模型进行沟通,并指出面临的问题:(1)两条链位置关系如何?(2)两条链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3)碱基之间又是怎么配对的呢?引起学生思维,并通过展示奥地利科学家查哥夫的不同生物来源DNA碱基分析数据提出问题:(1)DNA分子含有哪几种碱基?(2)生物体内DNA含量有何特点

7、?(3)同种生物不同部位及不同种类生物体内DNA含量有何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何A=T,G=C,碱基如何配对?通过层层提问,将DNA的结构特点逐步总结,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索中获得学问。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假如我们把科学史所蕴含的科学探究方法等教化素材挖掘出来,加以整理、转化,使它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实力培育的载体,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设计成为科学性、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资料的分析探究活动,便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发觉学问,帮助学生实现了学问与实力的同步发展极大的增加了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中只有采纳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加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爱好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悟和系统驾驭学问、技能和技巧,真正达成实现新课改预设的学习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