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47354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马鞍山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第一部分 总则一、目的为规范口岸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 邮包等的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排查和处置工作,有效防止核生 化有害因子入境,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口岸核生化涉恐事件, 保障口岸安全,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二、定义(一)口岸核生化涉恐事件。本方案中的口岸核生化涉恐事件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到其政 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目的,在口岸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或 实际使用能释放核放射性物质、生物战剂、化学毒剂,造成或可 能造成出入境人员和口岸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引起口岸公众心理 恐慌,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等的 事件。(二)

2、核生化有害因子。 本方案中的核生化有害因子包括核放射性物质、生物战剂和 化学毒剂等。(三)核放射性物质。本方案中的核放射性物质包括能够通过自发核衰变放出a、B 或Y射线的天然和人工放射性物质、产生中子的中子发生装置,以 及经过加工的能够用于核工业及军事等用途的核材料。(四)生物战剂。 本方案中的生物战剂包括细菌类(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布鲁氏杆菌、土拉菌、鼻疽假单胞菌、伤寒杆菌、痢疾杆 菌、大肠杆菌 O157 、结核杆菌)、病毒类(如天花、埃波拉、马尔 堡、裂谷热、拉沙热、口蹄疫、禽流感) 、真菌类(如组织孢浆菌、 肺球霉菌、烟曲霉菌) 、立克次体类(如流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 衣

3、原体类(如鸟疫衣原体) 、毒素类(如肉毒毒素、相思子毒素、产 气荚膜杆菌&毒素、蓖麻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各种生物 病原体和毒素。(五)化学毒剂。 本方案中的化学毒剂包括神经性毒剂(如沙林、梭曼、塔崩、VX 等)、糜烂性毒剂(如芥子气、路易氏剂等) 、全身中毒性毒剂 (如氢氰酸、氯化氰等) 、窒息性毒剂(如光气、双光气等) 、失 能性毒剂(如 BZ 、一些麻醉性强效镇痛剂等) 。三、适用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入出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 等可能携带或含有核生化有害因子的监测、检测、排查和处置工 作,以及国境口岸卫生检疫范围的公共场所发生的核生化突发事件的排查和处置工作第二部分

4、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一、监测准备(一)人员准备。 现场查验、处置人员应具备核与辐射监测、检测、防护和处 置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核与辐射防护、监 测和排查方法。(二)物品准备。 马鞍山检验检疫局应配备通道式和便携式核与辐射有害因子 监测、检测设备,以及防护用品和其他保障用品。(三)测定本底值。 一般通道式放射性监测仪按照说明书打开, 预热,稳定后,可自 行测量本底值。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每次测量前应按说明书和操作规 程进行本底值测量。具体方法是在入境口岸现场无放射性污染的平坦 地面选35个点做为测量点,将检测仪探头置于测量点上方距地面 1m 高处,测定放射性剂量当量率,每 1

5、0 秒读取测量值,即计数 /探 头面积/秒,取 10 次读取的平均值,然后取各测量点的平均值。二、现场监测(一)人员防护。 检疫人员对发现放射性超标或对可疑放射性超标的入境人 员、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行李、邮包等实施监测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1. 防护原则。 放射性损伤分外照射和内照射,前者的防护在于减少受照时 间、加强屏蔽或远离放射源,后者的防护在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沾染放射性因子的粉尘摄入。在污染或照射区工作时一定要遵循面对放射源,由远及近的工 作模式。 个人剂量计报警 (强度或累积剂量),则应尽快撤出污染区 或照射区,在污染区或照射区工作时,要尽量缩短时间,延长与放 射源的距离。全部

6、活动都应在照射尽可能合理的低的原则下进行, 最大限度的减少参与人员的数量。2. 防护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包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 护,Y射线外照射防护需穿戴铅防护服、铅围脖、铅靴、头盔等,同 时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放射性剂量控制,中子外照射防护需穿戴中 子防护服;内照射防护需穿戴口罩、连体防护服、手套、鞋套等, 防止与放射性物质的直接接触以及经吸入、食入和皮肤进入体内。3. 个人剂量计使用方法。通常佩带在躯干的正前方 (外照射来自前方) ,一般在左胸前, 如果照射强,采取防护措施,个人剂量计佩带在铅防护服里面。 个人剂量计要设定限值累积剂量,并自动报警。通常设定累积剂 量限值为:

7、1mSv(次性短时间工作)。参与处置人员要对个人剂量 进行记录,年累积剂量不超过 5mSv。(二)现场监测。马鞍山检验检疫局根据本口岸实际,在口岸配置通道式或便 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器,对入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 行李、邮包等进行放射性实时监测。利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器监测,距待检物表面0.1m 处任一点的剂量当量率不小于1 pSv/h的,为放射性超标。在口岸通道的总卡口处设置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实行实 时监测。调整系统参数,设定其报警阈值操作见(附件 1)。在车 辆通过时按设备要求限速行驶。发生以下情况进入排查程序:1. 发现核辐射监测设备报警;2. 申报入境的含有或夹带有放射性物质

8、的物品;3. 不能说明用途, 或无明确收货人和发货人的可疑放射性物品;4. 现场查验发现疑似容纳放射性物质密闭金属容器。(三)现场排查。1. 布点。对大面积污染的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等测量时需要布点。 按纵向和横向网格法布点,可 3疋或3X3线的交叉点为选取测量 点。大批货物如集装箱、火车、轮船等选点不少于1012个。2. 丫放射剂量当量率测量。按仪器的说明书规范操作,测量时将仪器置于工作状态,预热并稳定 3 分钟。仪器的探头应尽量贴近被测物体的表面,距离0.1m,每10秒读数1次,取各点3次读数的平均值,为测量值(测量值进行修正)。剂量当量率的计算:公式:H= ( Hs-Hb) XKH 被

9、测物品的剂量当量率(单位iSv/h)Hs仪器测得的剂量当量率Hb 仪器测得的本底值K丫辐射仪的校正系数(仪器计量检定报告给出)3. a、B表面污染的测量。检测a、B表面污染时,探头距离物品应在 1-3cm,以不大于 15cm/s速度移动。测量点面积应大于 500cm2,测量时间1分钟, 每个点测量10次。每次测量读数,即计数/探头面积/秒,取平均 计数值,然后计算表面污染结果,公式:N*a或 0-NbC (仇或卩)=,二阳减籾炸C (a或B) a或B表面污染水平,单位为贝克每平方厘米(Bq/ cm2)Na检测仪器的计数率/秒Nb 本底值记数率/秒r4 n(a或B)a或B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因子

10、S检测仪器探测窗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4. 核素分析按仪器说明规范操作,可满足常规测量需要。将探头紧贴于 被测物体表面,进行分析,实现现场定性和定量测量。三、结果判定(一)放射性超超标的判定。经现场排查后,做出如下判断 :1. a值大于或等于0.04 Bq/ cm2;B值大于或等于0. 4 Bq/ cm2 为放射性超标;2. 丫值大于或等于1必v/h的物质,为放射性超标;3. 检出中子,为放射性超标。根据核素分析结果,结合现场检查,初步判定核素性质。 (二)可以排除涉恐事件的情况。1. 有合法手续(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进口许可证)的放 射性源、放射性物质,经严密的铅防护(中子放射源

11、用水或石蜡 封存),符合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的登记放行, 不符合标准的移交环保部门处理;2. 有合法手续(供货商提供的放射性检测报告或核素分析报 告及接收方提供的营业执照)的含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矿石、石材 等放射性超标的货物;3. 有证据表明入境人员因接受过放射性药物检查或者介入放 射性治疗;4. 入境人员携带的荧光表、指南针等日常生活用品;5. 入境人员携带的少量有明确用途的矿石、添加剂、装饰用三)不能排除涉恐事件的情况。1. 无合法手续或无法说明正当用途的放射源或核材料;2. 以隐蔽方式携带企图偷运入境的放射源或核材料;3. 不明原因的放射性物质泄露或扩散, 造成环境或物

12、品污染的;4. 获取相关的核辐射恐怖袭击信息或有证据表明恐怖分子将 实施核辐射恐怖袭击信息。四、现场处置(一)一般处置。对于现场排查、结果判定能排除涉恐事件的放射性超标,根 据情况移交相关部门处理或登记后放行。(二)应急处置。经结果判定不能排除涉恐事件的,以 0.1mSv/h 为界线,向四 周扩展 6 米,划出放射性安全警戒线,设置警戒标志。立即报地 方反恐部门,同时启动相应的涉恐预案。第三部分 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一、监测准备(一)人员准备。现场查验及处置人员应具备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检测、防护 和处置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方案和相关标准,经过专业培训,能 够熟练掌握生物有害因子的防护、监测和排查

13、方法。(二)物品准备。马鞍山检验检疫局应配备必要的监测、检测设备,以及防护用品和其他保障用品。二、现场监测与排查(一)人员防护。 检疫人员对可疑或夹带可疑生物战剂的入境人员、货物、交 通工具、集装箱等实施监测、排查、处置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1. 防护原则。 物理防护根据不同的工作环节、工作场合,采取不同的个人 防护。A级防护适用于发生可疑生物涉恐袭击事件应急处置需进入 污染区的处置人员。 B 级防护适用于发生可疑生物涉恐袭击事件应 急处置需进入半污染区的处置人员。 C 级防护适用于日常现场监 测、发生可疑生物涉恐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清洁区的处置人员。2. 三级防护内容。A 级防护:背正压式空

14、气呼吸器, 着气密式防护服、 穿防护靴、 戴防护手套。B级防护: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戴防 护眼镜、防护口罩或半面罩呼吸器(离开污染区后更换) ,戴乳胶 手套、穿鞋套或防护靴。实施现场处置后应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 毒。C 级防护:戴 16 层棉纱口罩(使用 4 小时后,消毒更换) , 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乳胶手套。每次实施防治处理结束离开现 场前,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3. A 级防护标准防护器材的穿脱顺序。 9 1)穿戴 A 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1)确信防护服已经目测和空气压力测试无任何问题。(2)取出所有可能影响或损坏服装的物品,并脱去鞋子。(3

15、)将裤腿套在袜子里。(4)准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步骤是: 检查气瓶压力,打开气瓶阀,观察压力表,压力低于 200 巴 时不要使用。关闭气瓶阀,缓慢移动供气阀上的黄色按钮放气,观察压力 表读数在 50-60 巴时报警笛是否会响起。将气瓶阀向下背在身上,拉进腰带和肩带,打开气瓶阀 2 圈以上。(5)坐好,将双腿伸入服装内,穿防护靴,站起并系上防护 服内腰带,内置腰带可调节服装合身状态。(6)将面罩戴在头上,拉紧头带,然后用手掌堵住面罩进气 口吸气,检查面罩是否带好。将供气阀安装到面罩上,听到咔塔 声音即可使用。(7)将手臂伸入袖子里面, 将头套在防护服里面, 拉紧拉链, 然后用门襟盖好,同时,助理协助人员帮助检查拉链是否完全盖 好,供气管是否牢固,服装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2)脱除 A 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 首先到洗消点对穿戴的防护器材进行洗消,洗消后依次脱掉 防护靴、防护手套、气密式防护服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4. B 级防护标准防护器材的穿脱顺序 10 1)穿戴 B 级标准防护器材顺序: 首先戴呼吸防护用具(防护口罩或半面罩呼吸器) ,然后戴防 护目镜,带第一层防护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使第一层手套包 在防护服袖口内,穿防护靴或靴套,最后带上第二层防护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