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461633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分析(一)【摘要】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 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并以此作为出发点, 制定审计战略, 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 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评估控制风险; 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关键词】风险基础审计;审计模式;审计风险一、风险基础审计的内涵随着社

2、会和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需要依靠、 利用审计工作成果, 以正确作出各种决策和判断, 进行更为有效的投资和管理。 同时,人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注册会计师尽快出报告,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 又要注册会计师尽可能保证审计报告的正确性, 使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高, 而财务报表使用者追究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审计风险严峻地摆在审计人员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仍然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不注意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审计服务对象周围的环境,不注意识别和评估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就可能接受错了审计委托,掉入 “审计陷阱” ;就可能将审计重点搞错,

3、使审计风险失控。因此,风险基础审计便应运而生。所谓风险基础审计, 是指以审计风险的分析、 评估为基础,规划审计工作, 确定审查会计账簿的重点和抽查规模, 以获取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 查明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的审计程序模式。 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 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 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 信息的分析与检查, 由概括到具体, 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的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审计全过程所搜集到的证据、信息构成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二、风险基础审计的特点风险基础审计作为在账项基础审计

4、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的审计模式, 除了吸收前两代审计模式的优点外, 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人员风险的要求下,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风险基础审计以下的方面:(一)风险基础审计可以避免接受风险过高的审计项目风险基础审计强调受托前要对客户的固有风险特别是其中的客户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并对比审计能力, 决策是否受托。 它拓展了固有风险的评估内容, 增加了受托前对固有风险的评价内容, 使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工作更加明智、 主动, 能从受托之前就开始防范审计风险,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二)风险基础审计可以使审计计划编制的依据更加全面和可靠风险基础审计改变了制度基础

5、审计编制审计计划时,只依据对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健全、有效进行评估的局面。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 其依据不仅增加了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 而且拓展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内容。 它使固有风险的评估从受托后拓展到受托前, 从账户层次拓展到报表整体、 客户整体、 甚至全社会; 使控制风险的评估从局限于控制政策和程序,拓展到客户的控制环境、 客户风险评估、 客户整个信息系统及客户内部控制监控等各个方面。编制审计计划考虑的风险因素之全, 考虑程度之深, 都是制度基础审计所无法比拟的。 因而,它确定的审计重点和抽样规模,也比制度基础审计合理得多。(三)风险基础审计可以使审计工作更主动,审计效率更高风险基础

6、审计不是一味惧怕审计风险, 盲目控制风险, 而是在充分认识审计风险客观性、 利害双重性和可控性的基础上, 主动接受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 作为审计风险控制的目标以确保审计效益最佳。 因此, 风险基础审计需要增加一些以前审计所没有的工作环节, 如受托前 评估客户的固有风险; 制定初步审计策略,设定控制风险水平; 确定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和可 容忍检查风险水平等。(四)风险基础审计可以使审计风险控制更全面、更有效,审计质量更高风险基础审计不仅拓展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内容,相应增加了风险控制内容,使审计风险更加全面,而且增加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环节,固有风险要在受托前、计划期间和实质性测试后进行三次评估,控制风险也要在计划期间、 符合性测试后和实质性测试后进行三次评估,以便层层设防,确保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期望风险水平之内,从而确保审计质量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