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49304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给水加氧处理的原理 13.2 给水加氧处理的条件 14 加氧系统 14.1 加氧系统示意图 14.2 氧的储存设备 24.3 氧气管线系统 24.4 加氧点 24.5 给水的加氨系统 25 给水加氧处理的实施 25.1 运行与监督 2省煤器入口 25.2 机组启动时的水质处理 35.3 除氧器和高低压加热器的运行方式 35.4 水质异常时的处理原则 35.5 机组的停运和保护措施 36 锅炉给水处理的转换 46.1 必要条件 46.2 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46.3 实施转换 4火电厂水汽化学导则分为4部分。第1部分:直流锅炉

2、给水加氧处理导则;第2部分: 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导则;第3部分: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导则;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导 则;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的编制工作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 件 “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 199940号的安排 进行的,其余三部分将陆续进行制定。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简称0T)是一项新的给水处理技术,国内部分直流锅炉机组采用 该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满足国内直流锅炉机组广泛实施给水加氧处理的需要, 在总结国内各有关单位的试验研究成果和电厂实际运行经验、并参考了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 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

3、厂化学标准化委员会技术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贵成、李志刚、王宝兰、龙国军。本标准首次发布。火电厂水汽化学导则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导则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火力发电厂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的先决条件、处理工艺过程、加氧系统和 水化学控制指标。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超高压、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的直流锅炉给水处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

4、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GB/T 6904.3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pH的测定GB12146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GB1214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GB1214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GB12150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GB12155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GB1441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GB1442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氨的测定 苯酚法 纯水电导率的测定全硅的测定 低含量硅氢氟酸转化法硅的测定 硅钼蓝光度法钠的测定 动态法铜的测定铁的测定SD223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设备防锈蚀导则3 总则3.1 给水加氧处理的原理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技

5、术是利用给水中溶解氧对金属的钝化作用,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保 护性氧化膜,以降低给水的含铁量,防止炉前系统发生流动加速腐蚀( Flow Accelerated Corrosion,简称FAC),降低锅炉管的结垢速率,减缓直流锅炉运行压差的上升速度,延长锅 炉化学清洗的周期和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3.2 给水加氧处理的条件3.2.1 给水氢电导率应小于0.15卩s/cm。3.2.2 凝结水系统应配置全流量精处理设备3.2.3 。3.2.4 除凝汽器冷凝管外水汽循环系统各设备;3.2.5 均应为钢制元件。对于水汽系统有铜加热器管的机组;3.2.6 应通过专门试验;3.2.7 确定在加氧后不;

6、3.2.8 会增加水汽系统的含铜量铜;3.2.9 才能采用给水加氧处理工艺;3.2.10锅炉水冷壁管内的结垢量超过200g/m2300g/m2时,3.2.11采用加氧处理前宜进行化 学清洗。4 加氧系统4.1 加氧系统示意图 加氧系统由氧气储存设备、氧气流量控制设备和氧气输送管线组成。应选用纯度大于99% 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图1为加氧系统示意图。图1 加氧系统示意图4.2 氧的储存设备4.3氧气的储存设备一般可选用承压14.7MPa、容积40L的钢瓶。4.4 氧气管线系统氧气管线系统包括氧气母管和气路支管。氧气母管宜采用黄铜管或不锈钢管,母管与氧气 瓶的连接采用专用卡具。氧气在母管出口减压后经

7、氧量控制装置与气路支管连接。气路支管应 采用不锈钢管。4.5 加氧点加氧点的位置设在凝结水处理设备出口和给水泵的吸入侧。4.6 给水的加氨系统给水加氧处理时,为了中和微量酸性物质,增加水汽系统的缓冲性,需加少量的氨,以保 持水汽系统中的pH值符合要求。加氨点应选在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出口处,加氨量应由加氨自动 装置控制。5 给水加氧处理的实施5.1 运行与监督给水加氧处理时,运行中监督和检测的水汽质量项目列入表1。各项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 规定。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依照有关国标方法执行: pH的测定一GB/T 6904.3-、氨的测定 GB12146、纯水电导率的测定一GB12147、全硅的测定一G

8、B12148、硅的测定一GB12150、钠的 测定一GB12155、铜的测定一GB14418、铁的测定一GB14427。含氧量的测定用在线或便携式溶解氧表。最重要的控制指标是给水氢电导率,通过对其监测,及时发现水质污染的状况,并消除引起污染的原因,保持加氧处理所要求的水质。表1 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水汽品质监测项目取样点氢电导率溶解氧二氧化硅铁铜钠(C)卩(C)g/L省煤器入口CCCgswwgs主蒸汽CCgswwgs凝结水泵出口CgsC凝结水精处理出口CgsgsgsC1 1补给水混床出水Cgs除氧器入口C高压加热器疏水gsgsgs注:C 连续监测,w 每周一次,gs 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取样监测表

9、2 给水加氧处理水汽质量标准项目取样点(C)氢电导率铁铜溶解氧二氧化硅钠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期望值标准值期望值ps/cm(25c)卩g/L省煤器入口8.0 9.00.150.101055330300105主蒸汽0.1553311010凝结水泵出口0.310精处理器出口0.105331101补给水混床出水0.15 *10*补给水混床出水用电导率5.2 机组启动时的水质处理机组正常启动时,一般通过加氨将给水pH值提高至9.09.5。当机组运行稳定、给水的氢电导率降到小于0.15As/cm,并有继续降低的趋势时,开始加氧。为加快循环回路中溶解氧的平衡,加氧初始可提高给水中的含氧量,但最高不得超过300

10、Ag/L。5.3 除氧器和高低压加热器的运行方式 正常运行时,除氧器排汽门可根据机组的运行情况采用微开方式或全关闭定期开启的方式高、低压加热器排汽阀门应采用微开方式,以确保加热器疏水的含氧量大于30临几。5.4 水质异常时的处理原则 当水汽质量偏离控制指标时,应迅速检查取样的代表性或确认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循环回路中水汽质量的变化情况,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详见表3。表3 水质异常处理措施省煤器入口氢电导率us/cm (25r)应采取的措施0.10 0.15正常运行,应迅速杳找污染原因,在72h内使氢电导率降至0.10ps/cm以下0.15 0.2立即提高加氨量,调整给水PH值到9.0

11、9.5,在24h内使氢电导率降至0.10ps/cm 以下三0.2停止加氧,转换为不加联氨的全挥发性处理方式运行5.5 机组的停运和保护措施机组在停运前12小时,停止加氧,并提高加氨量,使给水)H值大于9.0,同时打开除氧器 排汽门,提供辅助除氧。停运时锅炉可按照SD223有关规定采用带压放水、余热烘干或提高pH 值的湿法保护等措施。6 锅炉给水处理的转换6.1 必要条件凝结水有100%的精处理装置,且运行正常;机组正常运行中给水的氢电导率不大于0.15As/cm; 化学仪表达到联合处理工艺所要求的分析能力; 加氧装置已安装,并已完成调试;必要的准备工作已就绪。6.2 转换前的准备6.3 工作

12、要事先对机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组系统情况、化学运行情况、锅炉管的结垢 量和垢的成分、化学仪表分析能力等,以便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必要的调整。6.3.1 热力系统材料的调查 热力系统材料包括锅炉水汽系统的“四管”(省煤器管、水冷壁管、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 汽轮机、高低压加热器等设备部件的材料和状态以及有关阀门的阀座、密封环的材料和状态, 并建立档案。6.3.2 水质查定应对整个系统取样点的水质情况进行全面的查定,并作好记录,建立基础数据,以便用于 日后评定加氧处理效果。6.3.3 加氧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根据条款4的要求设计氧气存储设备、控制设备和管路系统,氧气的存储量以满足机组在高

13、负荷工况下正常运行7天为宜。加氧系统的安装要以操作和维修方便为原则。氧气储存设备应安 放在防火和便于更换氧气瓶的地方;加氧的控制设备应尽量安装在运行人员操作方便的地方。 加氧系统的调试包括系统密封性检查、加氧流量的控制等内容。6.3.4 给水加氨系统加氨设备应保证给水pH值能够在8.09.5的范围内调节。加氨量的控制宜采用自动计量装 置(一般控制给水的电导率在0.81.2As/cm的范围内)。6.3.5 水汽取样和检测系统的改进增设必要的取样点,如高、低压加热器的疏水取样点。加装必要的监测仪表,如溶氧表、电导表等。6.3.6 垢量检查及锅炉化学清洗实施转换前,应利用检修机会对锅炉省煤器和水冷壁

14、的沉积物量、沉积物成分进行全面检 查。对于有铜系统,在实施加氧转换前应先进行酸洗,除去热力系统中的铜沉积物。6.4 实施转换6.4.1 停止加入联氨转化为加氧方式之前,应提前停止加入联氨。在停加联氨期间,应加强对给水、凝结水中 溶解氧、含铁量和含铜量的监测。水质应达到稳定,给水的氢电导率不大于0.15M/cm, pH在 9.09.5的范围,即可实施转换工作。6.4.2 加氧对于无铜系统机组(凝汽器管除外),在凝结水精处理出口或在给水泵的吸入侧的加氧点 进行加氧,也可以在上述两点同时加氧。对于有铜系统机组(即低压加热器为铜合金管)应在 给水泵吸入侧的加氧点进行加氧。6.3.3控制加氧量加氧初始阶段,一般控制凝结水或给水含氧量在150/L300Ag/L。同时应监测各取样点 水样的氢电导率、含铁量和含铜量的变化情况。如果给水和蒸汽的氢电导率随氧的加入升高,但未超过0.2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