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494576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再现:云南的歌会是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他以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不同的场合,三种不同的情调,字里行间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氛,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新课标中说“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我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原则,我在教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检测字词,了解作者;整体感知,细品语言;结合生活,适当拓展。其中在完成第二个环节时,有这样的师生精彩互动。师问:读了文章后,你感受到了文章的-美,美在-,学生的回答各具特点百花齐放,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了文章的结构

2、的美,美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条理清晰”。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了文章的环境美,美在天之蓝,花之美,鸟声之婉转动听”。有的学生说:“感受到唱歌人的美,美在智慧、豪爽、乐观。”有的学生说:“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美,美在轻轻、拍拍、理理等叠词的运用。”有的学生说:“”根据以上同学的回答,我又提出来了第二个问题,“对、慢、传”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针对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先看书,然后在互相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独学(看书做批注)对学(师徒互相交流)群学(小组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这三个字在文中的意义。学生的回答及运用文中的语句又能结合自己的认识,他们的会得

3、让我也很是震撼。成功细节:在本案例中,我设计的问题是很成功的,能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感受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又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感受三个场面的不同,让学生有阅读、有生活、有思索、有表达,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上结构方面的认识,有语言方面的品读推敲,有写作特点的归纳总结。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能真正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去学习语文,并且给学生运用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一个机会,这样设计问题,显然让手头有课文分析资料的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此自由轻松的发挥,从任何一个细微处去思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功效评价:教育学家蒂斯多恶

4、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多斟酌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就能做到。好的问题,是让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也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问题设计能更加调动学生的思维性,能更加诱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探微知略。细节反思:科学的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问题提的太多太细碎,会使课堂的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根据简约主义原理设计问题比较科学,要尽量减少课堂上的无效提问,实际的问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扩大学生思维广度。科学的提问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这节语文课堂可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有安静地思考,又有思想的交流碰撞,还有课堂的精彩展示。总的来说,课堂的成功取决于课堂提问的精彩设计,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我还会继续努力,毕竟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