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49112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导学案)初三第11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咀头初级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审核人签字: 授课班级初三1-8班学科思品课题第十一课、一全面小康的蓝图任课教师刘别劳课型综合课课时1授课时间2011、12、4至10日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小康一词的产生及含义;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的意义;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容;全面小康目标与“三步走”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分析一至四班学生基础良好,绝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五、六班学生次之。七、八班学生基础差,绝大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只有个别学生还在坚持学习。设计理念通过学生预习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自主、合作、探究掌握预习中生成的问题-问题拓展训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知识1、了解小康一词的产生及含义;2、能说明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3、识记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容;4、分析全面小康目标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力学会运用“全面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析。重难点重点全面小康的目标。难点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的意义。关键问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教学准备收集整理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数据、事例性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

3、现目标。3分钟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已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那么,什么是小康?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小康的蓝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5至109页,通过讨论,完成预习导读单上的问题。口述导入,呈现问题,激发兴趣。进入情境,渴望学习、探究。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5分钟阅读教材105至10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小康一词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含义是什么?2、何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有什么意义?3、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这里的“全面

4、”?4、全面小康目标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巡回组织、指导各学习小组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探究活动。重点关注“潜能生”的学习,做好他们地鼓励、引导工作。在小组长和学术助理的组织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达观点,修正观点,吸纳观点,完成导读单。3、展示问题,评价和解决问题10分钟1、小康一词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含义是什么?邓小平。所谓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何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有什么意义?20世纪末。意义: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向世界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

5、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并落实切合本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改变自己的贫穷落后的面貌。3、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这里的“全面”?目标是: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这里的“全面”,不仅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还包括科技、文化、社会、政治建设,不仅指城市的发展,还包括农村的发展,不仅指东部地区的建设,还包括西部地区的建设。4、全面小康目标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之间是什么关

6、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第一、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以后提出并践行的,它的实现,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这一目标实现后,中国人民在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评价、总结、提升。展示、评价、理解掌握。4、拓展训练与评价8分钟(一) 基础演练: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B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D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2、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

7、括 。3、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 。(二) 能力拓展: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指导练习,矫正,评价。练习、评价。5、小结、提升。3分钟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提问、补充、提升。归纳、小结。6、布置作业1分钟预习第二节,完成导读评价单。预习教材109至112页,完成下列问题:1、 为什么说: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 为了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些发展战略?3、 实施全面小康目标,我们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困难?4、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当前应做哪些主要工作?你打算怎样尽责?5、 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后,我

8、们国家和社会将是怎样的面貌?督促检查自主合作预习板书设计一、 全面小康的蓝图1、 什么是小康?2、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3、 全面小康目标与三步走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坚持了“先学后导”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展示、问题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习了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或因性格内向、或因学习态度问题,不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个别同学的自主学习不够认真,没有完成三单,学习效果不好,自己在今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心这部分潜能生的学习。第十课

9、、一、全面小康的蓝图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 初三 小组 姓名 制定:任哲 审核 张建联 时间 12月4日 预习教材105至109页,完成下列问题:1、小康一词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含义是什么?2、何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有什么意义?3、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这里的“全面”?4、全面小康目标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的困惑(问题) 自我评价: 科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十课第一节、全面小康的蓝图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初三 小组 姓名 制定任哲 审核 张建联 时间12月4日(三) 基础演练: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B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D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2、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 。3、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 。(四) 能力拓展: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自我评价: 科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