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6623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选练编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4)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C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答案】D【解析】我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只能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践踏和破坏,但不能说彻底破坏,故B项错误;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的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故D项正确。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的形成【名师点睛】

3、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形成,内阁本来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设立的机构,且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但皇帝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会威胁皇权,因此让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得以参政,地位逐渐上升,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宦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应加强,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现象。3、以下是河南内黄三杨庄西汉时期属魏郡繁阳县(繁阳西接内黄,今天内黄县的大部分地区属繁阳境)农村聚落遗址宅院分布图。该聚落遗址表明出当时A. 小农经济相对安定富足B. 自然村落聚居相对分散C. 重农政策得到较好贯彻D. 小农经济崇尚封建迷信【答案】B4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

4、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地理分布情况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北770%844.44%2943.29%1335.14%3320.50%8437.84%南330%1055.56%3856.71%2464.86%12879.50%13862.16%A. 政治中心南移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C. 经济重心转移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中心南移,并且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排除A;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会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行政区划的增多,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并不统一社会

5、也不安定,而王朝府依旧主要集中在南方,所以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稳定不能决定府的地理分布,故排除B;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应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南方的行政区划不断增多,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且在元朝以后中国在地方上一直沿用的是行省制度,并不涉及制度的创新,故排除D。点睛:本题通过不同时期府在那北方所占的比重不同来说明政治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南移的基本历程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的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无几差别,五代十国,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

6、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与此同时府的设置也是和这个历程相似,所以说政治是经济的表现5、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A.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C.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D.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答案】A6、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

7、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C.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D.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印刷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即可。7、1938年春天山西境内的中国政府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 山西战场率先进入战略相持B. 中共战术推动抗战战略调整C.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D. 局部战场因地制宜

8、坚持抗战【答案】D8(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统一战线【名师点睛】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

9、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受法律保护,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使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

10、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答案】B【解析】广告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答案为B项。1913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从时间上可排除A项;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成为国民共识”说法

11、绝对,排除;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经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D项。 【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等。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在广告宣传中的体现,广告的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精神日旺,思想日新”也反映出1913

12、年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追求新思想追求进步的社会潮流。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袁隆平杂交水稻【名师点睛】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的历史。京剧定军山拍摄成电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11、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

13、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A【解析】1917年初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发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尚未从理想变为现实,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还存有怀疑态度,故选A。BC都是题干中新青年这样回答的内容之一,因此不是对主要原因的正确分析;D是题干中新青年这样回答直接反映情况,属于表象而非原因分析。【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本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中国新

14、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学说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显然导致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这种认识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四个选项中与之对应的只有 A项。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

15、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的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由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解析】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