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6594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用地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2018年12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就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绩如何用、试题谁来命”发表了重要意见。作为国家考试命题机构的“掌门人”,姜钢主任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新观点,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1.高考是素质教育的正向指挥棒(不是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2.高考全流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盖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3.高考主要考查“4点4性12方面”(是内容、是要求、更是方向);4.高考后不仅要公布成绩,还将向高校和学生提供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2、或成为招生录取重要依据);5.高考命题教师队伍要完善学科机构(国家规定高中课程的学科教师都要有);6.成立高考内容改革指导委员会(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教育官员都参与);7.建设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将面向社会征集高考试题。上述观点可以说是对高考内容改革方向的“最新定调”,对于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考改革工作的基本

3、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任务有3项:完善考试内容创新考查形式丰富评价手段目标功能: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任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体系设计、标准建设、命题实践、成绩报告的高考全流程中。(一)高考命题的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二)高考考查的内容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4点)【解读】这4项考查内容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科素养。无论是2018年的高考大纲,还是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

4、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一、来看看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地理核心素养包括: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

5、者。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

6、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

7、、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素养名称内 涵表 现素养1: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素养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

8、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素养3: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素养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2)能够与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

9、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三、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四大核心素养水平均划分14级(三)高考命题的要求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4性)【解读】第一,强化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增强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第二,强化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

10、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第三,强化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8年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第四,强化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

11、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四)高考命题的方向(12方面)1.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2.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解读】信息加工能力被放在第一位予以强调,对我们的启

12、示有两点今后高考试卷的信息量(文字、图表)将不断增大今后高考试卷中的文字、图片包含的信息,读取的难度会不断加大3.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解读】把对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列入高考的参考范围内。目前高考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只有各科目分数,对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不够、利用不充分。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就必须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在高考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架构的内容设计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

13、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直观统计图具有4大功能:向学生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高中提供群体评价数据;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直观统计图的目的:对学生和高校而言,今后高校录取学生,凭借的不仅仅是几科成绩,而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高校将依据这份报告,判断学生是否符合进入本校学习的条件,以及是否满足某个专业的培养要求。对高中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可以为提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科学评价导向作用。在学科、专业齐备的前提下,认真遴选并建立命题教师数据库,以满足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考查要求,促进高考考试内容更加贴近高中教学改

14、革新要求。【解读】目前的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教研员)。三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学科命题组组长都是大学教授。教育部考试中心有一个专家库,为了保持高考试题的稳定性、连续性,专家库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人不多。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每年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主),充实进命题专家库。为什么高考命题人要以大学教授为主?这是因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又引导着高中教学。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教研员作为高中教学的

15、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有太强的主观性。那么,哪些大学教授和高中教师,可以成为命题人呢?标准可概括描述为“一优三非”: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或研究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三非:1非:指的是高中教师不能是高三课任教师。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命题中。2非:指的是不能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3非:指的是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教辅资料等工作。吸收优秀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对命题工作进行指导,使命题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人才选拔需求。【解读】为加快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成立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是来自全国高考命题、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修订、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规范性要求都很高。完成这项工作,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智力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各界专家学者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揭秘“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机构名称: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