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评价体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467888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评价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评价体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1331课堂研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 广州市生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第一部分 评价体系说明一、构建本评价体系的背景及意义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虽是教育教学的常事、常态,但如何评价,评价什么,大有讲究,不仅涉及课程的改进、活动的组织,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起着导向的作用。一种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会使课程计划的落实得到有效的引领和影响,将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评价的支撑和保障。事实上,正确科学的评价,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生产力。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

2、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生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使评价产生正能量,关键是准确、科学,因为评价既是检测的结果,也是改进的过程,因此,评价需要坚持一种正确、科学的评价观。我校构建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既是评价方法、形式的改变,也是评价内容、机制的创新,更是教育、教学的转型。1.构建评价体系是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科学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可以引导教师、家长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丰富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学校开展全面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活动,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构建评

3、价体系是探索实施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的需要。2013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改革教育评价的意见,旨在通过评价这一杠杆撬动应试教育的顽疾,推进素质教育。 3.构建评价体系是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保障。构建 “标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提升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4.构建评价体系是有效推进我校“研学后教”的保证。“研学后教”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观念更新、积极性的提高、水平的提升,都需要评价来调动。二、本评价体系的目标、原则及基本条件 (一)目标 1.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新

4、型、绿色评价观念; 2.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个性发展;3.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通过评价,促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进行; (二)原则1.发展性原则。本评价体系要以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科学地评价师生的发展水平,关注师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每一位师生明确自己发展的努力方向。2.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要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评价,使发展过程都得到优化。3.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必须面对全体师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激励评价对象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三)基本条件1教师需要树立自觉评价意

5、识。教师的自觉评价意识是实施评价的关键。一线教师要把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自觉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评价行为。教师如能将不自觉的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评价行为,就不会把学生评价作为“额外”负担。2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教师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也是实施评价不可或缺的条件。如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实验法以及数据统计与测量等都是评价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3教师需要将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评价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将评价孤立于教学之外的操作方式,采用评价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策略,评价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评价的过程,以提高评价的可行

6、性,减轻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的工作负担。三、本评价体系组成部分 (一)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系统 1.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 2. 学生学科素养评价。 (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 1. 教师“研学案”研发能力评价 2.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三)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项目第二部分 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一、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一)评价标准1.小学1-2学龄段及其目标儿童在此阶段,知情意行的发展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局限性。例如观察力方面,大部分孩子属于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阶段,只能看到单个对象或对象的某个方面。注意力方面,以无意注意为主,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上课坐不稳,作业不认真,任务经

7、常忘记等是常见的现象。这和儿童神经系统内抑制功能发展不完善和训练不够都是有关联的。儿童的记忆是在成人的要求和训练中发展起来的。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在此阶段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效果逐年提高。但是有意记忆的使用数量和质量的发展速度都比无意记忆要快,有意记忆的效果比无意记忆效果好。机械记忆的使用频率远高过理解记忆,因为理解力差,缺乏记忆方法。低龄学童的想象在教师等的干预下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逐年发展。思维活动中,具体形象性和抽象逻辑性都有表现,但是在不同的学科中,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不同。因此,此阶段儿童的总体发展特征便是具体、形象的感知觉与较为薄弱的意志力,粗放型行为

8、多过精细化动作。类型第一学段(1-2年级)注意力能够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具及教学方法产生兴趣;上课时,在一定时间内不东张西望,不做小动作,不与他人说话,不随意在教室走动;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教师所讲授的学习内容上;意识到集中注意力对学习的积极作用。记忆力尝试借助图片,记忆物体的名称、颜色、形状等;能够识记简单的字母、数学、单词等;能够背诵有韵律的儿歌、口诀、诗歌等;通过练习记住简单的汉字。观察力 够在直接观察物体的条件下,观察到事物比较直接的特点,比如颜色、形状等; 可以看到单个的事物,或者单个事物的某个方面; 初步学会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可以直接观察的空间联系; 能够看出

9、汉字的明显差别。想象力 尝试围绕固定的主题或中心进行想象; 较多地按照事物的顺序进行形象,减少想象的片断性、跳跃性; 逐渐减少想象中的模仿性,增加创造性成分; 能再现事物的一些轮廓。理解力 能从事需要少量的思考来理解事物的活动; 能理解比较具体的词语、公式等; 能从表面、局部理解事物,并尝试着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理解; 能初步理解因果关系、矛盾关系。思维力 能在直接接触事物、模具或图形的条件下对事物进行较简单的分析,获得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 能通过直接得到的条件进行简单的推理; 初步可以对自己熟悉的具体事物进行一定的分类; 能学会最初的左右概念; 能够初步认识到客体间的因果联系; 能够掌握一些简单

10、的反义词; 能认识到特定事物的大小是恒定的。规划能力 能够学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课后能够及时的完成教师的作业。总结能力 无明确的总结意识要求,能够初步学会整理学习活动的结果即可。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初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能够初步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即问题。交往与合作能力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信息能力 能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收集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 能够借助字典等简单的工具书帮助学习。实践与探究

11、能力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结合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应试能力 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知道考试前需要认真复习; 可以在教师的提醒下准备考试用品; 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考前复习; 初步了解考试的基本方法。学习兴趣 能被趣味性强的学习材料所吸引; 能将注意力较长时间的集中在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材料上; 初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 开始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 能在教师督促下完成课外练习。学习态度 初步认识学习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初步体会到与学习对象接触的愉悦感

12、; 可以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 可以在教师监督下参加学习活动。学习习惯 初步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习; 具有按时上学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具有正确的看书、握笔的姿势; 具有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意志力 能够初步认识到他人为自己设定的目的和任务; 在他人监督下能坚持一定时间的行动努力。成就感 在顺利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感到高兴; 能够形容自己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的高兴的感受。2.小学3-4学龄段及其目标儿童在此阶段,知情意行方面都有所发展。例如观察力方面,大部分孩子属于因果联系阶段,可以通过感知推知事物的因果联系。注意力方面,孩子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从成人强迫逐渐变成了自

13、觉的注意活动,儿童开始能够用出声语言调节自己的有意注意。中年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一方面与儿童大脑成熟有关,另一方面与教育训练分不开,所以,不同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发展是有明显差异的。儿童的记忆逐渐以机械记忆占优势发展到以理解记忆占优势,其转折点是小学三年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方法的数量和使用效果提高,加上教师的传授和指导等,儿童更多地使用理解记忆。学龄儿童的再造想象随年龄不断增长,再造想象的速度加快,其表象更加符合知识所要求的内容。并且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儿童表现的不断丰富,儿童想象中创造性的成分越来越多,从三四年级开始,小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自己创造加工的痕迹。这种创造

14、想象既和教师有意识培养有关,也与小学生自身表象的丰富有关。小学三四年级是思维由具体形象性转变为抽象逻辑性的关键时期,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和培养,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成分中的抽象概括性成分能够逐渐占优势地位,且具备抽象概括思维的时间能够相对提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维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意志力方面,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总体比较差,表现为受暗示性与独断性,从三年级开始,儿童的受暗示性有减弱趋势,独断性逐渐发展;自制性品质在此阶段发展平稳。类型第二学段(3-4年级)注意力 初步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自觉做到认真听讲; 基本做到边听课,边记笔记; 尝试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

15、力,开小差的时候,及时纠正,不任其发展; 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较好地完成作业。记忆力 基本了解记忆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基本做到借助各种教具回忆所学的知识; 尝试运用反复阅读和识图记忆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记忆; 能够在老师与家长的要求与指导下,基本完成简单的识记任务。观察力 能够初步意识到自己的观察行为; 初步具有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经验进行观察; 掌握汉字之间的比较明显的差别,初步观察到汉字之间的较细微的差别; 领会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 能够观察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能够察觉到事物的多个特征。想象力 能较多地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有目的的想象; 适当的增加想象的创造性、复杂性; 使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更真实; 能在所理解的事物范围内,进行词的思维水平上的想象; 能再现比前一阶段更多的细节。理解力 能主要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