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6386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联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老街至李家塅通组道路硬化工程 建设方案 *乡人民政府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村老街到李家塅通组道路硬化工程 二、项目建设地点:*老区村李家、雷家、老街、瑶上 三、项目规模及内容。硬化通组道路3200米*3.5米。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建设等级:省颁四级村级公路 六、项目总投资:110.78万元及资金来源 七、资金来源。争取省挂钩帮扶单位扶持14.6万元,余款除由村财自筹、申请上级项目补助和受益村民集资外,不足资金由乡财政配套扶持解决。 八、项目建设单位:*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九、项目负责人:*电话:* 十、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

2、(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畲族村村情概况 *乡*畲族村地处*县城北郊,距XX县区12公里,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50户,1932人口,是*畲族雷氏的发源地、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全村现有耕地2741亩,林地11200亩。全村现有耕地2741亩,林地11200亩。全村主要经济产业为烟叶、蔬菜种植、茶叶、油茶等。辖区内企业4家。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村财收入4万元。 二、项目建设区情况 老街至李家塅通组道路是联结该村李家、雷家、街上、瑶上四个小组的交通运输要道,涉及农户240户,960人口,主要道路情况为:李家组1858米,雷家组564米,

3、瑶上组670米,均为砂土路,弯道多,路面差,交通运输不便,因受村财和农民经济能力所限,多年来一直无力改造硬化,严重影响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硬化此路,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是村民群众多年来的愿望。 3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老街至李家塅通组道路是联结该村李家、雷家、街上、瑶上四个小组的交通运输要道,涉及人口近千人,因受村财和农民经济能力所限,多年来一直无力改造硬化,至今仍是简易砂土路,严重影响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硬化此路,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是村民群众多年来的愿望。 硬化*村通组公路、改变村容村貌是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八有

4、民生”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切实解决*村李家、雷家、老街、瑶上四个小组群众出行难问题的一项有效途径。该项目建设,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村域经济,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必由之路。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乡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抽调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和技术人员有保证; 2、*村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本项目的确定经过了村民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征求村民意见并提交支部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一致表示积极配合和解决处理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中可能

5、遇到有问题; 3、村两委有能力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路。能够协调修路用地及修路所需的石料及车辆运输等问题。 4、项目主体工程大部分路段在原有路基上进行,有利于施工进行。项目区内的电源、材料、交通方便,有利于施工,秋冬季也适宜施工; 5、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改善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便于运输出行,促进生产,社会效益明显。 4第四章 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 硬化路面3200米。工程量为土方开挖940.25立方,路腹土方回填890.93立方,5%水泥碎石稳定层9941.4平方,c30砼路面9323平方米,30涵管180米,40涵管48米,管护栏制作安装1.6t,预埋铁件制作安装0.075t,钢筋制作安装1

6、.875t 第五章 项目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110.78万元其中: 1、道路硬化:99.67万元 2、单价扩大费: 2.99万元 3、税款、管理费、前期费: 8.21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该项目概算共需资金110.78万元,争取省挂钩帮扶单位扶持14.6万元,乡政府配套10万元,余款由村财自筹、申请上级项目补助和受益村民集资解决。 第六章 工程建设管理 一、管理机构 为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本工程,*乡人民政府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按时间、保质量、积极组织实施。 1、工程建设领导协调小组 组长:罗永琰(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

7、组长:范衍冰(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雷旺金(*畲族村党支部书记) 陈开根(*畲族村委会主任) 成员:张河生(省烟草公司下派驻村第一书记) 黄永龙(乡纪委副书记、包*工作组长)夏能清(财政所副所长) 吴慧良(国土资源所所长) 张杰(村建站站长) 郑云峰(路管站站长、环保办主任) 李日铭(*村委会副主任) 2、工程质量监督小组,由*村务监督小组和部分党员、村民小组长和群众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村,由陈开根兼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内设项目实施组及工程质量组和资金运行监督组。 二、项目招投标 本项目招投标严格按照*县和*乡“关于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乡村招投标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实行公开招标制

8、。由*乡招投标领导小组主持公开招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择优选定具有资质、经验、良好信誉的施工单位实施建设,凡不具备条件的施工单位,不得承揽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 三、项目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中坚持安全技术标准,严格安全施工程序,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1)组织落实建立完善的安全领导小组和安全保证体系,设臵各级专(兼)职安全员,分解各项安全指标,做到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头。 (2)教育落实。宣传贯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开工前和新入场人员及变换工种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持证上岗。爆破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搅拌机等机

9、具必须采取一机一闸漏电保护措施,保证接电安全可靠,绝缘拉地良好,并应进行试运行。 (5)施工期间,多处设臵安全文明施工标语牌。 (6)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检查员必须佩戴明显的标志,危险区域值班员佩章值班,并悬挂警示牌和警示灯。 四、项目施工组织 (一)质量措施 (1)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2)必须按照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技术标准,不得偷工减料。 (3)必须按照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严格使用。 (4)必须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

10、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施工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管工程师等质量监督人员。 (5)必须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示经教育培训或者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作业。 (6)准备好该工程各部分项技术资料表格的准备工作,查验技 7术、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作业人员的岗位证书等。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操作质量巡视检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项目质检员及各分期班组长随时对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操作进行巡视检查,对违章和不符合规程的要求的操作,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2)工序质量交接检查,必须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在生产班组完成工序

11、自检的基础上,由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工序质量交接检查。如质量不合格,必须坚决予以返工,返修工作完成后应进行复检,经认可后,下道工序方能施工。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对于该工程基层及隐蔽前一定要由施工项目负责人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检查验收,在检查时发现问题应进行处理,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准将其隐蔽。 (4)工程质量及施工要求(5)工程施工预检 1定位检查。检查中心线桩和水平桩,并进行定位、边线复测等项内容。 2水泥稳碎基层工程。主要检查中心线标高、压实度、厚度、横坡反超高等内容。 4水泥砼路面。主要检查模板的高度,砼配合比,浇筑厚度、路面平整度、有无过振和漏振、横坡及反超高等内容。 第七章 施工计划 该

12、工程总工期安排为6个月,从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总工期分三个阶段,即工程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完工阶段。 工程准备阶段。工程准备期1个月,主要解决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机械的租用或购臵、材料的筹备等前期工作。 工程施工阶段。主体工程的施工期为4个月,路面的浇筑等同时并举施工,施工期应尽量缩短,同时应考虑农村的农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 工程完工阶段。工程完工期为1个月,包括工程的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施工期间对环境评价 1、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开挖,但大部分可用于路腹回填,能通过回填的尽量回填,尽量减少弃土。不能利用的,在指定地点,按稳定坡堆放

13、并进行一些植被保护,避免弃土被冲积到路旁农田; 2、工程所需用的材料开采堆放在划定的范围内,防止乱开采、乱堆放等占用耕地。需要开采石料的场地一般远离村庄、农田、噪声及粉尘污染小而且暂时的,料场弃渣可利用一部分来铺路; 3、工程完工后,做好施工场地清理,有多余的材料或弃土运到指定地点,必要时加做一些防护措施,不用影响路旁田地和周围村民居住环境。 二、工程建成后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项目主要是道路施工,施工机械化水平较高,减轻运输劳动的强度。项目工程建成后,项目区生态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三、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实施后,优化了环境,所在村和群众充分讨论并形成保护环境“村规民约”。如不得

14、在道路上堆放杂物,保证路面整洁和畅通,建立项目工程管护制度等,使项目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第九章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1、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2、有利于村民出行,增加村民间的交流,丰富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民运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二、生态效益 1、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2、有利于减少村民建设垃圾的运输,减少环境破坏。 三、经济效益 1、每年可使村民减少运输成本3万元以上; 2、每年可使群众增加种养殖业收入10万元以上。 总之,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村李家、雷家、老街、瑶上4个小组近千村民的交通运输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