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47351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方案学校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方案今年是我校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一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石校长的直接指导下,在人事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我校教学、科研、博士点建立、更名大学、高程度教学研究型大学建立等重点工作,以 “师资队伍建立”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施行人才强校工程,获得了人事工作的新打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的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一、坚持学习 强化作风建立全处同志坚持学习国家党政方针政策,学习省、部水利工作精神,学习校庆省、部领导讲话、学习人事制度改革文件。坚持用方针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根据

2、人事工作政策强的特点,用文件精神及思路创新破解难题;在内部管理上,健全制度与监管机制,团结协作、集体决策,做到政务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全处同志大局意识、效劳意识、奉献意识不断加强,作风建立促进工作创新屡建成效。二、人才队伍建立工作一人才引进。从*年元月份至今,继续指导、配合院系及各相关部门,贯彻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克制经费短缺的困难,带着院系、南上北下,去招聘、赴高校,不辞劳苦,积极引进人才。最后,党委会研究七批,共145人,研究通过117人,其中博士74人,正高5个,副高6人,硕士30余人。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较多,且个体情况不一,调入人员受到上级办事程序上的限制,手续繁杂,人事处

3、积极协调克制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年共报到113人,博士73人,正高10人,副高11人, *年聘任讲座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兼职教授1人。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快速处理手续,进步效率,尽量为引进人才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便利。及时办理113名新进人员报到、登记、编入信息库等手续。二完成省级特聘教授聘期考核及新任期的续聘工作。经过努力争取,周振民教授续聘为我校水文水资学科特聘教授。三、人才培养工作针对青年老师教学经历缺乏,教学技能缺乏的特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一)新进老师继续加强岗前教育及拓展培训。为使新老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年8月,在石校长的直接指导

4、下,人事处第二次组织了103名新进老师的岗前培训,朱海风书记及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负责人、老老师代表做了精彩报告,带着参观校史馆,新进老师很受鼓舞,并在培养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理解学校规章制度、掌握教学技能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办理了50多名老师硕、博士学位攻读、出国访问等工作。四、职称工作职称申报、评审工作获历史打破:(一)今年由于申报人数增加,使工作量增大,高级职称申报人数共有160人,通过资格审查152人。其中正高27人,副高125人。中级申报人数共计56人,其中老师系列46人,非老师系列10人。(二)按照党委要求,围绕师资队伍建立,优化职称构造,想尽方法争取我校高级比例等级,

5、争取高级职称指标,获得审批正高30人,副高80人,中级130人的好结果,这在全省高校相比照例最高。(三)精心组织评审过程,严格按照“一公开、二展示、三考核、四评议、五监视”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专业技术职务构造比例审核、指标分配工作和各级各类职称的推荐、评审工作。我校共推荐外出评审副高级职称人员77人,正高级22人。经过教育厅专家评审,共有76人通过副高级职称评审,21人通过正高级职称评审。经学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我校共有38人通过中级职称评审,高级职称通过人数再次获得历史性打破,为我校博士点建立、更名大学、高程度教学研究型大学建立提供重要支撑。(四)争取副高级评审权。人事处已准备好审批申请

6、,因今年是只增加评审学科不增加评审点而推至明年。五、岗位设置工作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是今年河南省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它是推进聘任制度、工资制度改革、实现“由固定用人向聘任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两大管理方式转变,激发事业单位开展活力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高度重视与精心领导下,根据省人社厅、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我处牵头、协同全校各个部门,上下齐心协力,此次共首聘1542人。由于整个方案制定前,调研充分、业绩摸底、报岗预测数据较准确。起草方案时,文件框架体系设计合理、上岗条件定的比拟客观。又经屡次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地认真讨论,教代会上顺利通过,比拟客观地反映了广阔教职工的意愿

7、,系统地贯彻了上级改革的精神,表达学校开展改革的正确导向。这些工作为整个方案的顺利施行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按照河南人社厅规定的时间,我校圆满完成全校岗位设置工作,受到教育厅、人社厅好评。六、高层次人才的合同管理与考核工作(1)对引进和我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兑现待遇的人员,认真签订合同。实行合同期目的管理,明确合同期内的岗位职责和聘期内的工作任务。(2)配合科研处对全校到期的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启动合同进展了验收考核。七、完善规章制度在内部管理上,对人事招聘、职称评定、工资兑现、档案管理、常务办公流程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警示大家,编成通俗易记的歌词,人手一份,记在心中。学校层面,根据学校住房情况

8、及各类专业人员的供需情况,修订人才引进政策;制订特岗人员管理与聘用方法,建立灵敏用人机制;根据职称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职称文件,研究制定科学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政策措施。已经进展两个轮次的讨论,细化评价标准,现正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征询意见。在全校上下的充分讨论后,争取职称评审业绩成果量化标准早日出台。八、工资、津贴发放,高层次人才待遇兑现工作(1)在做好全校职工工资发放的同时,认真及时落实上级工资改革的文件精神,快速准确地发放各类临时补贴及奖励工资。(2)年终配合岗位设置工作,正积极做好省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人事处同志任劳任怨,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不辞辛劳,按时完成绩效工资

9、发放任务。(3)校内津贴,面对出现的新情况,采取预发措施,节假前按时发放。(4)对引进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发放、住房安排等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九、办教工实事,解决老师子女入学千方百计克制协调组织我校职工子女在文化路三小、实验中学(初、高中)的入学,新近人员子女的转学工作,尽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应局部老师要求,正努力东区小学入学的增校问题。十、编制外用工标准管理工作为保护学校及编制外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贯彻劳动合同法。起草制定合同、签订合同,联络购置保险,正在做400余人的编制外用工标准管理工作。十一、档案管理、聘任工作办理职称英语与各类考试、发放职称聘任和各类

10、资格证书工作;做好职称文件归档工作;做好职称职务晋升待遇落实工作;攻读学位手续办理、学籍入档工作完成入编工作、所有人事信息变动的档案整理工作等;离退休人员各类手续签转工作。十二、数据信息及全员考核等工作完成校全员考核工作,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协助工会住房工作,完成上级要求上报和兄弟部门需要的人事信息统计工作;学校交给的校庆、文明单位申报、校史编写、外校调研等其他工作,工会活动、分房工作。*年结语:*年已成为过去,人事处获得了一些成绩,是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兄弟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人事处深表感谢,但我们的工作也存在许多缺乏,效劳的力度还不够,到院系调研的次数较少,老师情况理解不

11、深化;因经费问题,到校外招聘的次数较少。请各位领导及老师多提珍贵意见。以便在*年人事处工作中不断开拓新场面,为学校的开展做出应有的奉献。*年初步打算:根据学校*年工作要求,拟方案完成以下工作:一、加强政治学习与作风建立:坚持学习国家党政方针政策,贯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加强迫度创新,加强作风建立,开拓进取,走在改革的前列。二、按照河南省的工作部署,做好岗位的调整工作,岗位聘任的落实,尤其是合同签订与管理工作。逐步推进按岗聘任,推行合同管理,完善岗位进退出机制,积极完善保障体系。三、坚决不移推行全员“目的考核”,建立合适我校校情,注重不同岗位差异、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有效、和谐、充满活力的

12、鼓励机制。四、紧随岗位设置改革,做好根本工资,绩效工资落实及津贴改革。五、贯彻“人才强校”战略。(1)强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立。注重利用省与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几个博士点建立学科,指导、辅助院、系,走出去引进“省级特聘教授”、“中原学者”、“百人方案”、及以上层次的人才总数不少于3-4人。争取在高端实现打破。(2)“借智”校级以上“特聘教授”10人(针对不同情况,聘任时有区分签订不同协议,一是灵敏协议,一是有高级别论文、著作、工程及奖项等硬条件的合同协议,考核期可延至2-3年)。(3)重点在省级重点学科及主要实验室引进有较大开展潜力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带头人及专家教授,不少于19人。(4)坚持高

13、层人才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协助院系完成引进方案,博士不低于100人,正高不低于10人。(以上数据是人事处初步建议,详细数据需和院系有关部门协商,报学校决定后而定)六、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工作:(1)加强青年老师培养。进一步实现师资培训由根底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向更新知识、全面进步老师素质的继续教育转变。在保证管理、教学、科研正常进展的前提下,积极落实教育法、落实省部共共建协议,拓展管理人员、老师及其别人员的继续教育。促进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术前沿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才能和开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开展的优秀人才梯队。(2)拓宽在国内外进修或做访问学者的渠道,加大选派

14、中青年骨干老师出国研修力度,进一步增强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立对外学术交流基金,学校每年在50岁以下中青年骨干老师或学(科)术带头人中,特别是在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老师中,选拔20名左右优秀老师,到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以上人选优先在近两年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人员中选拔。(3)试行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术交流制度,每年选拔5名左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国内著名大学一流学科进展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以上人选优先在近两年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人员中选拔。(4)每年选拔30名左右的骨干老师,特别是青年骨干老师到水利部、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企业、基层针对性

15、锻炼。(以上数据是人事处建议,详细数据需和院系、有关单位协商,学校决定后而定)七、继续改革职称评定工作:(1)在职称评审数量上继续加大晋升力度,各职级数目不低于去年,优化师资队伍构造与层次。(2)改革评审制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改革评委组织,标准评审程序,量化业绩条件,促_审业绩公平、公正。形成良好的业绩导向。引导老师与学校事业科学开展.(3)申请副教授级别评审权。八、加大对“引进”和“引智”人才的合同管理。促进院系用好高端人才。九、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主要有人才引进及稳定政策;职称评审政策;岗位设置与工资政策;目的管理政策。十、做好效劳工作,创造窗口形象,创造效劳环境,针对不同情况,单列“效劳特区”。十一、解决好子女入学问题。十二、完成学校交给的其他工作。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