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说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493343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羚羊木雕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羚羊木雕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羚羊木雕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羚羊木雕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羚羊木雕说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羚羊木雕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说明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羚羊木雕所在的单元是在继第一、二单元感悟“人生”,第三单元感悟“自然”,第四单元感悟“科学”之后的第五单元感悟“亲情”的单元。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的几篇课

2、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这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记叙文,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也疼爱自己的子女,但有时却忽视了子女的友谊,忽视了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 (二)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重视过程和体验,强调教学的随机性,主张目标动态性,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

3、致的轮廓,基本意向,在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随着教学情景的不断变化,教学目标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课堂的重点应该由学生把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调整学习目标,使目标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所接受,而不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为此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羚羊木雕一课的1知识目标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朋友与财富的关系,学习与父母和他人沟通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该

4、文生动平实的记叙了两代人间在生活中的小摩擦,展现友情与亲情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由于“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因此,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文章内容并非难以理解。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教师的眼光不能只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

5、决好类似问题。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在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力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我采用以下教法,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1. 情景教学法(羚羊木雕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记叙文体,所涉及的是现代中学生场困惑的“代沟”问题。适时的把其引入文章的情景中,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及主人公的情感。如此,可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矛盾)2. 读书

6、指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关键,层层深入分析,寻求解决办法的学习方式,重点落实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通过圈点勾画积累个性化语言,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对教材深刻理解的目的。) 3. 讨论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矛盾,让学生理解在这件事中父母和“我”都是有欠缺的,如果父母当初讲明白羚羊木雕的贵重,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和谐与温馨是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共同构建的。)学法-根据课改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激活学生在

7、阅读中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为此我设计出了“体会人物性格、讨论解决办法、反思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抓住、分析、解决问题,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 1.勾画圈点法(人物的语言、语调、语气) 2.朗读法(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3.辩论法(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三、说教学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概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我准备在教学中

8、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落实基础,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作业设计)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其中再穿插图文等综合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象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回顾文章主要内容及段落划分适时导入新课(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悄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中,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也开始有了波澜起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篇波澜起伏的故事羚羊木雕。) (2)。 阅读重点段落,体会

9、人物特点。读说感知根据1-15自然段中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a、说说人物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师生相互指导。妈妈: 粗暴严厉,固执己见爸爸: 稳重威严,不可抗拒“我”: 紧张害怕,无奈委屈b、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文中对话部分。Q1:既然父母态度如此坚决,我又为什么不愿要回来呢?分析插叙部分,万芳和“我”换裤子的事。一方面体现我们感情深厚,另一方面突出万芳是个仗义的人。Q2:在“我”和父母的矛盾冲突中,谁最理解“我”,替“我”说话。分析奶奶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样”指的是什么?(父母逼迫“我”将送出的东西要回来。)体现了奶奶什么特点?(明

10、白事理,善解人意。) (3)。品读探究重点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感知其内心世界,探索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Q1:当我来到万芳家,万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万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责备到理解,说明万芳是个仗义明理的人。)Q2:当我要回木雕后,内心感受如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环境描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衬托悲凉心情)心理活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4)。总结体会总结辩论,联系实际谈体会。 a、辩论:“我”到底该不该要回木雕?正方(

11、父母)观点:应该把木雕要回来。反方(“我”)观点:不应该把木雕要回来。注意:发言要有理有据,尤其要抓住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还要注意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揭示财富与朋友的关系:“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b、探究: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强调:孩子做事应多与父母商量沟通,父母应尊重理解孩子。 在生活中,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沟通,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摩擦;多一些愉悦,少一些烦恼。(5.)作业设计:赠送卡片,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四、板书设计为了全面展现我的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羚羊木雕一文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斧正,谢谢各位老师! 羚羊木雕 张之路真挚友情浓厚亲情尊重理解沟通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