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48596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南旧事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南旧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林海音以及剧本内容。2感悟本剧的情感基调,体味音乐在本剧中的表现作用。3培养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4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2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本剧的情感基调,体味音乐在本剧中的表现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对白,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教学难点】1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2体味

2、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教具准备】MTV歌曲送别、多媒体投影【教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作品;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播放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中蕴涵着的怀旧情怀。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明确:送别。这就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中的主题曲送别。这首歌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二、走近作者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台湾人,生于日本。作家、编辑和出版人。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

3、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三、关于作品城南旧事1故事梗概:课件演示三张主人公小英子和不同人物发生不同故事的剧照,每点击一幅,学生都发出惊叹。请看过电影的同学根据这三幅剧照简述发生的三个故事。点拨:第一个是疯女人秀贞的故事;第二个是小偷的故事;第三个是宋妈的故事。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通

4、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被生活逼疯的年轻女人;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的际遇里。2小说特色:林海音是台湾战后初期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她在20世纪50年代当过联合报副刊主编,曾提拔不少年轻辈作家(事实上这是她于文坛史另一样影响力,这方面的成就,至今为文友津津乐道),而是说她在小说艺术上,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将在台湾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既拍成电影也彩画成儿童书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成为台湾战后小说巨著,可以简单归纳出下面几个

5、特色:1就小说结构来看,它是由五个独立的短篇结合成一部完整的长篇。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时候,就曾在不同刊物上分别单独发表,但集合成书时(1960年初版),却是情节互相连贯,主题前后呼应的长篇。因此它在结构上是很别致的,既是短篇也是长篇小说。2就文类的特殊性来看,它既是小说又是散文。从其回忆“旧事”,自叙童年生活的性质笔触来看,多少具有散文的形式风格,但林海音也不反对别人将其列为“自传体的小说”。3就叙事观点来看,它透过小女孩“英子”一对童稚的眼睛看世界,从头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称观点循序发展,她既是懵懂的孩子,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又是叙述主体,经验着复杂的成人世界,并随之逐步成长。从这个

6、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经历人生磨难的成长小说。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作者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女性意识。英子虽然只是个孩子,但她是极聪敏的女孩,具有一双属于女性、敏于同情的眼睛,特别能看见那挣扎在性别压迫中难以翻身的女人。城南旧事四段中,女性故事占了三大段,三段中又正好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不幸女人的三种典型。追寻她们不幸的源头,自然都与男人有直接关系,从这个方向来看,这部小说的精神,以及要表达的女性主义主题,不但一点不老“旧”,并且还十分新颖。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提问:假如你来当导演,现在让你按照剧本把故事拍下来, 你会拍摄哪几幅场景呢?点拨:院子里:小英子为排演节

7、目准备场景草堆里:厚嘴唇的人同英子谈身世现状马路上:学生被押赴刑场 草堆旁:戴草帽的人发现小铜佛学校:毕业典礼断垣前:厚嘴唇的人被抓2提问:剧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点拨:城南旧事透过主角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小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观察到发生在这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小偷“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小偷被押过小英子家时,向小英子投以酸楚惜别的眼神和一丝凄凉的笑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情真意切,余味无穷。送别的音乐旋律伤感动人,烘托了剧中离情别绪的无限诗意。由此看出“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是其基调。五、布置作业思考:1在小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呢? 2小英子是个怎样的人

8、?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对白;了解人物以及小英子眼中的世界;品味语言,鉴赏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鉴赏人物对白,通过分析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对话,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二、问题探究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两段对话。1提问:在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样的人?你又是怎样看的呢?学生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明确:小英子同情“厚嘴唇的人”,但又分不清他沦为小偷的原因。他是个穷人。“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他是个好哥哥。“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可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

9、?”他是个善良的“小偷”。“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厚嘴唇的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贼;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为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为人朴实厚道,在小英子眼里是一个值得思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2提问:在小英子眼中,她分不清“厚嘴唇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像她分不清海跟天一样。这不奇怪,在孩子纯洁天真的心中是没有骗子和非骗子之别的!那你们分得清“厚嘴唇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吗?学生畅所欲言。提示:可从“厚嘴唇的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

10、其偷东西的出发点以及从“贼”偷东西对社会的影响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厚嘴唇的人”对生活有着一种强烈的无可奈何,可以把他这种无奈归结为社会原因,当时社会的旧制度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许多善良的人在生活逼迫之下,不得不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厚嘴唇的人”虽然有着他自己的苦衷,也实在值得怜悯,但偷窃始终不对,他的被抓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对于“厚嘴唇的人”究竟是否“好人”,我们无法下一个明确的判断。但我们都知道“厚嘴唇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好人,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所以,我们要从他的身上要学会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3提问:你们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思

11、考、交流后,自由发言。点拨:天真活泼:唱麻雀与小孩,扮演小麻雀。聪明可爱:从她与“厚嘴唇的人”的对话中可见。富有同情心:她始终认为“厚嘴唇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而且视他为自己的朋友;当她看到“小偷”被押走时,内心非常难过。4提问: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发言。明确: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感受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更客观。在此处,作者和导演都故意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借助孩子纯净的眼睛,去还原生命本来的模样,完成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所以,涉世越深的人,就越喜欢回忆童年,其实就是想找回

12、童年的那份纯净,就像林海音自己说的:“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三、点击写法1音乐的作用(1)剧本中出现了两首歌曲麻雀与小孩和送别,这些歌声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后回答。点拨:既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的波动,也在整个故事叙述中把几个生活场景、事件连在一起,起着起承转合的结构作用,同时还营造出平和、舒缓的叙事节奏,切合故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总基调。(2)分小组合作讨论:每一次歌声的出现有什么作用?点拨:排练节目时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出小英子兴奋心情。表现出她因被老师安排在学校游艺会上扮演麻雀与小孩而高兴、兴奋的心理。课堂上唱“小麻雀呀”突遇狂

13、风雷雨,让人有不祥之感,为下面小英子听到小偷诉说不幸生活后淡淡的忧伤情绪作了铺垫。毕业典礼上唱“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伤感。毕业典礼上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结尾小学生齐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流下了心酸的眼泪,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小结:正是这古朴典雅的音乐,再加上真诚纯朴的语言才共同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诗般的艺术风格。文章就是用这种散文诗般的手法,写出了通过一个小女孩英子纯真的眼光,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事情。写了英子与小偷“厚

14、嘴唇的人”的离别故事。展示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2环境描写找出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小组讨论,分析其作用。(1) “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作用:“雷声”“刮风了”似在诉说人生的不幸,为下文写“厚嘴唇的人”的遭遇埋下伏笔。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作用:渲染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形象,引出英子与厚嘴唇的朋友的故事。(2) “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胡同显得分外寂静.”作用:分外寂静的胡同,正对应着主人公英子内心的难受落寞.因为她的天真善良无意中伤害了把他当朋友的小偷,在她幼小纯真的心灵里,抹上了一道

15、情感的伤痕.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作用:环境萧条,音乐哀婉动人,烘托了剧中离情别绪的无限诗意。四、意境鉴赏提问:学过文章,你的整体感觉如何?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仿佛在读诗,特别是小英子的那些对话,都很美,使人感觉好像在读散文诗。如:“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好像在看画。课文描写的那些衰草,那狭窄的胡同,那破旧的院落,那小偷使人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人生的不幸。整体感觉很宁静,剧中没有热闹的情节,即使是小学生唱歌,唱的也是带有淡淡的哀愁的送别歌;即使是捉贼,那贼也不敢大吵大闹,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得跟着警察走。还有里面的环境描写、小英子的心理描写等等,都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投影:城南旧事创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如中国水墨画般宁静、淡泊。五、小结: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如里面很多生活画面、背景描写都蕴含了非常浓郁的老北京的乡土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