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497119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农作物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和结构调整的最主要依据。为了提高品种试验的 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使试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和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品种试验,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光温敏感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 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 证,同时总结栽培技术要点。每一个品种的生产试验时间为

2、一个生产周期。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四条 省级品种试验由省种子管理机构组织。省种子管理机构根据需要,可指定相关科研、教学、推广或管理等单位具体主持经省种子管 理机构指定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第五条 品种试验由有区域代表性、具备试验条件、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承担。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严格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试验,并采取措施改善试验条件,提高试验质量;(二)指定具有农学或相近专业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上文化水平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试验 工作,并保持试验人员相对稳定;(三)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按时完成试验总结报告,并对试验结果的 真实性负责。第六条 市、县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协

3、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省级品种试验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三章 试验设置第七条 品种试验点应根据农业生态条件、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设置。 区域试验和 生产试验的试验点根据不同作物设定。试验点应当保持相对稳定。第八条 试验田应当选择地势平坦,地力中上、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无畜禽干 扰,交通便利的田块。第九条 区域试验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长方形,长边与肥力变化最 大的方向平行,统一小区面积和种植规格。同组试验须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具体按附录1 执行。生产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大区面积为0.5 亩,不设重复。同组试验原则上安排在同一田 块进行,如品种太多,可安排在相邻且地力

4、相当的两块以上田种植,但每块田均需设置对照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田四周均应设4 行以上的保护行。保护行品种采用同品种延伸。第十条 抗病性、抗逆性、光温敏感性鉴定和品质检测单位由省种子管理机构指定,并统一 提供测试所需样品。第四章 参试品种第十一条 参加试验的同类型作物品种按生育期分组,每组设一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由省 品审委确定并保持相对稳定。对照品种种子由省种子管理机构指定单位提供。第十二条 区域试验每组为5 -12个品种(含对照品种)各试验点不得自行增、减试验品 种。经第一个生产周期区域试验,表现优良的品种安排第二个生产周期复试,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第十三条 申请品种试验的条件和提

5、交材料,分别按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 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执行。申请品种试验截止时间,早造(春季)为上年10月30日,晚造(秋季)为当年4月30日。 第十四条 受理试验的品种,其申请者应当无偿提供试验用种子。提供试验用种子应无包衣、无检疫性病虫害,达到国家原种或一级良种标准。包装袋有明显 的内、外标签。外标签及邮件包裹单上注明品种名称,内标签注明申请单位、作物种类、试验组 别、种子净度、纯度、发芽率、水分等内容。凡种子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或数量不足,或未及时供种者,视为自动放弃试验。第五章 试验操作及田间管理第十五条 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认真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详细掌握试验目的和

6、要求,绘制田间种植图。收到试验种子后及时核对品种名称、种子数量等,并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发现问 题及时与供种单位联系,同时报告试验主持单位和省种子管理机构。第十六条 试验地的田间操作质量应当均匀一致。同一重复的同项工作应当在一天内完成。 第十七条 品种试验田间操作由专人负责。区域试验田间操作要求如下:(一)整地的时间、深浅和匀细度力求一致。(二)种子在浸种催芽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密度均匀,深浅一致。播种后要复查,发现 错误及时改正并注明。(三)移植密度均匀、一致,移植后应及早进行查苗、补苗。(四)肥水管理标准一致;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分区定量,用量准确,施用均匀。(五)及时中耕、除草、整枝,不得

7、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六)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防虫不防病;防止鼠、鸟、禽、畜等危害;试验中遇到自然灾害 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七)适时收获,保证收获质量。(八)干产量测定要将收获物充分晾晒,达到规定含水量,切忌曝晒。 生产试验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其它操作按当地生产水平进行。第十八条 试验的调查和记载应由专人负责,调查记载标准按附录2 执行。同一重复、同一 项目的同次记载应一天内完成。记载资料作为品种档案应当妥善保存。区域试验产量进行生物统 计分析。第六章 试验总结第十九条 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于作物收获后2 个月内将本生产周期的试验总结报告及相 关记载表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后分别报送省种子管理机构、

8、试验主持单位和所在地级以上市种子 管理机构,同时报送电子文本。品种试验总结报告包括参试品种、试验方法、栽培方式、管理措施、产量、熟期、抗病性、 抗逆性、品质、品种评述等内容,以及土壤、前茬、特殊天气等情况。品种评述必须全面、准确 客观地反映品种种性,并重点说明其优缺点。生产试验还应当总结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第二十条 品种试验主持单位应当在作物收获后3 个月内完成试验材料的整理、汇总和总结 工作,提出品种处理意见,报省种子管理机构。省种子管理机构审查后及时通知申请者。第二十一条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影响试验正常进行的,品种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在事后 2 天内报告省种子管理机构和试验主持单位,并在15天

9、内提交书面报告。第二十二条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试验误差过大或缺2 个以上小区数据的,该试验组 别的试验数据不列入汇总。第七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 省品审委每三年组织一次品种试验工作总结,表彰品种试验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第二十四条 试验承担单位弄虚作假的,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二十九 条规定予以处罚。第二十五条 从事品种试验工作的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予以处罚。第二十六条 品种试验申请者弄虚作假或者干预品种试验、影响试验公正性的,其新品种两年内不得参加省区试,并通报批评。第八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 下列品种试验可

10、以缩短试验周期、减少试验点数和重复次数,但试验点数不少 于 5 个点:(一)省未统一组织试验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特殊类型品种的多点比较试 验。(二)原申请者对其审定通过品种进行个别性状改良的品种的验证试验。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品审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录 1规范性附录)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田间设计表作物种类试验季节田间设计注意事项水稻早、晚造小区面积13平方米(包工作行),长方形。育秧移栽,不直 播 不抛秧普通玉米春季小区面积23平方米(包沟),起畦种植,每畦两行, 开沟点播,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小区JB5 s1 J/ci 1 6甜、糯玉米春

11、、秋季留苗126株,折合每亩3600株。小区面积25平方米(包沟),起畦种植,每畦两行, 开沟点播,行距50厘米,株距32厘米,每小区留苗 120株,折合每亩3200株。加强苗期管理,务求 苗齐、苗全、苗壮。花生春季小区面积13平方米(包沟),长方形,种植规格20 x23厘米,双粒植。试验地要合理轮作不 使用激素控制生育期 120-130天收获。甘薯秋季小区面积13平方米,长方形,双行区,每区插 60株苗。控制本田期120-130天内收获。甘蔗春季小区面积33平方米,5行区,行长6.6米,行距 100厘米,亩种3000段双牙苗。试验周期一造新植 及1造宿根。丰产 田、自留地或新开垦 田不能做试

12、验地瓜类蔬米春、秋季小区面积20平方米两畦四行区畦宽1.7米(包 沟),双行植,条或穴播,行株距春植:苦瓜、丝 瓜60x50厘米,节瓜、黄瓜60x35厘米。夏秋 植:苦瓜、丝瓜60x40厘米,黄瓜、节瓜60x 30厘米。采用水田栽培,严格 实行轮作。禁用叶面 肥,其它栽培管理措 施按当地习惯进行。茄类蔬菜春、秋季小区面积20平方米两畦四行区畦宽1.7米(包 沟),双行植,行株距春植:茄子60x60厘米, 番茄60x35厘米,夏秋植:茄子60x50厘米, 番茄60x25厘米。育苗移栽,试验地要 求水旱轮作。椒类蔬米春、秋季小区面积20平方米,三畦六行区”畦宽1.2米(包沟)双 行植,行株距春直3

13、5x30厘米,夏秋直30x20厘米试验地要求水旱轮 作。育苗移栽。豆类蔬菜春、秋季小区面积20平方米两畦四行区畦宽1.7米(包 沟),双行植,行株距春植60x20厘米,夏秋植: 60x20厘米,每穴植双粒。试验地要求水旱轮 作。开花刖期严格控 制氮肥。omww 8CNi ZK 寸CN*E zw lCN器,a811来出Bl誰 M 寸I来出HZM6f zoiisssss(疊s豊)CN朕直6svtH(l)I “I寸寸I01IB /a_l_ CN寸f,川十 0 寸2tg8m1,十9ms,十 寸m , 定1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月/日,下同)。2、移植期:实际移植日期,并注明秧苗期(天),行株距

14、,每科苗数,亩基本苗(回青后调查)。3、始穗期、齐穗期:分别指有10%和 80%的稻穗顶露出剑叶叶鞘时的日期。4、成熟期:早造常规稻90%以上,杂交稻8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晚造常规稻95%以 上,杂交稻90%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要求成熟期收割。5、全生育期:指播种到成熟的天数。(二)形态特征1、叶片形态和颜色:分蘖盛期观察(作原始记录,不上报)。(1)叶色:分浓、中、淡三级。(2)叶姿:根据叶片生长情况分直、中、弯三级。(3 )剑叶长度:分长、中、短三级。大于35厘米为长;2535厘米为中;小于25厘米 为短。(4)剑叶宽度:分宽、中、窄三级。早造2 厘米以上,晚造 1.5 厘米以上为宽;

15、早造1.5-2厘米,晚造1.2-1.5厘米为中;早造1.5厘米以下,晚造 1.2厘米下为窄。(5)剑叶角度:剑叶基部与穗颈基部形成的角度,分大、中、小三级。大于45 度为大;小 于 30 度为小;介于两者之间为中。2、科高:乳熟期调查,随机取样10科,测量自土面至最高穗尖(不连芒) 的高度,分三级。 110厘米以上为高秆;90 - 110厘米为中秆;90厘米以下矮秆。3、茎集散:分蘖盛期目测,分集、中、散三级。斜出15 度以下为集; 45 度以上为散;介 于两者之间为中。4、穗长:同一重复内取样,每品种5科,测量每穗穗颈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平均数。5、抽穗整齐度:始穗至齐穗时间,常规稻不超过5 天为整齐,杂交稻不超过7 天为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