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8408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00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学习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引导朗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生命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永久的生命的呢?“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太简单又太复

2、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今天我们来看看严文井和罗素两位大家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 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2.文体知识本课两篇散文都是议

3、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二、字词积累遏制() 俯瞰(kn) 凋谢(dio) 臼齿(ji) 濒临(bn) 蔓延(mn) 茸毛(rn) 飓风(j)蔓延:如蔓草滋长,连绵不断。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兴味:兴趣。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

4、的强烈风暴。濒临:紧接,靠近。俯瞰:俯视。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永久的生命,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层(2-4):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第三层(5):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读永久的生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因为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柔弱,但它充满了希望,永不停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远不朽的。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永久的生命,表现了作者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速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思考:罗素是怎么回答“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的?在这篇短文中,罗素

5、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在永久和生命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过去了时间永不再回来”“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接着作者说“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6、,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明了作者的感情由悲观变为乐观,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永久的生命写于1942年,结合当时的背景,说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句话的含义。1942年,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因此,“那些暴君们”指的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等恶势力。“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指的是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杀害中国同胞,但是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

7、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表现了作者高涨的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生命是永久的,对生命的本质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谈谈你的理解。示例:每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艰难困苦所阻挡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我们应该以积级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感谢生命,尊

8、重生命,为生命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细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出作者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原因。作者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追求知识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三是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

9、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荡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的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是失败的,这就使人更加痛苦。在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结尾,罗素写到“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认识。这篇文章选自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见它的重要性,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他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他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

10、塑造了伟大的罗素。他追求爱情,爱情使人生活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作者眼里,爱情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赴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 这一切都基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二、语言赏析对两篇文章中一些精警语句进行深入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

11、威势。感叹生命的神奇,提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含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人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让人慨叹。(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从这一长句可以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和博爱精神等,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三种感情

12、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三、探究写法永久的生命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思想,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本文标题为“永久的生命”,作者开篇却不谈生命如何永久,反而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继而在铺垫的悲观情绪中突然爆发,

13、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我为什么活着第一,本文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直抒胸臆,简洁明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以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第二,行文既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又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如“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就形象地表现出三种追求对“我”的影响。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从柔弱上寻觅刚强。我为什么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

14、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点明活着的价值。教学板书永久的 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生命 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 赞美生命 最后高唱生命的凯歌联系现实 爱情带来狂喜 (渴望) 爱情解除孤寂 值 我 爱情 在爱情的结合中能看到仙境 得 为 了解人的心灵人类 为 什 (追求) 知识星辰为何发光自然 它 么 知识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社会 们 而 饥饿的儿童 活 活 (同情)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着 着 苦难 无助的老人 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环节五拓展延伸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两位作者的胸怀和境界。那么,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呢?教学反思本课两篇散文都与生命密切相关,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气,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润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