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7704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科单元教学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科计划2013学年 第 二 学期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一单元14节第一至第二周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

2、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二单元14节第三至第五周5、中彩那天 6、万年牢7、尊严 8

3、、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查阅图书及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以诚待人”的资料。 2.组织学生召开“以诚待人”资料交流汇

4、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给予一些鼓励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热情。 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三单元14节第五至第七周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

5、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四单元14节第七至第九周13、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能力。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1.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让

7、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2.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五单元14节第九至第十一周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认识三个多音字:重chn、弹tn、铺p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

8、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4.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1.引

9、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2.进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3.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六单元14节第十一至第十三周20、乡下人家 21、古诗词三首 22、牧场之国 23、麦哨 语文园地六 1、读写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积累。 4、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

10、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单元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七单元14节第十三至第十五周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

11、、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

12、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单元教时教学进度课题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第八单元14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