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488598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殊途同归 别样精彩“同课异构”比较式研究课例-同课异构-幼儿教育论文- 本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吸收观念,我们立足本地、本园实际,发展了“巴渝民间音乐素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系列研究,以此作为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的拓展和补充。实现课程的创生取向。在此研究中,我们在音乐教研组内尝试发展了“同课异构比拟式课例研究模式,针对相同音乐素材,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用“比拟的办法来看待同中之“异,比拟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办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和多元思维的融合过程中拓展思路,提升专业化水平。 以小班音乐活动“

2、摇篮曲为例。?摇篮曲是我园音乐组教师在收集巴渝民间音乐素材时经过二度创作改编的。改编后的民谣曲调柔和动听,歌词形象、趣味化,“幺儿方言化的称说极具巴渝特色,让孩子更易于接受。整首歌曲渲染一种静谧的气氛,但有变化有递进,从“太阳到“月亮暗示着时间的变化,摇篮中的孩子正在悄然睡去,温馨的母爱在整首歌曲中静静流淌。针对这个音乐素材的特点和幼儿音乐能力开展特点,我们把活动定位于小班音乐观赏活动。两位教师经过各自备课、说课,发展了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师A的教学活动:(一)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幼儿逐幅察看图片,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歌词内容。)2.教师小结

3、,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歌词。(二)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观赏。1.幼儿完整观赏歌曲,感受摇篮曲安静、迟缓的性质。2.通过提问,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老师在歌里都唱到了谁歌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小结:像这样迟缓又安详听起来很舒服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3.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幼儿可小声跟唱。师:现在我们再来把?摇篮曲的音乐听一遍好不好小朋友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小声跟着音乐哼唱。也可以闭着眼睛安静地听。(三)观赏音乐,幼儿手拿娃娃表演。教师:今天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个故事我们来比比看谁哄娃娃睡觉时的样子最好看,好不好(幼儿随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分段表现动作。)(四)小

4、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们放到小床上。我们也去休息吧。(五)延伸丰盛表现手法:孩子回家后,可以和妈妈互换角色哄“孩子睡觉,深刻感受母爱的和煦。教师B的教学活动:(一)创设娃娃作客的情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1.教师出示娃娃并提问:看看谁来了你喜欢娃娃吗为什么(幼儿自由答复)2.与娃娃做游戏。过渡语:小娃娃玩得有点累了,困了,想睡觉了,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娃娃安静地入睡(幼儿自由讲述,并尝试、模仿。)(二)教师哼唱摇篮曲A1段导入。1.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摇篮曲,我们来哄宝宝睡觉。(幼儿抱起娃娃,和教师一起当妈妈,边拍娃娃边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2.教师带着幼儿充沛感知Al段歌词。提问:歌词中

5、都提到了谁幺儿他们在干什么并分别出示图片。3.激发幼儿想参与的兴趣。教师哼唱摇篮曲Al段,让幼儿抱娃娃学一学妈妈是怎样用手当摇篮摇小妹妹睡觉的。(三)教师情境导入A2段。1.师:夜晚来临。宝宝又该睡觉了,我们一起来伴着另一段曲子哄宝宝入睡。(教师演唱A2段音乐。)2.教师提问:这一段里又出现了谁在干什么分别出示图片。3.再次提问:宝宝究竟梦到了什么惹得太阳月亮都不想走了,小朋友猜猜看。(幼儿自由讨论并答复宝宝梦到了亲爱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在家里是怎样哄你们入睡的(幼儿自由讨论并答复)(四)教师自然引出B段:妈妈唱着温柔的曲子,轻轻地拍着宝宝的背,陪着他入睡。(教师哼唱B段)你们把娃娃哄睡着了吗

6、(五)教师简要介绍摇篮曲的特点。这首摇篮曲听起来优美,节奏迟缓,包含着妈妈对自己宝宝的爱,是我们本地的小朋友睡觉时最爱听的曲子,小朋友听着摇篮曲能安静甜美地入睡。(六)教师再次完整演唱摇篮曲,幼儿边听边抱起娃娃做摇、拍或其他创编简单的动作。课后研讨参与活动的教师对两位执教者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比拟分析,梳理出如下的异同:相同点一:针对活动,都使用了哄娃娃睡觉的情景,借助情景教学法引起幼儿情绪情感上的共鸣,恰当的情景设置与音乐起到匹配的作用。相同点二:都强调音乐观赏中身体动作的参与。让幼儿边倾听边用哄娃娃睡觉的身体动作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格调和特点。体现了多通道参与。差别一:倾听观赏模式不同。教师A采用

7、了整体观赏的教学方式,逐次完整地观赏,并对音乐的性质、歌词等细节提问。教师B采用了“分一整的倾听观赏方式,引导幼儿逐段感知音乐。差别二:导入方式不同。教师A以歌词介入,通过让幼儿观赏与歌词内容相合乎的图片,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教师B以游戏情景介入,以“娃娃要睡觉的游戏场景,唤起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参与。差别三:对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开展的侧重点不同。教师A侧重于引导幼儿叙述对音乐的情绪情感体验。教师B侧重于引导幼儿表现音乐所引发的想象、联想,让幼儿进入作品所叙述的安静、优美、舒缓的意境。反思感悟“同课异构比拟式课例研究。关注两位教师在活动中呈现的“差别而不是“差距。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参研教师在活

8、动中的细微察看和自我对比,对比以问题进行:即自己的教学经验、特长和上课教师有什么不同上课教师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行为是什么我可以如何借鉴上课教师在活动中最需要改良的教学行为是什么我在教学中如何防止“殊途是为了“同归,“同课异构比拟式课例研究以实践为取向,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经验向科学的回归,有效地解决教师职后培训效率低下的积弊,缩短教师专业开展的周期。教研组通过同伴互助、取长补短、张扬个性。把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才智紧密结合起来,充沛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明性,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文化,使教师群体构成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型组织。从而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张潇月宋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