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9133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忽必烈汗》中的意识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为了探求诗歌如何通过 语言艺术来表现主题思想的内在特性,本文以忽必烈汗为例分析了诗歌在意境、想象、 韵律、语言和修辞五个方面的特征,总结了这些特征对诗歌表现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意义。 关键词:忽必烈汗;诗歌分析;诗歌特征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作者赛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曾与华兹华斯共同出过诗集抒情诗歌集。既是诗人又是文学评论家的他,讲求诗词藻与 节奏,常以超自然的事物作为题材,能在神秘的事物中显示出现实的力量。柯勒律治诗歌创作 数量不多,但极富独创性,所以他对浪漫主义文学做出了较大贡献。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浪漫 主义时

2、期诗歌的特征,如重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歌中充满了幻想和想象,重视精神和感情 世界。忽必烈汗是柯勒律治记述他神奇梦境的一首诗,全诗共分三节,第一节描述忽必烈 汗的逍遥宫和周围的环境;第二节描绘了诗人见到一女郎弹琴歌唱的情景;第三节诗人借助 女郎的歌声从而希望借助音乐的力量筑起一个宫殿般的空中楼阁来。本文以这首诗为例,从 意境、想象、韵律、语言和修辞五个方面来浅析诗歌的特征。一、意境特征一般说来,诗不传授知识,不叙述真实的事件,不描写真实的人物,甚至讲故事的诗 在我们常读的诗中也不算多。因而诗反映的生活往往是间接的、曲折的,但同时又是深刻的 和强烈的。在忽必烈汗中讲叙的不是真实的事件,也并非这位

3、大汗,而是诗人通过描写一 些瑰丽奇幻的景色和人物来体现诗人的梦幻。诗中的人物忽必烈汗是中国13世纪蒙古帝国 的统治者。而Alph和Abora,则是诗人梦中的河和山的名字。诗人自称该诗为,片断”,“片断” 一词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该诗的创作过程和内容形式的梦幻性质:意象的突兀诡异、情景的莽 苍幽遂、主题的若隐若现以及节奏韵律的变换无定,这一切都表现了梦幻过程的“片”与“段”。 然而,片段不等于残缺,诡异有别与晦涩,优柔的意象下蕴藏着严肃认真的理义,溟濛的梦境里 运行着诗歌创作的大道。忽必烈汗一诗,表面上读起来似乎断断续续,东鳞西爪,然而一个 鲜明的主题意象把梦幻中的“片段”融为一体。诗人不仅能把幻想

4、创作成文字,而且能把它的 启迪传达给所有听到或读到它的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赞颂,诗人借助想象力用诗歌 创建的大厦与蒙古大汗所降旨修筑的不为大家所共享的游乐之宫截然不同:前者是诗人创作 的奇迹,是永恒的生命;后者是物质的享受,是倏忽而短暂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创作激情无限 释放,从而达到对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境界的向往。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借用刘勰的话来界定忽必烈汗 :“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但同时也有人将这首 诗看作一首政治诗。诗题“忽必烈汗”,是曾征服了大半个亚洲和欧洲的元代皇帝,一个具有野 心的政治家。诗的主题是建造宫殿,前面部分是有关忽必烈汗在蛮荒中建造

5、宫殿、改造世界 的描述,以建造宫殿影射建造人类的理想国是很自然的联想诗中有史实,也有幻想。众所 周知,元代始祖统一世界的梦想并未实现,他之所以能征服亚欧大部分地区,他之所以失败,根 源在于有无人民的支持。诗中用相当的篇幅描述了神圣的河流(Alph)、与之相关的奇异的峡 谷(romanticchasm)、浩荡的泉水(A m ighty mountain)、腾跳的石头(dancing rocks)、深不可测 的岩洞(caverns mea2sureless),以上这些意境恰当不过地显示了人民的威力,当统治者得不到 人民的支持时,他的帝国必然要垮台。诗中忽必烈汗在流入大海的喧嚣的激流中,听到预言战

6、争(影射人民暴动)的声音(第30行),他的理想国逍遥之宫终成了泡影(第31行)。在此,可将元 帝国的兴灭和法国拿破仑的盛衰联系起来,这首诗部分地抒发了诗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二、想象特征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来,诗更强调想象。没有想象,或者说没有新鲜的、奇特的想 象,就很难成诗。想象也许可以认为是诗的灵魂。诗的第二节从描写诗人看到一位女郎弹琴 歌唱到描绘了一个远离耕作、远离文明的奇异而神圣之地。在本节中,神圣与魔力融合在一 起,产生神秘的超自然之感,这个充满浪漫激情和动荡的深壑,使人产生奇丽的遐想。这里,艺术 表现的世界是无限的,没有任何绝对的禁区和限制,诗人的主观世界也同样有广阔的天地,它 驰骋东

7、西南北上下天地,来去古今。在诗的创作中,诗人通过主观的幻想世界获得自由。诗的 第三节中,主人公从忽必烈汗转为以第一人称的“我”出现诗人自己。诗人借着少女的琴声和 歌声,欣喜之间欲建一座用冰窟筑成的阳光明媚的空中大厦,诗人在这里暗示了成功的诗性幻 想的威力:诗人在这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舒卷风云之形色,镂刻大漠之神韵,让想象力无拘无 束地纵横驰骋,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贯穿始终。接下来以描绘受灵感驱策做诗的诗人的形象 结束全诗,记叙者从第一人称的“我”变为第三人称。诗人因疯狂的创作激情目光似电闪亮,长 发飘飞,令人感到神圣而恐惧,因为他喝过甘露,饮过天堂的乳浆,正如柏拉图在论诗的灵感的 伊安篇中所说

8、:“有了灵感的诗人就像酒神的女信徒,从诗神的河水中汲取乳蜜。”在本节 中的“His flashing eyes,his floating hair”体现了诗人充满灵感时,像神话中的狂女,目光炯炯,长 发飞舞。这就体现了诗人想象中的创作自由境界。三、韵律特征诗歌有它独特的形式。一眼看上去,诗是由并列的短行构成,每行由一个大写字 母开始,若干短行组成一节,这就和散文的句子连写,若干句组成一段不同。如果细听读诗,就会 注意到诗句有一定的节奏,有清楚的尾韵,和音乐相似。所以有人说诗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在第一节诗的前五行中,每行都在相邻词语间使用首韵,以加强词义的联系:Kubla khan,-dom

9、edecree,river ran,measureless to man,sunless sea。其中 measureless 在本行中与 man 谐首韵,并与第二行之pleasure构成行间韵。首韵(alliteration),相当于汉语的“双声”,即两个以 上的词的词首辅音相同。在词中间的辅音相同也是首韵的一种,可称之为内首韵或暗首韵 (internal或hidden alliteratio n),但没有在词首那样弓|人注意。第六、七行以-ound为尾韵(rhyme), 除加强音乐性以外,尾韵对诗的意思的表达也起作用。诗人往往使押韵的两行或更多的行表 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者在知道一首诗的韵

10、律之后,便产生一种期待心理,也就是等待押韵的 那一行的到来。如果那一行,连同最后的押韵的那个词非常精采,是他料想不到的,他会赞叹不 已,而且感到满足。后四行以abab的形式用-ills和ree(ry)押韵,增强音乐性。在诗的第二节的 第四行中,was haunted的主语为第三行中的A savage place。第四、五两行以首音勺/w/和/m/渲 染悲凉气氛,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表现了类似的惨境。第七行中,以/z/、 /m/和/i:/的声音重复,喻汩汩水流声。接着,诗人写到:Five miles meandering with a mazymotion。 此行以首韵/m/

11、加强词义联系,绘出水流迷茫迂回之景。此外重音多,长元音多,诗速减缓,暗指 河水流速减缓。 The shadow of the dome of pleas2ure/Floated m idway on the waves;W here was heard them ingled measure/From the fountain and the caves 这四行写豪华的宫殿化为泡影,只有 泉水出入岩石洞的声音依稀如旧。这四行于景中藏意,景中抒情。短短的四行诗以跳荡的节 奏、同元音和首韵的重复使用,加强反讽的抒情效果,像是对元为帝国的一首挽歌。本节的最 后两行诗,诗人以偶句为忽必烈汗的业绩作了结

12、语。在诗的第三节中,Her symphony and song,Tosuch a deep delighttwould w in m e/That w ith m usicloud and long在 这三行诗中,连续 使用首韵 sym2phony,song;deep,delight;loud,long造成音乐的和谐感。四、语言特征诗的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和一般文学语言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些 诗人故意用一些日常不用的词语,在句法上也打破常规,颠来倒去。他们有所谓“诗的破格自 由(poetic licence)o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产生特殊的效果。诗的词汇和句法的独特之处也就 是对常规

13、(norm)来说的变异(de2viation),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是构成风格的重要因素。在忽 必烈汗的第一节中,Where blossomdmany an incense-bearing tree 中的 blossomd=blossomed。 在诗的第二节中,第二行中的a cedarn cover(松林),cedarn是诗的用语,即cedar(雪松),cover覆 盖物,此处意为 wood。弥尔顿曾写过,“And westw inds w ith musky w ing/About the cedarn alleys fling/Nard and cassias balmy smells(C

14、omus); 丁 尼生也曾写过,“The carven cedarn doors(Arabian Nights)。第四、五行“As eer heneath a waning moon washaunted/B y wom an wailing for her demon-lover!中有eer=ever,这两行描写经常徘徊在下弦月下哭着等待阴间情 人(demon-lover)的女人,这样的形象似乎袭用中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情节,增添了这片荒山 野地(a savage place)的浪漫奇幻的(ro2mantic,第12行)气氛,同时在选用词语上,wailing似与犹 太教传说(wailing

15、wall)有关,demon-lover似源于西方古歌谣,这里显示了东西合璧的痕迹。在 诗的第三节中,Her symphony and song,/Tosuch a deep delighttwould w in me,/That w ith musicloud and long,其中twould(=it would)w in me to(=bring me)such as deep delight。五、修辞特征除音乐性外,诗的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练。比喻、象征等手段用得多而巧妙。如 果说文学语文比一般语言美,那么诗的语言比其他文学语言又更美一些。散文的读者一般只 要求理解意思,所得到的意思往往可以

16、用不同于原文的说法表达出来而不至于有很多损失。 但诗的读者不仅要求理解意思,而且要求欣赏诗的语言之美;而为了说明读一首诗的感受,往 往必须逐字重复那首诗的语言。英国一位诗人说过:“人们读诗时对诗的语言本身的兴趣甚至 超过对它的意义的兴趣。 ”这个说法或许过分强调语言,但它表明对于诗来说语言是极其重要 的。忽必烈汗第一节开首就讲到忽必烈汗降下旨意,要在一个叫上都的地方修建一座宫 殿。诗人把东方的历史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糅合成一体,创造奇特的艺术效果。本节诗的 最后几行描绘的是忽必烈汗“逍遥宫”的建构:方圆10英里的沃土,城墙和高塔四面围绕,明媚 的花园、蜿蜒的小溪,丁香、豆蔻芳华四溢,像山丘一样古老的树林,环抱着阳光灿烂的草地。 诗人所描绘的一系列人间天堂的意象,是一个被城墙和高塔四面围绕的隐蔽之所,忽必烈汗人 为雕琢的王国与自然的领域和谐并存。在诗的第一节中“A stately pleasu, ome de2cree(修筑 游乐之宫,堂皇富丽)/W here A l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