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6082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烟囱设计中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烟囱设计中橫风向风振效应的控防摘 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自立式钢烟囱的橫风向风振问题 进行探讨,研究钢烟囱橫风向风振的区域和振动规律,并提出解决烟囱晃 动的方法。关键词:钢烟囱; 橫风向风振;设计; 控制钢烟囱上有风荷载作用时,会在烟囱两侧背后产生交替的漩涡,且 将由一侧然后向另一侧交替脱落,形成卡门涡列,卡门涡列的发生会使建 筑物表面的压力呈周期性变化,作用方向与风向垂直,称为横风向风振, 振动伴随着漩涡的出现而产生强迫振动,一旦振动增强,又会有由振动控 制的涡流发生,结构发生剧烈共振,表现出自激振动的特性。钢烟囱发生横风向风振现象在实际工程中时有发生,特别是烟囱刚 度较小时,临界风速

2、一般小于设计的最大风速,因此,临界风速出现的概 率较大,一旦临界风速出现,涡流脱落的频率与烟囱的自振频率相同,烟 囱就会发生横风向共振。橫风向风振带来的危害很大:1)由风振产生的惯性力在结构中引起 附加应力;2)由于风振反应发生的频度较高,有可能使结构产生疲劳效应。 1 横风向风振的相关公式根据GB 500512013烟囱设计规范,对于直立式钢烟囱,当其坡度小于或等于2%时,应根据雷诺系数的不同情况进行橫风向风振验算Re=69 000vd(1a)(1b)VHST:40 VuH w0(1c)式中:vcr,j为第j振型临界风速,m/s; vH为烟囱顶部H处风 速,m/s; v为计算高度处风速,m/

3、s,计算烟囱筒身风振时可取v=vcr,j; d为圆形杆件外径,计算烟囱筒身时,可取烟囱2/3高度处外径;St为斯 托罗哈数,根据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可取0.2; Ti为 结构或杆件的第j振型自振周期,s; uH为烟囱顶部H处风压高度变化 系数;w0为基本风压,kPa。根据GB 500512001烟囱设计规范,等截面自立式钢烟囱自 振周期:(2)式中:Ti为第i振型的周期,s; H为烟囱总高;Et为在温 度作用下的钢材弹性模量,kN/m2;I为筒身下端截面惯性矩,m4;g为重力加速度,取9.8 m/s2;W为筒身底部单位长度重量,kN/m;C1为与振型有关的系数:第1振型取3

4、.515,第2振型取22.034,第3振 型取61.701。对橫风向共振响应等效风荷载的计算按式(3):(3b)式中:gj为第j振型结构阻尼比;wcz j为橫风向共振响应等效风(3a)A f =入 / (H J H)荷载,kN/m2; H为烟囱高度,m; H1为橫风向共振范围起点高度,m;H2为橫风向共振范围终点高度,m;zj为在z高度处结构的j振型系 数;入j(Hi/H)为振型系数。2 橫风向风振的判定条件对烟囱这种圆形截面的结构,应按不同的雷诺系数Re的情况进行橫风向风振的校核。当Re#3.5X106,且1.2vHvcr, j时,应验算其共振响 应。由式(3)可得:越高大的烟囱其顶部风速越

5、大,越容易满足1.2vHvcr,j 的条件;越低矮的烟囱,其自振周期小,更容易满足Re3.5X106的条 件;是否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发生橫风向风振,受到较多参数的影响, 并不存在能够快速判断的简单规律,需要针对不同工程计算。3 橫风向风振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假设基本风压为0.4 kPa,地面粗糙度为B类,有一根直径为3 m、 厚度为12 mm的钢烟囱,烟囱高度由低到高逐渐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橫 风向风振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计算,不同高度对应的整体弯矩值见表1。 由表1可知:橫风向风振的发生高度为3450 m,此范围外的均不发生 共振,在高度刚刚进入共振区域后,共振对烟囱产生的整体弯矩迅速达到

6、 最大值,接近5 000 kN5m,烟囱高度继续升高,弯矩值逐渐降低,到 达44 m后,弯矩迅速减小。表1为风压0.4 kPa下,直径3 m的钢 烟囱在不同高度时第1振型时底部弯矩值统计情况。通过表1数据可知:在钢烟囱设计过程中,直径为定值的条件下, 烟囱的总高度只要避开产生共振的高度,橫风向风振就不会发生。计算过 程中,HvHvcr,j的条件不能满足;H50 m,Re#3.5X106的条件不能 满足,因此在烟囱较高或较低的时候,均可以避开橫风向风振。烟囱高度 从34 m开始,随着烟囱高度升高,烟囱开始进入橫风向风振范围,此时, 其共振起始高度H1和终止高度H2均较低,高度继续升高,共振终止高

7、度 H2迅速提高至烟囱顶部,烟囱的锁住区高度A H=H1-H2增加很快,而且增 加的量均在烟囱处,弯矩快速增大;随着烟囱的高度的升高,共振起始高 度H1也开始快速上升,整体弯矩逐渐下降,直至H1计算值到达烟囱顶部, 烟囱避开共振区域。表1风压为0.4 kPa时3 m直径钢烟囱的底部弯矩值高度/ m弯矩/vcr,j的共振条件更加难以满足,高振型发生共振 的可能性比低振型要小,高振型与低振型发生共振的烟囱的初始条件并不 一致。由式中起始点高度H1和终点高度H2计算式发现:高振型的H1、 H2变化幅度大,发生共振的直径、高度条件更严,由于临界风速较大,H1、H2位置都会比较高。这也意味着较高振型发生

8、共振可能性下降,因为Hl 的高度可能已经超出烟囱总高度。当风压为0.4 kPa,直径为3 m时不同高度钢烟囱在第2振型时底部弯矩值如表4所示。表4基本风压为0.4 kPa,3 m直径不同高度钢烟囱在第2振型时底部弯矩值高度弯矩/kN5m)高度/m弯矩820,090-21 I9L 18410 403.4f)2-22 257. 186463. 594-1 899* 888-11 794, 1高度/m弯矩/(kN5m)高度/m弯矩/(kN5m)820.090-2ll9l.l84l0403.492-22257.l86463.594-l899.888-l4794.l相比表1与表4,烟囱第2振型风振发生的

9、位置较高,接近GB 50051 2013最高高度限值90 m,表4计算了高于90 m时产生的弯矩值,但 是在实际设计中是不会出现的。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高振型正向与负向 风荷载可以相互抵消,但是临界风速vcr增加较多,等效风荷载标准值与 ver的平方呈正比,导致第2振型产生的弯矩值可以超过低振型产生的弯 矩,更加危险,因此第2振型的验算是必须且必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计算第2振型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 3、第4振型的风振验算,如果第2振型的H1高度已经很高,可以初步判 断第3振型H1已经超出烟囱总高度,可省略更高振型的验算。GB 50009 2012中有相关规定:“对一般悬臂结构,可只

10、取第1振型或第2振型”。改变钢烟囱的壁厚,在一定高度给烟囱增加水平支点,会改变烟囱 的自振周期,也会提高锁定区的高度。4不同版本GB 50051对临界风速的起始点高度H1和终止点高度H2规 定的不同根据GB 500512001的规定“若临界风速起始点在结构底部,整 个高度为共振区,它的效应为最严重,系数值最大”;在GB 500512013 中,已经取消此条规定,在附录H中给出了 H1的计算方法,但未给出H2 的计算式。GB 500512013中给出H1和H2的计算方法,新的方法减小了橫 风向风振的锁定区高度,在设计时需要注意此条的修改。通过计算,最大橫风向风振条件下的共振效应SC并不是最不利效应,而需要与顺风向风载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