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8745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第一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生物部分组成-根据它们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在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三 大基本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异养生物)-分解者(异养生物)一、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一湿地植被湿地植物是湿地其它生物类群生氏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工M。不同类型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1湿地植被类型湿地植被生态类型多样,分为:-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盐生植物-耐盐植物-红树林i.i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地或浅水区域的植物。一队湿I ”勿:如有些蕨类、附生兰科植物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林内光照微弱, 蒸腾也弱,故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

2、极差。一 湿I 勿: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或湖边。如莎草科、蓼 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叶片上常有防止蒸腾的角质层,输导组织也发达。1.2水生植物狭义的水生植物:只有植物体的部分或全部,长期离不开水域生活的植物。广义的定义:(淡水和咸水)只要是生长在水边潮湿地上的植物,都应该归为水生植物。按水质分淡水和.成水植物。按水流动性分流水和静水水生植物水生植被分布不像陆生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多为W 或也八。但各地区水 域环境并非完全一致,不同地带内也会出现不同的水生植 被类型-比如河流上游多湍流,水中溶氧量高,河床多以石砾垫底,水流清澈,以固着性 藻类为主,如刚毛藻、丝藻和硅藻。

3、下游水流平缓,水温较高而含氧量低,河床多为 泥质或沙质底,植物多为浮游性的绿藻、蓝藻和部分硅藻为主,在浅水区常有高等植 物成片分布。按生态型,水生植物又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1.2.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生长在水深0.5-1.0m的浅水区,根或地下茎生火在泥底中,茎叶则 挺身出水面的植物,如莲花、香蒲等。1.2.2浮叶植物水生浮叶植物是指生长在浅水区,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形状多为扁平状,叶上表 面有气孔,根或地下茎固着在泥土里,根部所需的氧气经由叶片的气孔由外界来供应, 叶柄会随着水的深度而伸长的植物。常见的有田字草、睡莲、菱角等。1.2.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又名济

4、水怕物,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 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植物体无根或根不 固着于水底土壤中,某些还具有特化的气囊,能够随风漂游。常见的有也也工、水仔、 满江红、槐叶萍等。1.2.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或大部分沉浸在水下面,根固着在水下泥土里或漂浮于水 中的植物。常见的有水蕴草、苦草、石龙尾、金鱼藻等。1.2.5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柏圳 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八个 种类。己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

5、0种左右,我国已发现 的淡水藻类约有9000种。1.3盐生植物指适盐、耐盐或抗盐特性的盐生植物,其组成的群落即为盐生植物群落,主要分 布在温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盐土地区。有积盐植物和泌盐植物之分积盐植物通常细胞中的渗透压较高,茎叶肉质化,能吸收盐分浓度较高土体中的水 分,容纳较多的盐分;泌盐植物通过枝条凋落或经过叶上盐腺、毛管将体内过剩盐分分泌出去,以调节盐 分平衡。1.4耐盐植物湿地植物中,有不少种类能够在小同、的环 境中生长,随着长时间的适应, 形成能够抵抗盐侵害的能力,从而在逆境环境中生存下来,成为耐盐湿生植物。特别是在滨海湿地,有着非常丰富的耐盐湿地植物,如耐盐型芦苇等。1

6、.5红树林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 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据统计,全世界红树植物有24科30属82种。其中我国有16科19属30种。中国红树植物群系主要有7个类型(林鹏,2001)o4)白骨壤群系;红树海桑群系;敏秋茄群系;木榄群系;忐)桐花树群系;海桑群系;水椰群系。二、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 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不同的湿地类型,其消费者种类组成有一定的差异。湿地动物- 鸟纲- 腹足纲- 瓣觥纲 昆虫纲- 爬行纲- 两栖纲- 哺乳

7、纲- 鱼纲鸟纲(湿地是许多迁徙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一涉禽类:朱鹘、绿鹭、夜鹭、黄斑苇、丘噩,彩噩、鹤类等。祐哭:疣鼻天鹅、绿翅鸭、鸿雁、天鹅、鸠鹦和鸳鸯等。(生活在水上或近水处)腹足纲腹足纲动物身体一般不对称,具一螺旋形外壳,腹面为发达的足。种类丰富,有 10万种以上,为动物界中第二大纲。田螺科 Viviparidae盘螺科 Valvatidae瞒(xi)螺科 Hydrobiidae黑螺科 Melaniidae椎实螺科Lynmaeidae扁卷螺科Planoibidae各种螺类分布的环境简述如下:潮湿地区,即沟边、河岸、池塘岸边、及湖泊周围的滩地等,这样的环境是一些 两栖性的螺类栖息的场所,如钉螺

8、及拟沼螺等;沟渠、池塘、水稻田此类环境底质肥沃,适合田螺科、椎实螺科、扁卷螺科等种类的生存;湖泊水面宽广,水生植物繁茂,通常瞒螺类种类繁多,有大量的田螺科、黑螺科和 瞒螺科的种类栖息着。山区的溪流小河 这类环境一般水流较急,底质多为砂、石底,水质瘦,清澈透明, 水温较低,常见的都己黑螺科的种类为主。瓣觥纲在体躯与外套膜之间,左右均由外套腔,内有瓣状鲤,故又名瓣觥类。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具有从两侧合抱身体的两个外套膜和两个贝壳,故名 双壳类。内部器官:包括消化、呼吸、生殖、排泄、循环及神经系统等。贻贝科Mytilidae珍珠蚌科 Margaritanidae珠蚌科Umonidae珠舰科 Sp

9、haeiiidae舰科 Corbiculidae生态分布-双壳类除少数营固着生活外,大多数种类栖于水底借助腹足作缓慢的行动,同时 挖掘泥沙使身体部分或全部隐藏在泥沙中。呼吸主要由鲤 进行。-双壳类是滤食性的,食物为浮游藻类、细菌、腐屑和小型浮游动物。当环境恶化或 遇故害时,整个身体便缩进壳内,紧闭双壳。昆虫纲蜉端目靖蜓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弹尾目两栖纲爬行纲:龟鳖日、蜥蜴日、蛇目哺乳纲一食虫目一食肉目一兔形目啮齿目一偶蹄目常见的有麋鹿、长须鲸、白鳍豚、斑海豹、河马、刺猬、水獭等。鱼纲鱼类是湿地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全世界有鱼类24618种,我国约3000种,其中湿地

10、鱼类约有1000利湿地鱼类由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类和过河口涸游性鱼类 构成。三、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一微生物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它对湿地生态物质转化、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 用,制约着湿地的类型和演替。微生物对湿地区有机物及有毒物质具有降解净 化作用。湿地微生物主要是指水体中的细幽、真菌、霉菌和放线幽等。根据细菌对氧气需求将其分为五类:好徂!札要有氧气存在才能生长,降解糖类等高能分子时,使用氧作为最终电子 接受者。(2)U好芋I:只能生存于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氧气浓度过高则因酶无法作用而死 亡。(3)范对厌注I :若生存于无氧环境,因不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11、将因 为无法代谢有毒产物而死亡。(4)JWF次的3不使用氧气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发酵),因此不需要氧气,但由于 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所以在有氧条件下可以代谢有毒产物,对氧具有 一定的耐受性。(5)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作用,无氧时进行发酵作用(利用硝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分布格局一般来说,在单位体积湿地121业也中的细萌数要比旦中的细菌数多。而与表层漂浮生物或大型植物相接触的中细菌密度通常也很高。水体中固体悬浮物的增加,往往会导致钻附性细菌的大量生长。在湿地沉积物中,不同的深度也通常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的组成。如在盐沼湿地中,沉积物表面富含植物残体和碎屑,真菌是其

12、中主要的分解者。表层沉积物中,需氧细萌是分解被腹足类和端足类动物撕碎的己腐烂的植物碎屑的 主要微生物类群。而在深层的缺氧沉积物中,厌氧细幽数量明显增加,它们以硫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 分解大部分衰老的根系和地下茎生物量。第二节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湿地环境既不同于陆地,也不同于水域,其主要的环境因子通常对生物具有生理 胁迫特征,如缺氧、较大幅度的盐度变化和水位波动等。对于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胁迫性因子,不同的生物类群、组织层次,具 有不同的耐受、调节机制。单细胞有机体显示出生化适应,它也是.更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细胞水平的适应特征。维管 束植物同时显现结构上和生理上的适应。动物具有最大范围的适应性

13、,不仅仅通过生理 和结构方式,还包括行为反应。而在群落整体水平上,通过共生、互惠使相应生物类群 能够更好地适应湿地环境。一、细胞水平的适应()对缺氧的适应当氧气开始成为限制因子,多数细胞、细菌等利用内部有机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 糖代谢的糖解或发酵途径产生厌氧产物丙酮酸,随之还原为乙醇、乳 酸或其它还原有 机化合物。许多细菌是祀牛度,能从有氧呼吸转化为厌氧呼吸。其它一些细菌转化为担1 依赖特殊的电子受体而不是氧进行呼吸代谢。脱生 三属就属于这一类,它 用流酸二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形成硫化物使湿地有臭鸡蛋气味。(二)对盐的适应盐胁迫是双方面的一渗透性和直接毒性。在细胞环境中盐浓度提高的即时效应是也

14、。导致细胞质脱水。这一反应通常只需 要几分钟时间,但它对细胞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尽管无机离子(如钠)的吸收可以缓解细胞膜间的渗透梯度,在细胞质中这些高 浓度的离子也会对大多数有机体产生毒害,对有机体的生存造成威胁。为了保持自身水势,具有盐适应性细胞的内部渗透浓度通常稍高于外部浓度。细胞质中积累的离子被不太牢固地束缚住,或者细胞质内的水比外部水具有更有 序的结构,结果使得细胞质内的钾和钠等离子不如外部溶液中的自由,但仍然满足渗 透和生理活性。二、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1. 对缺氧的适应2. 对盐的适应3. 光合作用的适应特征4. 植物的整体策略1对缺氧的适应 通气组织比较发达许多水生植物的根和茎都有

15、气腔和通气组织,叶、茎和根部均有细胞间隙与气腔 相通连,便于气体交换和满足各部分通气的需要。使得氧可以从植物的地上部分向根系扩散。这使得水生植物根细胞不再依赖于从 周围土壤中扩散而来的氧。通常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占体积的2%.7%,而湿地植物根体积的60%以上含有空隙。耐涝的沼生千俱光的根具有较大的孔隙率,比对淹水敏感的习见千俱光更耐受缺氧条件限制。生长在持续淹水环境中的&比未淹水植物具有更大的根部孔隙率,以维持根组 织中的氧浓度。 特殊器官除了促进通气组织生成外,缺氧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在缺氧区域耐淹植物可以产生 不定根,这些根可以在缺氧环境中正常发挥作用。另一个由淹水诱发的反应是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如苻菜和落羽杉快速的尚&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的红树林通常在拱形支柱根支撑下生长。在高潮位以上,这些支柱根有无数的小孔隙(又称也J,其下部为长而 多孔的、内部充气的淹没的根。这些埋入缺氧淤泥的根中,氧浓度可保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