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4630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4篇第一篇: 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地方发展大局江安县课题调研组机构和编制管理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科学设置机构,准确界定职能,合理分配编制,构建依法履职、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笔者认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一、

2、提升“一个认识”,从新高度审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总体目标,也是新时期赋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认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构数和编制数的统计,而是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构和编制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找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依法管理、严格控制

3、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工作任务的变化,适时依法对机构和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注重盘活现量资源,努力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二、促进“两个结合”,用新思维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辨证地理解和科学地处理机构编制管理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者间的关系。“管理”是“服务”的基础,“服务”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只重视“管理”,而忽视 “服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失去自我发展的生机活力;片面强调“服务”,而放松“管理”,机构编制工作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就会产生违法违规设机构、增编制的现象。因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要加强管理,严把机构编制“三关”

4、即审核关、审批关、监督关,强化监督查处力度,不滥设机构、乱批编制,确保有效管理;二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克服和纠正机构编制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复而产生矛盾的问题,按照政策加以妥善解决,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部门人浮于事、超编混岗、结构失调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及时向人事部门通报,采取清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实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上岗等方式予以妥善解决;对部门业务拓展多、工作量大,因人员编制少、人才紧缺而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并按规定程序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二)促进机构编

5、制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一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衔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取得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二是规范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实行控编与人员调配、组织任免、工资审批三结合。由编制部门定期审核并提供各部门、各单位的编制数额、经费形式和在编人员变化情况,人事、财政部门据此核定工资标准、核拨各项经费。凡未经编制部门批准的,劳动、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调动和工资审批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三是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人员、编制检查制度。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监察、财政、人事

6、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认真清理,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个在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减少财政支出。三、加快“三个转变”,以新状态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由单纯业务学习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不论是制定机构改革方案,界定部门职能、职责,还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机构编制,都要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既要熟悉国家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又要熟悉地方发展规划,掌握地方机构编制、实有人员状况、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程度及其对机构编制的需求量。为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要以科学发展

7、观统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要加强经济、科技、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各部门履职情况及相关工作对人员编制的实际需求,做到科学合理地“三定”;三要注重对地方机构编制演变历程基础资料的积累,对地方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二)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机构编制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与原则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通过合法的程序办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杜绝因人设机构、定编制的现象。同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改变“职能部门递请示,编制部门作批复”的被动管理状态,树立超前意识和主动意识,就社会反映、群众关注的

8、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主动就机构改革、编制调整方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和日常调控机制,在坚持编制总量不超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坚持机构有破有立、编制有增有减,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机构的高效运转。(三)从“着眼局部”向“立足全局”转变。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今后年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

9、分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权责一致,按照编制的不同类别和使用范围审批编制,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要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本着机构编制管理“一盘棋”的思路,在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框架内,统筹思考机构编制问题,注重存量的调整,有效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增长,为地方财政减负,为发展减负。在具体工作中,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当掌控一定比例(比如占总量5%)的编制存量,在政策范围内灵活应变地处理机构编制事宜,让机构编制管理处于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动态均衡状态

10、,积极为本地引进人才和改革分流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保证“十一五”期间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维护社会稳定”两条底线的基础上,只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法规政策允许,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就应该积极参与争取,主动介入,该控就控,该减就减,该增就增,该办就办,建立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机构编制部门在常规工作中,一切围绕“管理和服务”做文章,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大机构编制”观念,着眼于“新思维立新思路、新办法破老除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有快健康发展。第二篇: 机构编制创新管理经验做法机构编制管理概述1、机构编制管理的定义是

11、什么?机构泛指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及其内部的组织构造,是人们为了履行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有序组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狭义的编制仅指对组织机构内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分配。本书中的编制采用狭义的概念,特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有关组织机构的人员数额和领导职数。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划分、职能界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及其运行程序制度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内容

12、包括: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2、机构编制管理有哪些对象?机构编制管理的对象是各类法定组织和机构及经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单位。具体包括:各级中国共产党有关组织机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以下简称党政群机关)的组织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等。3、机构编制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机构编制管理是党和国家组织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组织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基础地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致力于巩固和完善管理体系,而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党和国家实施组织管理、政权正常运转的基础。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

13、人事管理、财政管理关系尤为密切,机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基本依据。二是保障地位。广义上的机构编制管理涵盖了各项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改革,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机构编制管理的作用,概括地说:一是保证作用。为党和国家机关建立适应管理活动要求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能分工,优化人员结构,保证整个系统正常、协调、高效运转,为党和国家实现管理目标和任务创造前提条件。二是促进作用。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组织管理活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党和国家机关的机构改革和经常性的管理活动,促

14、进其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工作人员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三是制约作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监督和制约机关和事业单位随意增人、因人设事、滥设机构等违法违纪行为,从制度管理层面有效避免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4、机构编制管理有哪些特点?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随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1)法制性。邓小平说:“要遵守编制,可以说编制就是法律。”这句话集中强调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增设机构、增加编制要按照法定程序审批,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而增加的机构编制是无效的;职能、机构

15、、编制一经审批机关确定,就具有法律效力,未经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变更;只有经过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机构和编制,才能成为组织、人事部门配备干部、财政部门核拨经费的依据,以及行政监察和审计部门对各单位进行相关监督和检查的标准。(2)综合性。机构编制管理涉及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既管理国家机关,又管理事业单位;既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服务,又为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服务,需要把全局与局部、一般与重点、长远目标与当前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其管理内容、方法等都具有综合性。(3)动态性。机构编制管理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

16、自身管理体系和制度等,进行不断调整和变革,因此,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5、机构编制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地方条例)规定,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1)精简的原则。宪法第27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精简原则,在机构设置上,横的方面应尽量减少多头管理,避免“部门林立”;纵的方面应尽量减少内部层次,避免“叠床架屋”。在人员编制上,应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工作量等实际需要加以核定,不配备多余人员和领导职数。(2)统一的原则。第一,我国的国家结构是单一制,在职责权限划分上,必须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宪法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以外,还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