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8550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母情深-文本细读.dos(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慈母情深 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学习重

2、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 1.出示孟郊的游子吟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学生读诗。母亲是多么神圣的字眼,母爱是多么温馨的话题,让我们跟随作家梁晓声去感受他的慈母深情。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慈母深情 3.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想知道的?生: 慈母的情到底深在哪里呢?二、抓住文章的主线1.师;同学们初步预习了课文,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相信你能读正确。 失魂落魄 攥 龟裂 忙碌 震耳欲聋 师:同学们掌握生词的情况不错,不要看书!凭着自己在预习课文时留下的印象,在括号里填上

3、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好,现在开始。 (大屏幕呈现以下內容: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_。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_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_。我鼻子一酸,_着钱跑了出去。) 2.学生完成练习,注意写字姿势 3.自己校对,生读此段文字。4.注意“龟裂”的读音,举例说说谁的手是龟裂的。5.师;孩子们预习时读了几遍课文,我至少读了十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 每读一遍我不由得鼻子一酸,6.作者梁晓声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给了吗?责备了他吗?为什么他会“鼻子一酸”呢?打开课本细细地读,一边读一边

4、用心体会,文中母亲哪些表现,哪些细节令我“鼻子酸”,用“横线”恭恭敬敬地画下来。 生巡视。三,拉开“震耳欲聋”的张力 (1)师:在刚才的巡视中,我发现有位同学发现的一个句子相当特别、与众不同。来,我们来听听她的发现。 推荐精选生1:(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2)师:你们是怎么理解“震耳欲聋”的? (3)师:孩子们,假如是你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能走开吗?她只有怎样做?她能离开这个鬼地方吗?她只能呆在这样的环境里。读! (5)师:依据何在?(稍顿)依据就在课文中,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

5、快速浏览,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哪些描写传递着“噪声不断、噪声不停”这个事实。 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1:(朗读)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生2:师:母亲为什么要大声问?因为 生3:还要大声地喊?因为 生4:接着又对着我喊。 师:孩子们,这还只是在今天,只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齐读“句一”。) 师:明天的母亲还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齐读“句一”。) 师:夏日炎炎,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齐读“句一”。) 师:寒风凛冽。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齐读“句一”。) 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我们这些

6、孩子,母亲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震耳欲聋的噪声里,工作着,煎熬着。当你亲眼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挣钱。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一刻不停的噪声震耳欲聋,孩子们,你的心头涌起的是什么滋味儿? 师:是的,这种种滋味儿搅在一起,“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来,让我们怀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生:(齐读“句一”。)四、一唱三叹“我的母亲” 师: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描写、哪些句子。 生1:(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引导:谁的背直起来了? 请把话说完整师:照刚才同学说的,

7、“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合乎情理啊!但是,课文呢?作者呢?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是吧? 生:(齐答)是。 师:特别,写得太特别了!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出现一次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应该放在最前面才是。大家看。(大屏幕呈现: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大家男女生分组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两句话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生答:极其瘦弱的背、弯曲的背、脊柱突出的

8、背推荐精选 师:在我的记忆中,我母亲的背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母亲的背是 生答:笔直的、挺拔的、胖胖的 师:你看到了母亲的脸,孩子们,那已经是一张怎样的脸了? 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细细地看,慢慢地看。师: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呀!然而,这一切。如今都不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坚挺,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全场一片静寂。)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怎么读呢?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的文字你们一起读。带着你刚才的种种想象、种种疑惑,我们一起

9、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这个慢镜头。 师生充满感情地配合朗读。 师:生活的重担、工作的艰辛、岁月的煎熬,让我的母亲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请问,你的心里又是一番什么滋味儿? 师此时,我亲眼看见我那担起生活重担的母亲,我的鼻子不由得一酸,这不正反映“慈母情深”吗?原来这深深的慈母情藏在母亲的神情描写中,藏在鲜活的文字背后,用心领会,在写作中你也会出现作家的生花妙笔。五、与“立刻”的语言节律谐振 师:令我鼻子一酸的,除了刚才读过的这两处文字,还有别的发现吗?(稍顿)比如,描写母亲干活的动作的。(对一生)哦!你留意到了,你请。 生1:(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

10、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你读的这一句,发现特别之处2、“立刻”是什么意思?找个同义词。一口气读完,感受快镜头你们看!(大屏幕呈现。) 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下去,赶紧又弯典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两句话,都在写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意思完全相同。是吧?但是,哪句话带给你一种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 生:(纷纷答)第一句。 师:都是第一句,是吗?我的感觉跟你的感觉完全一致。从用词的角度看,四个“立刻”看视太单调,太枯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师:四个“立刻”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这就是动作描写的,这就是语言的味道和魅力,同

11、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有着不同的味道。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仔细理解。 六、攥紧“塞”的温度 师:孩子们,“我”第一次发现了母亲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第一次发现母亲干活是这样拼命、这样劳累,你们说,母亲挣钱容易吗? 生:(齐答)不容易。 师:你知道母亲这样拼死拼活地干,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吗?(稍顿)27块钱!注意啊,不是270块,更不是2700块,而是27块钱!那么,一天呢,一天挣多少钱?推荐精选(课件出示资料补充):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

12、带上半饭盒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师: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如果说,来工厂之前,你还找不到某种感觉,那么此刻,你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你目睹了母亲憔悴的神情,你目睹了母亲忙碌而极其瘦弱的身影,作为儿子的你,你想母亲塞给我的是什么吗? 生:是爱。 师:无私的母爱。 生:是希望。 师:望子成龙的希望。 生:是感情。 师:“感情”这个词太苍白了,你看看题目。

13、生:是深情。 师:说得好!母亲塞给儿子的,是 生:(齐读)慈母情深。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_。 师: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诉啊!孩子们,拿出你的笔,写下“我”的悔恨、我的心疼、我的感激、我的愧疚、我的决心、我的懂事、我的内心独白。无论你写什么,请千万记住,“妈妈”这个词语至少出现三次。 学生各自写话,教师巡视。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母亲的工作环境,令人心酸;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令人心痛;母

14、亲塞钱给儿子,又是那样的慷慨。此时,复杂的心情都化作那四个字鼻子一酸。七、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 师: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啊!孩子们,读着梁晓声的慈母情怀,感动着梁晓声的慈母深情,你会很自然地想到哪个人? 生答:我的妈妈。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很自然地想到 生:(齐答)我的妈妈。 孩子们,来,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抬起头,挺起胸,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一首懂你的心曲吧! 满文军懂你的歌声缓缓响起,大屏幕播放视频献给母亲推荐精选【教学后记】全文教学我抓住文中母亲生活的四个镜头,以“情”贯穿全文。“鼻子一酸”是全文情感教学的支点,以此披文入情,情动而辞发。四个镜头有指向内容的话语形式的“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一镜头是“我的母亲”这一形象定格的背景,把这一背景涂抹上岁月的印痕,让其折射出沧桑的时光。于是蓄势而发,将文中母亲外貌描写的具体话语形式“放大”,“做饱满”。课堂中产生了又一个情感的高峰体验,这就是课文中第二个精彩的片断“品句”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的话语形式的表达效果,将品词、品句、品读有机的结合起来,读者情满于怀,听者潸然泪下。文句赏析,精微之至,情感渲染,浓云泼墨。如何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