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8187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4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培训手册:流动性覆盖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1第二章 流动性覆盖率( LCR )的诞生 32.1 指标诞生背景 32.2 指标意义 62.3 我国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要求 6第三章 流动性覆盖率( LCR )基本定义 93.1 指标定义 93.2 指标压力情景 93.3 指标计算框架 10第四章 流动性覆盖率计算方法 144.1 分子 : 合格的优质流动性资产 144.2 计算案例举例 154.3 分母:短期现金流出概述 174.4 零售存款的现金流出 204.5 无担保批发现金流出 234.5.1 小企业存款的现金流出 234.5.2 大中型企业存款的现金流出 244.5.3 主权国家、 央行、 公共部门实体

2、和多边开发银行存 款的现金流出 264.5.4 金融机构交易对手的现金流出 274.5.5 未包含在以上无担保批发现金流出分类的其他类 别 284.5.6 填报机构发行的 30 天内到期债务 284.6 担保融资流出 294.7 其他项目、其他或有融资义务 304.8 分母:现金流入 32第五章 流动性覆盖率案例讲解 35附表 流动性覆盖率表样 39附录 G25 流动性覆盖率表填报说明 49参考文献 67图表目录表 2.1 巴 III 与我国国内流动性监管标准对比 5表 4.1 流动性覆盖率分子构成 14表 4.2 短期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及填报区分要点 19表 4.3 其他项目现金流出折算率表

3、 30图 2.1 我国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指标达标时间要求 7图 3.2 流动性覆盖率 II 汇总计算表样图 12图 3.3 流动性覆盖率 III 汇总计算表样图 13图 4.1 优质流动性资产 HQLA 构成及折算率简要图 15图 4.2 流动性覆盖率现金流出部分基本构成 18图 4.3 流动性覆盖率分母:短期现金流出项目区分要点. 18图 4.4 零售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1图 4.5 小微企业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4图 4.6 大中型企业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5图 4.7 主权级等存款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7图 4.8 金融机构交易对手的现金流出折算率差异图 28图 4.

4、9 担保融资流出项目及折算率差异 29图 4.10 现金流入项目及折算率差异 34第一章 管理办法主要内容管理办法与过往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有 较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一、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从原来的多达 10 项监管指标简化 为三项:流动性覆盖率 LCR ,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三项,其他旧 体系下的核心负债率、流动性缺口率等多个指标在管理办法 中变为监测类指标。三个监管指标中, LCR 指标是全新的,而且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鉴于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中的法定 监管指标,管理办法 仍将存贷比纳入, 作为流动性风险监管指 标之一,并与商业银行法中的相关表述保持一致。同时,银 监会高度重视

5、改进存贷比监管的相关工作,将在加强与有关部门 沟通协调、充分听取业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与时俱进、积极稳 妥、逐步完善的原则,不断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办法,并积极推 动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 。二、影响银行 LCR 达标的因素较多,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所谓 “业务关系存款的认定标准” ,“对存款提前支取条款的认定” 。管理办法的章节概要如下: 第一章“总则”主要明确了办法的适用范围、流动性风 险的定义以及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总体要求。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的整体框架和定性要求,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流动 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

6、测和 控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项基本要素,用单独成节的方式分别 进行了规范。同时,从现金流测算分析、风险预警、限额管理、 融资管理、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应急计划、优质流 动性资产管理、并表和重要币种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对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促进银行提高流动 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第三章“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定了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 流动性比例三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提出了多维度的流动性风 险监测分析框架及工具,规定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方法、手段和 程序。办法 要求监管机构采用非现场监管、 现场检查等多种监 管手段,对照流动性风险的定性和定量监管

7、标准,评估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状况及其流动性风险管理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采 取相应的纠正整改、监管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在发生影响单家 机构或市场的流动性事件时,要求监管机构与境内外相关部门加 强协调合作,适时启动流动性风险监管应急预案。第四章“附则”明确了办法的实施时间、流动性覆盖率 的适用范围和过渡期安排等。本培训手册主要围绕 LCR 指标的相关知识、达标难点 等进行介绍。第二章 流动性覆盖率( LCR )的诞生本章节旨在介绍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诞生的背景,流动性风险 相关政策的国内外情况及我国的流动性覆盖率的监管基本要求。2.1 指标诞生背景2014 年 2 月 20 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

8、银行流动性风险 管理办法(试行) ,引入 LCR 指标。流动性覆盖率 ( 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LCR )是用于计量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 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 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是银行期限转换业 务具有的内在风险。流动性风险具有诱因复杂众多、突发性强、传染性高、低频 高损、资本不能完全覆盖等特点。流动性风险管理强调时间维度 的现金流匹配以及基于现实的偿付能力。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 需要多维度的指标和工具。流动性覆盖率与传统的流动性风险指标(如存贷比、流动性 比例、超额备

9、付金率、流动性缺口)相比,更为全面和精细,如 对同业业务采用了较高的现金流出系数,在反映流动性风险方面 更为准确,也有助于约束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过度依赖,对于 当前我国银行业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此外, 流动性覆盖率考虑了压力情形,也有助于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和 监管的前瞻性。2007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凸显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市 场和银行体系的重要性。在危机中,银行暴露了过度依赖短期批 发性融资、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变化考虑不足、融资渠道消失来不 及应对、忽视表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中, 许多银行尽管资本充足,但仍因缺乏流动性而陷入困境,金融市 场也出现了从流

10、动性过剩到紧缺的迅速逆转。危机前,各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做法各异。缺乏全球统 一的流动性定量监管标准。危机后,国际上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与 监管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首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定 量监管标准。2010 年 12 月颁布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 框架,引入了两个量化流动性监管指标: 流动性覆盖率 ( 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 LCR )和净稳定资金比例( 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NSFR )。2013 年 7 月,巴 III 发布了流动性覆盖率披露标准征求意 见稿,对指标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近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

11、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资产 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等问 题。 2013 年 6 月,我国银行间市场出现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现象, 暴露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反映其流动性风险 管理未能适应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发展变化。因此,加强流动 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2009我国监管机构高度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工作。年,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借鉴 巴III流动性标准,从2011年开始着手制定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办法。2014年2月,在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以后,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自3月1日起开始

12、实施。表2.1巴III与我国国内流动性监管标准对比巴III中国国内类别名称名称相关1104报表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G2501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G22存贷比单独计算监测工具合同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口G21流动性缺口率G21融资集中度最大十户存款比例G23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G24同业市场负债比例单独计算核心负债比例单独计算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重要币种是指以该货币计价的负债占商业银行负债总额 5%以上的货币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G2501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一与市场相关的监测指标2.2 指标意义巴塞尔流动性覆盖率定稿的重要意义:1、第一个国际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量化标准, 对资本监

13、管 标准形成良好的补充。2、引入压力情景, 与流动性风险在压力情景下凸显的特点相 吻合。3、对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和表外项目进行分类,分别赋 予压力情景下的资金流入流出系数,全面的囊括了表外内业务的 流动性特点。4、促使银行增加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 减少对短期批发融资 的依赖。5、为银行内部基于现金流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方法提供了可供 参考的基本框架。6、引入了宏观审慎视角。7、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更符合本国情况的标准。 目前,欧盟公布了流动性覆盖率的总体实施方案,美国、澳 大利亚、香港已经公布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新加坡已经公布了流动性覆盖率实施框架的征求意见稿。2.3

14、 我国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要求我国从 2011 年开始, 在银监会的 1104 监管报表体系中加入 了 G2501 流动性覆盖率和 G2502 净稳定资金比例两大指标。 2014 年根据最新的巴三流动性覆盖率正式定稿, 在原有的填报制 度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修订,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银监会在2014年2月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试行)中,明确规定:第三十六条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存 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本办法规定的流动性 风险监管指标最低监管标准。”第六十四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 2014年底、20

15、15年底、2016 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 60%、70%、80%、90%。在过渡 期内,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达标;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已达 到100%的银行,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之上。”100%90%80%70%60%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2017年底 2018年底图2.1我国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指标达标时间要求影响指标达标时间的主要要点包括:1. 提前支取的影响。特别是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在资产负 债表中占比较大,如果存款合同中无明确约束“客户不可提前支 取”的条款,该存款将全额计入资金流出项,对指标产生负面影响。2. 存款业务关系的认定。 客户将存款存放于并不被视为就与 “有业务关系”。监管机构对所谓“有业务关系”的存款有极其 严格的规定,而“有业务关系”的存款流失的比例远低于没有认 定业务关系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