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6350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案新人教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代表乙醇,在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烃以后,是从烃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环节,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学习模式。既巩固了前面

2、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和用途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醇的性质。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

3、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假酒、乙醇汽油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的结构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的性质及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应用时容易出错。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且具备一定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乙醇有所了解,所以对本节

4、课有所期待。三、教法分析1、实验法: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如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探究实验(如无水酒精、75酒精分别与无水硫酸铜的实验;乙醇、水和钠的对比实验;乙醇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2、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的情境(酒后驾驶的检验、过量饮酒的危害、酒精汽油的推广等),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乙醇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分子中的断键情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

5、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4、自学、讨论法: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四、学法指导1、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2、理解并掌握乙醇参与不同类型反应时的断键位置,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用身边发生的故事:我同学的父亲过量饮酒致死,引出乙醇的知识,并以酒的简史,结合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展示】根据学案内容,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

6、度、熔沸点等方面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点拨】利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和“茅台酒故意碎瓶”的故事加深对乙醇物理性质的认识,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介绍在做不同用途时酒精的含量。【教师设疑】如何区别无水乙醇和75的酒精?【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学生探究实验】无水酒精、75酒精分别与无水硫酸铜的实验【学生活动】将现象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学案上。(3)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展示】根据学案内容,学生展示乙醇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教师引导】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回答】乙醇分子是由乙基(C2H5)和羟基(OH)构成的,可看作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

7、基所取代的产物,或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OH是乙醇的官能团,乙醇是烃的衍生物。并用球棍模型组装乙醇的结构。【教师设疑】-OH和OH-有什么区别?【学生展示】依据学案,分组讨论后展示结果:OH和OH-的区别羟基(OH)氢氧根(OH-)电子式电荷数存在形式相同点(4)乙醇的化学性质a乙醇和Na反应【学生实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要提醒对比试验的做法, 并注意实验安全,钠粒用绿豆大小。)【教师设疑】为什么水和乙醇都能和钠反应?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钠与水的反应和钠与乙醇的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钠与乙醇的反应是什么反应类型?【学生讨

8、论】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因此都能和钠反应,凡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应该都能和钠反应。钠与乙醇的反应比钠和水的反应缓和得多,因为和-OH相连的另一部分结构不同从定义上分析,钠与乙醇的反应应是置换反应。【归纳】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连接官能团的其它部分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H原子活泼(或更难电离)。【学生归纳并展示】钠与水的反应钠与乙醇的反应现象实验结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教师引导】乙醇与钠反应的断键位置。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拓展】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的氧化反应燃烧:【教师活动】展示一个酒

9、精灯,并点燃。【学生展示】反应的方程式。酒精可以做燃料。【教师设疑】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是C02、H20? 催化氧化【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要提醒重点观察液体气味的变化和铜丝颜色的变化)。【学生展示】反应的实验现象、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引导】用球棍模型演示CH3CH3转变为CH2=CH2,使学生感受单键变双键的过程。然后分析醛基的结构,让学生思考发生催化氧化时的断键位置。【学生讨论】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的结构变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强氧化剂反应【学生实验】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教师介绍】检验

10、酒后驾驶的方法及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5)乙醇的用途:【学生讨论】根据乙醇的性质及生活经验,展开小组讨论,列举乙醇的用途【教师活动】通过知识竞猜,加深性质和用途的联系。(6)本课小结: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的化学性质和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7)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乙醇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 A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B没有颜色、透明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C沸点比水低 D密度比水大2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应选用的试剂是( ) A金属钠 B无水硫酸铜 C新制的生石灰 D无水氯化钙3、下列金属不能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11、)4、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 ) A B C D 附:【板书设计】第三节乙醇一、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挥发。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0结构简式:CH3CH20H或C2H50H官能团:-OH(羟基)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0H+2Na2CH3CH20Na+H2 2、氧化反应: 燃烧反应(淡蓝色火焰) 乙醇的催化氧化 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四、乙醇的用途【教学反思】一、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同发展。但本节课课堂气氛没有足够活跃,同组,组与组之间讨论不够到位。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急功近利式的应对考试,往往忽视人文教育,新课标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了较高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节课上在对酗酒的危害,乙醇作为燃料的意义等的人文教育是不够的。仅仅是作为科普介绍,一带而过。-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