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69028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中心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种方案 二零一七学年度目 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四、教师基本功三年达标实施方案五、教师评价方案六、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七、课程设置及学科评价方案八、语文学科评价方案九、数学学科评价方案十、艺术学科评价方案十一、体育学科评价方案十二、期末评价及考试方案十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十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十五、集体备课计划(第一学期)十六、集体备课计划(第二学期)十七、校本培训计划(第一学期)十八、校本培训计划(第二学期)十九、校本教研计划(第一学期)二十、校本教研计划(第二学期)基础教育课程改

2、革实施方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1、发挥新一轮课程优势,将全面推广新课程改革打基础,努力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努力提高各科整合目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

3、与合作的能力。2、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二、实施的主要内容。1、运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及相应的教材,通过实施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实践经验。2、课程研究的管理与开发。小学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通过参观、调查、种植、养花争当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手工、小制作、绘画、语言交流等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发展特长,宣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三、实施的范围。在校所有年级。四、实施步骤与措施。(一)实施的准备阶段。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2、成立实施组织机构和培训小组。3、扩大宣传,引起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4、实施教师通读

4、教材、课程标准、集体备课。(二)实施阶段。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8年9月在我校实施。2、从小学一年级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试用和新教材试教。3、实施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4、由校长牵头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探究工作,运用多种方法,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评价,建立一套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5、写出阶段性实施研究工作总结、专题论文。五、总结阶段。1、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进行形成性、终结性测评。2、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构建新课程体系,具有我校特色的主体创新活动、研究结果和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六、实施的组织机构。(一)领导小组及职责。组 长:杨晓红副组长:胡兴雨 石仕平组 员:

5、马萍、吴远忠、王习朱、王正江、王贵友、王明强、 肖大相 潘雨辰职责:1、“课改”宣传,组织教师培训。2、制定“课改”实施方案。3、组织实施并指导课程改革。4、组织指导综合性实践活动。5、为“课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工具。6、“课改”工作的实施管理与总结。(二)指导课题组成人员及职责。组 长:石仕平副组长:王习朱组 员:谢礼红 肖大相 马萍年级课题成员:学科: 语文,成员:谢礼红 马萍 数学,成员:蒋秋荣 王君美; 艺术,成员:各班班主任; 体育,成员:肖君 严明雄 英语,成员:胡玮 蒲娟 曹远凤 品德与生活,成员:吴才云 综合实践,成员:各班班主任。历史,成员:胡胜萍职责:1、进行“课

6、改”培训。2、制定“课改”实施计划。3、进行“课改”研究作为教研重点,取得成效。4、进行阶段性“课改”总结。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为了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校安排教师参加组织培训,但也充分认识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一定要重视校本培训,使新课程历年渗透到各年级个教学之中,要用多种培训渠道、倡导平等交流、参与是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传统的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进行校本培训,加强集体备课,进行交流,其具体做法如下:1、鼓励教师学历达标培训,再培训期间学校尽量给予方便和支持。2、积极参加“课改”各种形式的培训。3、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的新

7、动向。4、组织教师加强“课改”理论学习和专业性知识学习。5、改变叫法,教学有创新。6、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出新课程教学的体会、论文等。7、建立教师培训评价制度。8、积极参加县级和学区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校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积极稳妥、有条不紊的搞好我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确定试验步骤实验准备阶段成立“课改”临到小组及组织机构、培训小组。实施阶段:各年级各学科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试用和新教材试教工作,并进行流动实验。扩大实

8、验阶段:在认真总结试教经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班级使每位学生都走进课堂。 二、健全组织领导:以校长为“课改”实验推广小组组长,亲自挂帅、指导和参与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三、抓好教师培训:在准备阶段,学校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进行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四、加大宣传力度我校通过版专栏展报进行“课改”宣传,将每年的三月、九月定为课程改革的宣传月。 五、组织好教学实验 教师必须按计划进行紧张的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新理念,用好新教材,李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课改评价制度:课改的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制定好学科评价方案。

9、七、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至六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使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活动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基本特点。我校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师基本功三年达标实施方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

10、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二、实施的主要内容。1、在评价功能和评价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仅仅是筛选和甄别的工具。2、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方式上的评价,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3、形成整合性、发展性评价机制。三、实施要求。1、学校、班级、老师结合实际制定评价方案,在目标的指引下,以明确评价内容和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学校选定了的学生学习目标有学科学习和一般性发展目标。2、分两个阶段:

11、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别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大部分。从不同阶段和发展层面上展开评价,对评价材料、过程、方法、结果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库。3、 从学会学习的技能、思考和推理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四、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不同渠道,在不同层面展开一定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五、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综合评价,这一点就要求班主任在沟通和调研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做好工作。六、在评价动机上以事实为依据,多褒奖、多改进,整合信息,建立学

12、生评价档案袋。教师评价方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此方案。1、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凝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3、教学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应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它能力的发展的现状与需求,

13、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4、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引导学

14、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二、实施的主要内容。1、在评价功能和评价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仅仅是筛选和甄别的工具。2、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方式上的评价,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3、形成整合性、发展性评价机制。三、实施要求。1、学校、班级、老师结合实际制定评价方案,在目标的指引下,以明确评价内容和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学校选定了的学生学习目标有学科学习和一般性发展目标。2、分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别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大部分。从不同阶段和发展层面上展开评价,对评价材料、过程、方法、结果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库。3、 从学会学习的技能、思考和推理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四、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不同渠道,在不同层面展开一定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五、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综合评价,这一点就要求班主任在沟通和调研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做好工作。六、在评价动机上以事实为依据,多褒奖、多改进,整合信息,建立学生评价档案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