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49427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染行业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浙江省绍兴县,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 纺织业是绍兴的支柱产业,它在全球经济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绍兴的纺 织业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绍兴纺织业产业链也比较完整,现 在已经形成了化纤原料、织物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纺织机械等较为完 备的产业体系;现在绍兴的纺织业分布也呈现集群化,更有利于纺织产业的发展, 从而也促进了绍兴经济的飞速发展。1 污染物 ( 参考印染废水处理 黄长盾 杨西昆等编 1987 年 13 ) 纺织印染业给绍兴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印染废水的排放对周边的环境及人 们的健康都产生了影响。印染废水中污染物

2、,它主要来自纤维材料,纺织用浆料 和染整加工所使用的燃料,化学药剂,表面活性剂和整剂。在印染加工中,有纤 维重量 20%的杂质通过前处理排入废水,加入的染化料排入废水的量平均在 10%以上。据统计,印染厂排放废水中污染物品种类达 400 余种。因加工工序 不同,印染废水的水质变化也有较大差异。下面例举棉制品印染加工工序的污染 负荷表,见表 1。表 1 产品印染加工工序的污染负荷工序水耗L/kg%BOD5 mg /L%负荷退浆205450022750煮练41111000511025漂白18016100053丝光7230-1染色308100051025印花2.57120061020水洗110302

3、0015整理5115007152 污染源(参考印染概论(第二版) 郑光洪主编 2008 年6月 183) 印染废水处理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用水量较大的行业,水作为媒介参与整个 染整加工过程。印染废水水量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 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染料结构中硝基和氨基化合物及铜、 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印染废水的污染源主要不是染料,而是染整助剂。因 为 90%的染料都染到布料上了,在废水中残留的仅 10%左右,但是助剂在废水中 的残留量几乎为 100%,而且目前并没有可行的可以回收这些助剂的办法。3 印染废水的治理方法 印染废水属于含有一定量有害物质的难生

4、物降解的有机性废水,从国内实践 经验看,企业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和节省投资,首先必须推行清洁生产,减 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后再进行末端治理,从而减少了治理工程的投资。 印染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由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的推动机制相互作用,外 部作用主要是政府的强制或激励机制;内部作用则主要靠完善企业内部机制,提 高员工素质,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3.1清洁生产(印染概论(第二版)郑光洪主编2008年6月203)目前,在印染过程中采用生物酶,这在染整加工前处理工艺中已经展现出广阔而诱人 的应用前景,其主要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的前处理,用生物酶去除纤维或织物上的杂质,为后 续染

5、整加工创造条件。退浆、精练等生物酶前处理技术,不但可避免使用碱剂,而且生物酶 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无毒无害,用量少,处理的条件较温和,产生的废水可生物降解,减 少了污染,节约了能量。使用天然和生态型的染料和助剂,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 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天然染料的染色废水的COD 值比合成染料的COD值低得多,有利于减轻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生态环境。3.2废水的物理处理法(参考高等职业教育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水污染控制 技术张素青赵志宽主编王波 张克军2006年03月第一版 12;21;40;54)3.2.1用格栅和筛网分别去除废水里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

6、物和较细小的悬 浮物。3.2.2沉淀法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比水重的固体物质下沉与废水分离。3.2.3气浮法 在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细小气泡,附着在细微颗粒污染物 上,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浮体,上浮到水面。主要用来分离密度与水接近或比水 小,靠重力无法沉淀的细微颗粒污染物。324离心分离利用离心作用,使质量不同的悬浮物和水体分离。分离设 备有施流分离器和离心机。3.3废水的化学处理法(参考高等职业教育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水污染控 制技术张素青赵志宽主编王波张克军2006年03月第一版58)3.3.1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酸性废水处理可以用投药中和法、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碱性废水和废渣 中和法等。药

7、剂有石灰乳、苛性钠、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3.3.2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投酸中和法可用药剂:硫酸、盐酸、及压缩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做中和剂,由 于PH值低于6,因此不需要PH值控制装置)酸性废水及废气中和法如烟道气中 有高达24%的二氧化碳,可用来中和碱性废水。3.4生物处理法(参考高等职业教育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水污染控制技术 张素青 赵志宽主编 王波 张克军2006年03月第一版140;179)3.4.1活性污泥法向废水中不断鼓入空气,维持一段时间,水中会出现一种褐 色絮凝体即形成活性污泥从而吸附水中的颗粒物等.3.4.2生物膜法 利用固定生长在载体上的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 一

8、种生物处理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在末端治理时,首先应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以生物 治理为主、以物化处理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这是符合印染行业实际情况的。通过生物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较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对其余的剩余污染物再采用 诸如化学投药等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去除。4 印染废水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4.1对环境的影响 (印染概论(第二版) 郑光洪主编 2008年 6 月 185)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 危及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沉于水底的有机物,会因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 氢等有害气体,恶化环境。印染废水的色泽深,严重影响受纳水体外观。造成水 体有色的主要因

9、素是染料。目前全世界染料年总生产量在60万吨以上,其中50 以上用于纺织品染色,而在纺织品印染加工中,有10%20%的染料作为废物 排出。印染废水的色度尤为严重,用一般的生化法难以去除。有色水体还会影响 日光的透射,不利于水生物的生长。在使用化学氧化法去除色度时,虽然能使水 溶性染料的发色基被破坏而褪色,但其残余物的影响仍然存在。印染废水大部分 偏碱性,进入农田,会使土地盐碱化;染色废水的硫酸盐在土壤的还原条件下可 转化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此外,对于那些易产生甲醛的树脂整理剂、有机金属阻燃剂、含铬防水剂、 部分阳离子型柔软剂等危害程度较大,又不能用传统方法处理的污染必须严格控 制和排放。一般

10、的酸、碱、盐等物和肥皂等洗涤剂虽然相对无害,但它们对环境 仍有一定的影响。近些年,许多含氮磷的化合物大量用于净洗剂,尿素也常用于 印染各道工序,使废水中总磷氮含量增高,排放后使水体富营养化。我国池塘大 面积死鱼和近海水域发生赤潮就是明显的水体富营养化的例子。4.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生活环境与健康白雪涛 2829 2004 年; 环境与健康唐海香 张荣光 2005 年9 月; 43)表 2 部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人体部位重金属急性效应急性肠胃道效应锑,镉,铜,铅等可溶性化合物呕吐,腹泻,循环衰竭等可溶性汞盐急性肠胃炎伴血性腹泻铅腹部绞痛心血管系统锑,镉等低血压,休克中枢神经系统铅痉挛发作

11、 ,昏迷死亡 ;精神 病;幻觉,幻想,多动症人体部位重金属慢性效应慢性肠胃道系统铅铅性腹痛慢性肝效应锑,砷,铜.铬.铁等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砷末梢神经疾病,皮肤色素异常铅上肢神经麻痹,儿童神经功能异常.永久性脑损伤,痉慢性神经系统效应甲基汞引起脑部神经,中枢 神经障碍;无机汞引起兴奋 性增强,行为性格改变废水中铬、铅、汞等重金属盐类,会通过食物链等危及人类健康。在日本就 曾发生过重金属汞和镉污染而造成的“水俣病”、“痛痛病”等公害事件。重金 属铬在印染加工中用量相对较多,染色工艺中常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和媒染剂, 印花辊筒的制备耗铬量也很大,特别是Cr6+也被确认能致癌,应特别注意排放和 综合利

12、用。铅 发育中的儿童较容易吸收铅,血中铅过量会引起铅脑症,对神经系统 . 造血系统和血管等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影响智力发展甚至死亡。汞 过去一个精神病院机构接受过一个典型的精神错乱症病人 , 经调查患者 居住的地方有一小河,上游有几家工厂向河内排放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汞),被河水 中的鱼类吸收,人捕食这些鱼后而造成中毒。无机汞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器官为肾 脏,有机汞则会危害到中枢神经,导致精神错乱.参考文献1. 印染废水处理 黄长盾 杨西昆等编 1987 年2. 印染概论(第二版) 郑光洪主编 2008 年 6 月3. 高等职业教育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 水污染控制技术 张素青 赵志宽主编王波 张克军 2006 年03 月第一版4. 生活环境与健康白雪涛 2004 年5. 环境与健康唐海香 张荣光 2005 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