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48390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偏执型人格障碍浅析摘要:偏执型人格障碍以行为怪异为特征,这种患者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困苦,人际关系很难建立,为了了解该类型患者,本文从偏执型人格的主要表现、成因、理论和治疗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偏执型人格障碍。关键词: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成因;理论;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损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的一组表现,其成因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环境,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如童年时期精神创伤、不合理教养、脑发育因素等等。根据DSM-的分类,人格障碍有三大类:第一类以行为怪僻、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

2、,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 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12。本文主要解读其中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此型人格常始于青春期,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自己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一、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可分为五个方面:1.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患者常常

3、自我感觉极好,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因此他们看不起别人,对他人提出才善意、合理的批评,会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击。2.心胸狭隘,好嫉妒。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心胸非常狭隘,目光短浅,容不得别人。当别人比他强时,常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嫉妒。他们常把别人一般的,甚至是友好的表示看作是敌视或蔑视行为,对别人的成绩、成功等不满不服;反过来,他们还常常凭空认为别人在嫉妒他,便采取报复性行为,或采取荒谬、残酷的方式自我折磨。3.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生性多疑,对挫折或受到羞辱与阻碍的情形过分敏感。在遇到挫折时,他们不会反思自己,而是责备别人或推诿客观。他们常凭空认为大多数人是不可信赖的,在人际交往中

4、十分敏感。4.固执已见,不吸取教训,不听从意见,也是病态人格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他们及其自负,对自己的行为、看法、观点等从不改变,我行我素。如果他们遇到挫折,或遭受失败,他们不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缺乏自知之明,当没有人给他们提意见或忠告时,便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在偏见和错误的泥坑里越滑越远,其障碍的心理与行为也更加顽固。5.难以与人友好相处,人际关系紧张。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由于性格古怪,心胸狭隘,狂妄自大,敏感多疑,我行我素,又不虚心接受意见,隐私,他们很难与人友好相处。在家庭生活中,常与亲人发生矛盾;在学习生活中,常与同学发生摩擦,与教师发生冲突;在工作中,会与同事争吵,

5、会与领导拍台叫骂;在日常人际关系中,很难与人协调、融洽。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剧烈的人际冲突,也常使他们自感烦恼,但他们并不吸取教训,不接受意见,反而怨天尤人,认为别人都与他作对,有意为难他3。二、引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原因原因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即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第一,生物遗传因素。Kallmann等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发现,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人格异常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的远近成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Lange和Slight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研究也表明,前者比后者在人格障碍方面的一致率更高。对双生子犯罪问题研究也表明,同卵双生犯罪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有关寄养子的

6、研究也发现,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寄养出去后,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4。第二,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个体自身因素和以往过失。强烈的精神创伤如家庭破碎、母爱被剥夺等通常会给人格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幼儿在 3 岁以内缺乏与母亲接触的机会,或至少 3 个月完全被隔离,或频繁更换乳母,使其早期母爱被剥夺,可能导致缺乏感情的性格。此外,儿童人格的发展与父母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过于严厉,儿童往往形成焦虑、胆怯的性格;过于溺爱,则易形成被动依赖的脆弱性格。如果个体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遭受过虐待,容易产生仇视、敌视心理;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教育者教育方法失当或者期望过高,过分强迫、训斥容易导致精神压力

7、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4其次由于个体本身的相貌、身材、身体素质、体力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等带来的限制,无形中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社会等增加许多困难。一方面,他们会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嘲笑、议论,而自卑、内向、固执。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缺陷,遭到过别人的嘲讽、议论,而变得刁蛮、嫉妒、攻击。另外,以往的过失行为和问题行为会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敏感,这些过失或过错曾使他们受过屈辱、歧视、批评、处分,心理上受到严重伤害。时过境迁,他们想悔过自新,重塑形象,赢得众人尊重,但又害怕以往的行为被人了解或提起,从而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第三、后天生活环境因素。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与行为方

8、式一般都是在儿童期、 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一方面,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形成至关重要。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谐,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打斗、勾心斗角、撒谎欺骗以及酗酒、吸毒、道德败坏和违法乱纪等,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为人格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错误学习的结果,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会给儿童一个示范的恶劣榜样,使儿童的人格发展偏离常轨,导致人格异常。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剧,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离异家庭、寄养家庭、隔代家庭、贫困家庭增多,处于这些不利家庭的孩子承受着缺乏情感关爱或经济贫困的压力,有的甚至还要背负着父母违法犯罪的屈辱,于是产生强烈的嫉妒、自卑、憎恨、攻击等心理,他们不愿谈论自己的家庭,也害

9、怕别人谈起自己的家庭,尤其不容别人议论自己家庭缺陷。他们常常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喜欢独处,处事固执,报复心强,说话刻薄。另一方面, 恶劣的生活环境也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遭受失业、受歧视、居住拥挤、受教育机会少,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长期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忽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行为表现恶劣学生的教育,一般都在违反纪律之后,教育的方式也重在批评指责,缺乏了解、关心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内心需要。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师生关系紧张,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怕、可恨,这一次又一次的埋怨和指责,这些学生的人格变向偏执型发展。此外,教师对那些成绩拔尖

10、的学生很迁就,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偏差缺乏正确指导,从而使这些学生变得自大、人际关系紧张、嫉妒心理严重等5。三、偏执人格障碍的理论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认知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偏执人格的治疗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偏执人格产生的防御、归因和自我理论6。(一)防御理论由Zigler与Glick提出,他们认为偏执人格障碍者可能是低自尊的防御。某些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抑郁。这种理论虽然对偏执人格障碍的产生做出了解释,但它存在以下 4个方面的不足:第一,不能解释这种对低自尊和抑郁的防御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无法解释为什么偏执人格者既是低自尊的防御又是一种保护性的抑郁。第三,低自尊或

11、抑郁可能是偏执狂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其发生的充分条件又是什么。第四,偏执人格者因防御抑郁而存在的可能性受到了一些研究的反驳。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具有偏执妄想的个体是典型的抑郁;而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产生幻觉并具有偏执的中等妄想的个体比那些没有偏执的中等妄想的个体具有更显著、更严重的抑郁,偏执型妄想的减弱并没有使抑郁增加,相反却使抑郁水平降低。(二)归因理论Trower等认为消极评价特别是对个体稳定的、总体的消极自我评价导致个体产生消极的情感,这种消极个人评价的核心观念是不爱、软弱、无价值、坏的、失败、劣势等。 Chadwick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偏执人格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迫害偏执人格

12、。这种类型的患者倾向于责备人,把别人看成坏人,把自己看成受害者,认为自己遭到虐待和迫害。另一种称为惩罚偏执人格。个体倾向于责备自己,认为自己是坏的,因而认为别人惩罚他们是正当的,他们有一种将威胁解释为惩罚的倾向。(三)自我理论Chadwick认为自我是持续进行建构的、不稳定的。他认为自我建构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客观自我、主观自我和客观观众。个体的自我构建常常受到多方面的威胁,主要有不安全的自我和不协调的自我两种。对于偏执人格的个体在自我建构过程中受到的危险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偏执人格进行分析。首先是迫害偏执人格。迫害偏执人格是个体通过早期的学习,将自我体验为不安全的自我而产生。因而它例证了不安

13、全自我的特点,表明了不安全自我的脆弱性和防御。他们认为迫害偏执人格者的夸大的自我与无意识的真正的自我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前者并不是追求的理想,但个体完全认同了它,后者可能根本不是一个客观的自我,而是一个失败的自我,也就是说由于客观观众的缺乏而并不存在的自我。迫害偏执人格者的防御策略之一是暴露和获得夸大自我的认识。患者寻找安全的需要是为了保证这种夸大的自我被客观观众所认知,如果失败了,那么他就没有获得客观自我。意识到这种失败的危险,迫害偏执人格者采取的防御策略是表现为漠不关心,或表现为拒绝和批评,有时甚至表达为迫害。迫害偏执人格者的另一种防御策略是将别人解释为迫害者,这是一种因自己在生活中缺乏成

14、功的表现而责备别人的方式。由于迫害偏谋的罪行而保持高尊,如证明他人是在迫害一个伟大的天才;将自我解释为优秀的,将他人解释为低劣的等。其次是惩罚偏执人格障碍。惩罚偏执人格障碍者是个体通过早期的经验将自我体验为不协调自我而产生,患者倾向于将自我体验为不协调的、坏的、缺点的。这种偏执人格障碍者体现了不协调自我的主要特点。惩罚偏执人格者的自我是被客观观众所控制的,因患者常常处于被客观观众控制的威胁之中,患者通常通过妄想来防御这种被客观观众所控制的主观自我。这种对主观自我前后认识的不一致、矛盾就导致了不协调感、绝望感和抑郁的产生。在惩罚偏执人格障碍患者的我 -他消极评价中,患者认为自己不能改变和取消他人

15、的权力,因为他总是认为自己有着致命的缺点,处于错误当中。惩罚偏执人格者防御的方式主要是一种由焦虑驱使的回避惩罚偏执狂,对别人过于警觉的目的是时刻准备采取回避行动。四、治疗方法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比较困难,对于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治疗主要是重建其个性的过程,主要的方法有: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

16、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7。这种重建个性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有信心、有科学的方法。另外,基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我们还要注意从儿童开始预防。父母的爱护、悉心照料和正确的教养以及良好的环境,都可以减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参考文献1. 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8-892. 杨甫德,李道,吉中孚. 人格障碍的分类与治疗J. 四川精神卫生 ,1999 (12)1 :66-683. 容小翔.偏执型人格的种种表现.心理世界4. 周玉.人格障碍的成因及表现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