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49814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中学生梦想社会调查汇报 篇一:调查汇报-中学生职业理想中学生职业理想调查汇报调查目标:1、 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的情况;2、 了解现阶段学校在有关中学生职业教育方面的努力和不足;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共发放215份问卷,收回的实际有效问卷数是190份)。样本范围:高一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中课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理想的职业选择,不但是更加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实现个人谋生的需要,也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友好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那么当下中学学生的职业理想现实状况到底怎样呢?依据调查数据显示,整体表现是浮躁好动,学

2、习目标不清,职业理想不明,不知为何读书。或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浅,且不牢靠,通常是功利性的、从众性的或父母要求的,没有依据本身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昏昏然的情况突出。其实,中学阶段恰好处于职业的预备期,因为年纪、知识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关系,思想还不成熟,她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其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一样而改变。在问到是否有长远的职业理想时,回复“我有目标,但不止一个”和“有部分考虑,但不确定未来做什么”的百分比分别达成40.77%和42.73% ,而回复“我的目标很明确,只有一个”的仅有12.07%。中学生的理想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中学生对自己以后最适合从事何种职业,回复“分析过,但不太

3、确定”的最多占60.96%的百分比。中学生对于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心度,回复“90%以上”的只有7.81%,回复“50%” 的最多为49.28%。依据我对部分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思索是比较混沌的,或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她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相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她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她们所应该关注的。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教授倪砥说过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试想,用三十年的时间,有哪一个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这种盲目性要连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到底要往哪里去?撇开上面“有没

4、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目前中学生职业理想的特点是寻求“ 铁饭碗”,追求“高层次” 。这是社会上“ 高考热” 、“ 文凭热” 的集中反应。高中毕业生有的只期望走进高等学校, 不多计较什么学校、什么系科, 只求有文凭, 不愁无职业; 有的期望能进关键大学、名牌大学, 所选系科要属“热门” 、“ 尖端” , 毕业后能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很好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而且,在这种传统教育下,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个职业,新职业仍在不停涌现

5、。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很紧要的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么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而相当多的中学生对于未来所学专业、社会相关职业工种及职业生涯计划了解不多。在问到“你对未来所学专业及社会上相关的多种职业工种的了解程度”时,回复“了解不多”和“很不了解”的人数累计达成37.86%,远多于回复“了解”和“很了解”的人数。一样对于职业生涯计划“没听说过”的百分比也高达59.51%。中学生了解职业相关知识的渠道极少来自学校。中学生对未

6、来所学专业及社会上相关的多种职业工种的知识了解最关键来自父母亲友的生活言谈和电视媒体的广播累计达60.44%,而来自学校老师的仅占8.98%.。大多数学校并未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这,是大遗憾。 提议和方法: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对于中学生正确树立职业理想,合理定位人生目标含有主要意义。从一般中学开始强化职业指导教育,增加对职业工种的了解,加强就业形势教育,了解社会环境,因势利导,纠正部分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迷茫盲从的思想意识,正确定位职业理想。要加强对学生的升学指导。多数中学生眼往升大学方面盯, 她们已选定大学文科或理科为主攻方向, 并做出一定的努力, 但也存在只有“ 读大学才有出息” 的思思意识。

7、每十二个月能考上大学的仅少数人, 大多数学主上不了大学。所以, 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动机和目标, 引导她们把学业理想. 国家的利益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考虑并统一起来. “部分地方政府习惯于用升学率评价当地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实际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加重了学校和校长、老师的负担,社会舆论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的现象,结果是活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一般中学必需根本从围着“考试指挥棒”组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值提供(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教育服务

8、的高度。总结:有一首抒情诗中说,“理想,有雄鹰的理想,有母鸡的理想。雄鹰渴望搏击万里风云,母鸡满足于谷糠一两”。就同一职业来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好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现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 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肯定任重道远,只有不停完善不停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该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篇二: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实状况调查汇报上

9、海市青少年梦想现实状况调查汇报今公布学生职业梦想榜首:当老师“现代青少年是拥有梦想并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的一代。”今天公布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实状况调查汇报显示,青少年的梦想种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环境不一样梦想不一样由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开展的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实状况调查,样本包括本市初中、高中、职校和大学的2588名在校生。数据显示,超出9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在被调查者中,她们在中学前平均拥有2.39个梦想,现在平均拥有2.5个梦想。男生在中学前和现在的梦想数量平均值分别为2.12个和2.21个,各比女生少了0

10、.45个和0.5个。上海生源学生平均拥有2.6个梦想,非上海生源则拥有2.2个梦想。而从学校类型来看,关键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憧憬和设想,她们拥有的梦想数量要多于通常中学学生和大学生,这或许和她们所占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和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相关。初三年级梦想最少调查发觉,伴随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改变呈“M”状,即初二年级之前的梦想数量逐步增多,到初二年级达成最高值,而在初三年级,青少年的梦想数量骤降到最低,高一年级时梦想的数量又有所上升,达成第二个高点,随即直至成为大学生后她们的梦想数量又在缓慢下降。其原因可能是伴随青少年进入初中,接触的事物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对自己

11、未来的设想也会越来越多样,而一旦进入了初三面临中考,现实情况不许可她们有过多的时间去思索自己的梦想。待进入高中后,她们对梦想的思索又开始增多,只是因为社会经验的不停丰富,她们对梦想的追求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多样和易变,她们开始思索真正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什么,因此随即的梦想数量又呈下降态势。关键编织职业梦想在青少年的梦想中,百分比最高的是职业类梦想(55.9%),远远超出了排在第二位学业类梦想(20.4%),而其他几类的梦想百分比全部不超出10%,这说明现代青少年的梦想和个人的联络更为亲密,梦想也更现实、离实现的可能性也更近。教授分析说,这关键是因为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激励竞争的社会

12、,她们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为了得到更加好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我的发展上。在对青少年的职业梦想分析后又发觉,所占百分比较高的前九项职业分别为老师(16.52%)、演艺人员(包含歌星、影星等,10.17%)、医护人员(7.5%)、设计类人员(包含服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广告创意等,7.2%)、老板(包含企业家等,5.6%)、运动员(5.1%)、作家(4.1%)、科学家(4.1%)、翻译(2.8%)。能够看出,现代青少年的职业梦想还是比较关注社会地位较高、名气较大、含有创意性的职业类型。 本报记者 王蔚篇三:“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实状况调研汇报陶元红,重庆市教科

13、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学高级老师、特级老师,重庆市优异德育工作者;吴薇,重庆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杨昌弋,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老师发觉一:大多数90后中学生拥有主动向上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对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给高度重视;个人职业理想普遍定位较高发觉二:大多数90后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理想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主要性,将“坚定信念”、“努力奋斗”视为成就理想的条件发觉三:对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原因;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影响大于学校和家庭影响;学校影响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以后;德育课程的影响排位偏后 发觉四:部分90后中学生对艺体明星的崇敬超出对英雄模范

14、的崇敬发觉五:部分90后中学生对理想信念认识淡漠,认为人生有没有理想无所谓90后中学生作为我们所处时代的新一代人,她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这一代中学生,社会上褒贬不一,甚至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无目标、迷惘的一代”。这一代人生活在中国社会重大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对她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久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21-2021年)提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这是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解90后

15、中学生的理想信念现实状况,提出新时期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我们于2021年底开展了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实状况调研。一、调研内容和问卷设计、施测此次调研内容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现阶段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情况;二是了解90后中学生对理想信念作用的认识和怎样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三是了解影响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原因。调研采取自编问卷,分为理想和追求、信念和信心、发展和计划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围绕学生人生价值追求、学习动机、个人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等来设置相关问题情景;第二部分围绕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和怎样看待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来设置相关问题情景;第三部分关键了解学生实现理想的路径和定位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来设置问题情景。二、调研结果和结论(一)“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实状况人的理想含有多样性、多系列、多层次的特点,此次调研侧重了解90后中学生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情况。1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情况。(见表1)从上表能够看到,90后中学生拥有主动健康的个人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人生不应该虚度年华,要做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期望过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多数同学认为个人素质中最主要的是思想道德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