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46806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重力均衡和均衡异常、均衡问题的产生经过上一节介绍的各项改正后,所得完全布格异常应当很小,即仔细消除起因于高度和 可见地形影响之后的观测值,与正常值应当相差很小。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广阔的地区,布 格异常显示出系统的与地形的相关性。在山区的异常值往往是负值,并且山区地势越高,异常值下降得越严重。大约每上升 1000m,要降低12mm/s2。而在海洋地区异常值是正的,并且海水越深,异常值上升得越 厉害,大约每加深1000m,要提高24mm/s2。是否是地形改正过了头?经过反复核实, 所用公式和数据没有错误,所得结果也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这种高区负异常和低区 正异常的现象是可以肯定的。上述

2、异常的存在只能意味着在高山地区下面的岩石密度小于平 均密度,而在海洋盆地下面的岩石密度则大于平均密度。这是一种由地下质量补偿地球表面 形态原理的例证。应该指出,这种补偿原理远在采用重力的详细测量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质量补偿观 念的最早提出者,应是16世纪时“天才的直觉”达芬奇。直到18世纪,即1746年布格 才得出同样的结论。然而,关于山下面的质量补偿的明确概念,以及地球怎样支配如此巨大 地质体的解释,直到19世纪50年代,根据在北印度大地测量资料对喜马拉雅山附近的垂线 偏差进行认真分析后才形成的。在高山附近,重力场方向应该是地球基本场与高山引力场合力的方向。1854年英国人普 拉特(Pra

3、tt)在喜马拉雅山附近,根据地形计算,估计垂线应有8(角秒)的偏斜。但是, 实测只有5在图7-3中,A是由于山的质量引起的理论偏斜,B是实测的偏斜,而C是不 偏斜的标准位置。ABC由于山的峻引应咧I凰的理絶馆料 B实测酣偏斜,国为山權存在偏斜诚少C -不偏躺的柚丘标准位賈、图7-3由喜马拉雅山引起的垂线偏斜为了解释这些观测结果,曾经提出两种假说:一个是艾里Airy)假说,一个是普拉特 假说,。两种假说都是以山下质量不足为依据。按照1855年艾里假说,喜马拉雅山有山根,山越高则山根贯入较重的基层应该越深。如果基层的性能像流体一样,并且较轻的山岳物质有点像冰山浮在水面上那样浮在较厚的流体 基层上,

4、则上述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补偿深度是可变的,而且像是真实地面地形的镜象 投影(图7-4 (a)。按照普拉特假说,喜马拉雅山是由地壳柱体构成。柱体密度随地形高度而改变。因为所 有柱体的下边界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同一深度上,而且每个地壳柱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山越增 高,它的平均密度越小;反之,山越降低,它的平均密度越大。这个相同的深度,称为补偿 深度(图7-4 (b)。这两种假说的重要区别在于,普拉特认为地壳底面的深度一致,但密度随地面高度增 加而减小:艾里认为地壳的密度一致,但底面深度随地面高度增加而下降。但是,哪个合 理呢?补偿平面(a)址里車力均側黴式W普拉特亟力均榭槛式图7-4艾里和普拉特的地

5、壳均衡假说1899年美国地质学家杜通(Dutton),在讨论地球内部一定深度处的流体静压力时,第 一次引进“地壳均衡” 一词。地壳均衡的概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地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领域。但是,关于地壳均衡的具体模式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以后几十年时间,开展了大规模的大陆和海洋的重力测量,进一步肯定了布格异常与地 形的相关关系。例如,山区是大的负值区(如阿尔卑斯山,Ag为-110x105mm/S2)。海洋B区是大的正值区(如东大西洋,Ag为+270x10-5m / S2)。并且得出:布格异常大于80x10-5m/s2 B的展开区,可能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壳和(或)地幔有明显的密度变化。然而,由于重力

6、资料 不能唯一确定地下密度分布,因此,地壳均衡的具体模式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论证。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地震测7(请见第六章),可通过地震方法得出地球外层的 详细图像。我们已知,莫氏面是地壳与地幔之分界面,在此上下速度发生急剧变化(从6.5km/s 变到8.0km/s),根据速度与密度的一般关系,又根据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有明显迹 象表明这个界面也是一个发生很大密度差的界面(从2.9g/cm3变到3.3g/cms)。图7-5给出大 陆与海洋的折射地震研究结果。其中,标出地形、地壳厚度和布格异常,它们之间显示出极 好的相关性。不难得出结论,艾里模式与地震学结果一致。由莫氏面作为补偿面,恰

7、恰是地 形的一个放大镜影。毫无疑问,莫氏面首先反映出海洋与大陆的不同地形,在大陆内部,最 大地壳厚度位于苏联的科学院山脉;在海洋,最薄地壳厚度位于最深的海洋处,而在海岭和 海岛下面又趋向变厚。布格异常的数量,大致反映了低密度地壳的厚度补偿程度。j虬。均衡异常由力异常/10枷.内4叫L200 -U20O -J澳光利哑 丿非洲醫J珞尔JJI1HC - 相牙利 j 欧洲画邮枣西洋 大Bof 一矣协圧沟 砂利號亚一 WM利福尼亚 比基利踮理 西A平洋4050EU 图7-5重力异常与地壳厚度和地形的比较至此,较大的布格异常得到解释,并且肯定艾里模式是地壳均衡的基本模式。但是,细心的读者从图7-5会发现,

8、根据均衡改正而求出的均衡异常,有的地区补偿不 足,有的地区补偿过分,其均衡异常曲线有10-310-2m/s2的起伏。这表明在基本均衡的背景 上,允许有局部的不均衡。造成这种不均衡的原因,学者们的意见有分歧。傅承义认为:“地 球介质在极长期载荷下,和真正的流动有区别。地壳本身有一定弹性强度,因而局部不匀衡 是完全的,即是说补偿未必是完全的。这就仿佛船在水里,虽然全船的重量等于船所排开的 水的重量,但由于船本身有一定强度,船内的负荷还可以随意安排。4 意思是说,重力均衡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是阿基米德原理在地球最上层(岩石层与软流层)的应用。在补偿 深度之下,较弱的软流层会发生横向流动,对上覆岩

9、石层产生浮力,这是重力均衡部分。但 同时也应注意到岩石层自身并非刚体,它可以在重力与浮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弯曲、塑性蠕动 或者局部断裂,以应力调整方式参与力的平衡。这部分应属于非重力均衡部分。二、几种均衡改正和均衡异常1 普拉特-海福德均衡改正和均衡异常在1909年和1910年,海福德把普拉特的均衡平衡概念发展成一种方法。普拉特的均衡 平衡概念如图7-6所示。其中,地面高程越高,下伏的岩石层密度越低。对于海洋,情况正 好相反。设从海平面计起的补偿深度D (般假定100km,严格说是113.7km)之上,竖立 着若干柱体,各个柱体的重量相等,即柱体底面积上的压强相等。地ifti高祥km誨水IK度1.

10、027 cm图7-6普拉特-海福德重力均衡示意图对于陆地,取其海拔高度为h因此该柱体的高度为D + h,设密度为Ph。另取海拔高 度为零的正常柱体,高度为D,密度为p0。根据柱体重量相等的关系,可得P 0 D = P h (D + h)0h从而求出陆地柱体与正常柱体的密度差p :Ap = ph -p0 =-h/(D + h)p0(7-20)h 00对于海洋,设海水深度h,海水密度P海,该柱体包括一段水柱和一段岩柱,岩柱密度可 取p。同样利用重量相等的关系,可得hp0D = ph(D - h)+P海h由此求出海洋柱体与正常柱体的密度差xph:Ap,= Ph,-P0 = h/(D-h)(p海p0)

11、(7-21)显然,从陆地的密度差公式和海洋的密度差公式可知,前者Ap 0。若 取p1.027g/cm3, p0=2.67g/cm3,可得Ap,/Ap =-0.615。它表明在海洋下面反山根的剩余质 海0量,均为高山下面山根亏损质量的61%。为了获得普拉特-海福特均衡异常,需要在布格异常的基础上进行均衡改1R又称补偿改 正)。补偿改正Q)往往与地形改正61)同时进行。实际改正工作,是使用一套规格化的 环带。在29km以内,采用平面公式进行地形改正和补偿改正,在29116.7km之间,要 考虑地球曲率做一些小的校正;在更远处,需用球面公式进行地形和补偿改正。关于地形效应和补偿效应,可从图7-7看出

12、两种效应的对比情况图中取陆地高度为1km 和3km,分别给出环状地形质量所产生的垂直引力(地形改正)和补偿质量所产生的垂直引 力(补偿改正)地形效应靠近测点比较大,远离测点比较小;然而,补偿效应与此相反,靠 近测点比较小,而远离测点比较大。这两种效应在15km处大约相等,总改正量可达10-3 10-2m/s2。r/km图7-7地形效应与补偿效应2 艾里-海斯坎宁均衡改正和均衡异常在1924年和1938年,海斯坎宁把艾里的均衡概念加以发展,成为易于确定均衡异常和 计算山根和反山根的方法。艾里的概念如图7-8所示。海斯坎宁所发展的方法,其要点是: 补偿直接在地形下面,因而是局部的;取地壳(密度为2

13、.67g/cmO浮在地幔(密度为3.27g/cmO 介质上;取某厚度(T)为地壳的正常厚度,在此厚度时不存在质量补偿问题,即地壳不“插 入”地幔。tAP = hpo这里p0为地壳密度,Ap为地幔与地壳的密度之差。上式表明,高为,密度为P0的柱体, 由厚为t、密度差为Ap的山根来补偿。由此可得了 2.67 了 . ._7h =h = 4.45h0.6对于陆地,若地形高度为h,其下部深入地幔介质深度为t (山根),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可得(7-22)t吕P由此可知,山根是陆地高程的4.5倍。对于海洋,设海水深度为h,反山根厚度沏,将符合以下关系仏P 二(Po P海)h上式表明,高度为丹、密度差为P0

14、- P冶的柱体亏损,由厚度为T、密度为Ap的反山根来补 0 海偿。由此可得(7-23)2.67 1.027 t = (p p )/Ap =h = 2.73h0 海0.6由此可知,反山根是水深的2.7倍。-10-20-30 -Y0 -旳-60 一-70- 懦度km图7-8艾里-海斯坎宁重力均衡示意图无论陆地还是海洋,它们的补偿都是建立在等压条件的基础上。等压线的深度一般取与 地球上最高峰(珠峰)相应的补偿深度处:珠峰高度h 8.8km,代入式(7-22),求出山根 厚度t 4.45X8.8=39.2kmo如果正常的地壳厚度取T -32km,则等压线的深度为+ T -71.2km, 通常取70km

15、。应该注意,陆地的地壳厚度为T + h +1,海洋的地壳厚度为T - h-1 o海斯坎宁利用地形质量(AM )与补偿质量(AM )相等的条件,写出全球性大尺度的1 2补偿厚度t和t的公式(推导中用圆锥体公式。对于陆地,设地形质量和补偿质量分别为40AM1=np sin2 -(r + h)3 一r33 2AM 2=-nAp sin2 0 (r T)3 r (T +1)332利用AMi =AM2关系,展开后保留二次项,得:t = Xh1 + 2T (九 + 1)h/ r + (2T + Xh2T + (X + 1)h/ r 2(7-24)+ T (T + Xh)/r 2 (尢2)h 2/3r 2式中,X = p0/Ap = 4.45 ; T为正常地壳厚度(32km); r为地球平均半径(6371km)。对于海洋,采用类似方式,可以得到:t =叨1 + 2T (卩 + 1)h/ r+ (2T yh)2T (卩 + 1)h / r 2(7-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