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47459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26套行星地球包括地球和地图阶段质量检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包括地球和地图)(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解析:从经度上看,新加坡为10350E,甲地在51E以东,故甲地在新加坡西方;从纬度上看,新加坡在116N,而甲地位于25N26N之间,故甲地在新加坡北方。综合分析,甲地位于新加坡西北方向。答案:C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和轮廓可大约确定出该国东西为324 km,南北长大约为624 km,

2、故面积约为10 368 km2。答案:B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3.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 B.C.D.解析:图中四个居民点均沿河分布,靠近水源,其中三地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而地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答案:A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图中河流段从西北流向东南D.由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解析: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地;M点与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指示,河流段从西南流向东北;由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

3、谷,地势起伏很大。答案:D5.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368 mB.488 mC.678 m D.708 m解析: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400 mh600 m。答案:B(2010北京东城区模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据此完成69题。6.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行星A. B.C. D.解析: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与其他天体组成太阳系,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属于类地行星,它是距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地球是银

4、河系的组成部分,不属于河外星系。答案:A7.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导致()A.“磁暴”现象B.极光现象C.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现象D.耀斑现象解析: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的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从而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答案:C8.下列叙述,与地球特殊性成因无关的是()A.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B.大气的热力作用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有一颗卫星解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其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会过分剧烈;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温度,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温度

5、。地球有一颗卫星对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无直接的关系。答案:D9.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大气环流金属矿产资源地震风海流A. B.C. D.解析:大气运动是地表冷热不均导致的,所以大气环流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风海流是由大气环流中的信风与西风导致的,它与太阳辐射有密切的关系。答案:C(2008天津高考)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1011题。10.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A.月球阻挡 B.地质作用改造C.地表布满岩石 D.地表水体覆盖解析:地表形态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包括

6、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等),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答案:B11.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A.地表水分蒸发 B.近地面空气对流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解析: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水蒸发减弱,使近地面温差减小,对流减弱,削弱了紫外线到达地面。云层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答案:C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于2008年10月22日升空,11月8日进入绕月轨道。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 50

7、2公里降到100公里,近月点高度从200公里降到100公里,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轨道。据此回答1213题。12.“月船1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ab段cd段gh段ef段A. B.C.D.解析:10月22日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从图上分析,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从北极上空俯视图。当地轴“右倾”时,b处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夏至日,顺着地球的公转方向,a、b、c、d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同理可推知g、h、e、f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答案:D13.“月船1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速度()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远月点

8、时公转线速度较慢公转速度始终不变在圆形轨道上时快时慢A. B.C. D.解析:“月船1号”绕月运动特征,应类似于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其在近月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快,在远月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较慢。答案:A下图中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且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读图回答1415题。14.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是()A.30 B.60C.150 D.180解析:此题难度中等,主要通过地球的半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概念的建构能力。由情境条件中的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及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可

9、以推知,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是60。答案:B15.此时,关于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伦敦(零时区)时间为3月13日6时B.纽约(西五区)时间为3月12日3时C.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D.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12时解析:此题难度中等,主要通过空间推理,考查考生的时间计算能力。通过情境中的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及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等条件,可以推知A点所在经度为180,则B点为120W,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0时,伦敦时间为3月13日8时,纽约时间为3月13日3时,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答案:C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10、,AB是晨线,CD是日界线。读图完成1617题。16.此图显示的是()A.北半球全图B.南半球全图C.东半球全图D.西半球全图解析:由图中的135W经线及CD为日界线可知,该图的中心点为南极点;由AB是晨线且A、B的经度差为90可知,最外的大圆为赤道。故该图表示南半球全图。答案:B17.此刻北京时间是()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11时C.6月22日23时 D.12月22日23时解析: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A点,即45E经线为6时,可计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为11时;从图中还可看出,南极圈及以内发生了极昼。故此刻的北京时间应是12月22日11时。答案:B(2009广东文基)右图中a为晨

11、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819题。18.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解析: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出现在春秋二分日,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答案:A1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解析: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移现象,运动方向保持初始运动方向。答案:C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2022题。甲乙丙丁昼长差05小时30分13小时56分24小

12、时20.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丁地昼长差为24小时,为极圈内的点,位于寒带中。答案:D21.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丁丙甲乙D.丁丙乙甲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可知,昼长差从赤道(0小时)到极圈(24小时),逐渐增大。答案:D22.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A.9小时15分 B.8小时35分C.10小时25分 D.14小时45分解析:因为任何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设最长昼长为x,则最短昼长为24x,利用x(24x)5小时30分,可求出x为14小时45分,最短昼长为2414小时45分9小时15分。答案:A我

13、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如下)。读图,回答第23题。23.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解析:地位于南回归线上,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即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正要北返。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排除A;此时地正午时的太阳均在南方,排除B;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因此不可能天气炎热,排除C。答案:D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2425题。2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14、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25.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图中C层 B.图中G层C.软流层 D.下地幔解析: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答案:24.C25.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7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材料1: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位于月表东经83到东经57,南纬70到南纬54,分布有大小不同的撞击坑和高低错落的玄武岩。材料2: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