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465114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75号卷及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文档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得问题。(5分)生活如旅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更好地( )生命的美好,觅得怡心的美景。享受思考的乐趣,就要让思考绕过一道弯,多角度( )那难得一见的美景。只有多角度思考,才能观察事物之全貌,品难见之美景。关于人生,我们不妨多角度思考一番:我们也许不是最美丽的,看可以是最可爱的;我们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可以是最勤奋的; , 。这一切表明,角度犹如思考的魔方。(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备选词语:A、品味 B、 品位 C、 观察 D 、观赏(2)根据上文,在文中的横线处仿写句子。(3分)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

2、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1)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2) ,一览众山小。 (杜甫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5)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6) 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用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句子是 , 。(7) 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两句诗是: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经过我省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江苏。B.国家森林公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

3、真是美不胜收!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情不自禁地笑了。D.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B中央音乐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家。C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汉字,不要滥用繁体字,否则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5、名著阅读。(4分)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1)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

4、键的行动步骤。(2分)(2)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2分)6、清明是我中华子民祭奠祖先缅怀先祖的日子。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随着时代发展,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4分)材料一: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材料二: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

5、,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材料三: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二、理解感悟(6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78题。(5分)登岳阳楼 望洞庭杜甫 刘禹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潭面:指湖面。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7、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8、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

7、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注释】今:若,如果。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贤者

8、能勿丧耳( )予子冠履( )必不为,何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万事莫贵于义也。11、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A B C D12、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4分)【甲】文用“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用“ ”论证了

9、“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三)阅读不要活在新闻里,回答1316题(共10分)在开始这个题目之前,不妨想想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许多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甚至大屠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而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然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人们生儿育女。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地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些官员腐败了,侵占了大量民脂民膏;某地又发生了屠杀婴幼的惨案,而

10、此前其他地方的相同罪恶早已经令人发指;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天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这世界、我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么?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人得学会积极生活,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就个人而言,如果你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并由此得出一个“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就政府而言,同样应该具有的媒介素养是,负面新

11、闻并不构成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投以同情之理解,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去搞管理,去执政,难免脱离实际,而且显得公私不分。 又必须承认的是,媒体大张旗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外,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国家与社会运行是否正常。伴随着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频繁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的相关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经批评中国的一些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 作为

12、一种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然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深层次原因”,而不是嘴上说说;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这已经不是个体的绝望,而是集体性的绝望。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 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许多人都在讨论“维特效应”。据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13、,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说“风潮”,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事实上,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让很多人活了下来,帮他们消解了内心的绝望与忧愁,其中包括歌德本人。 (摘自自由在高处,有改动)13、仔细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14、文章第段从“人类历史”谈起有何作用?(2分)15、说说第段画线句的意思(2分)16、第段说“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一个“社会”应怎样做才是“理性”的呢?(3分)(四)阅读为泥土洗澡,回答1720题。(12分)为泥土洗澡(1)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2)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3)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4)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