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46352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一1、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抓住学生的认识起点进行教学设计。高教师在设计此课时时,对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了解。现在的学生对立体图形在幼儿园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有了模糊的印象,或者说对图形的不同形状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辨别能力。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这种已有经验,让学生对这四种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然后再利用课中学生的错误分类进行这个非预设性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中高教师让学生利用学具或实物,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学习材料,从而增加感性材料,增强其说的愿望,培养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说

2、中理解,在讨论中释疑。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从实物的分类中学习新知,当学生学会了一种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教师总会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这种图形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数学中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作用,激发其我要学数学的意愿。值得商榷的地方:1、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2、这节课因为强调让学生在动中学,比如让学生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等,有些学生过分活跃,分散了注意力,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