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46041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发展分析及教育对策【摘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重要性主要有两个方面:认知发展阶段论和 活动学习理论。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知识量,而在于提高学生的 理解能力、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也即他们的思维能力。活动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必重在直接灌输学习内容,而应在学生的 自发性、内驱力的基础上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启发学生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不 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关键词】:教育皮亚杰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阶段心理变化 教育意义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

2、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脚 步或提高。一个人从婴儿期开始,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显著的,随着年龄的发展总会出 现新的思维方式,青少年与小学儿童相比,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认知发展观点认为:一方面,儿童的认知发展呈现按年龄发展的趋势,表现出阶段性特 点。另一方面,儿童的认知发展有表现出连续性特点。说明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模式是阶段性 和连续性的统一。而认知发展理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认知发展的过程,即认知发展是 否是一个整体,认知发展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还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领域发生。成熟是指认知,情绪或生理等方面相对持久的改变,是生物生长的结果而不是个体经验 的结果。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

3、引发的思维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改变。在青少年时期,青春期 的大脑发展变化对于促进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正 规的教育、与同伴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思想冲突等,对于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也都是十 分必要的。这时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并带有成人的因素或色彩。思维复杂,形成强烈的”自 我意识”。这时的注意力学会转移一一过去只看到自己,现在也看别人,追溯自己的过去, 也在考虑未来,注意别人是怎么看待、评价自己或拿别人对比自己,希望社会认同、接纳自 己,以别人为榜样,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自己的发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形成” 自我同一性”特征的。如果孩子在前几个阶段顺利地建立

4、起”信赖”、”自主”、”创新”、” 勤奋”的品质,这就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较容易地形成”同一性” 的品质,可以无约束地进入”青春期”。一个人的”个性”即”人格”在这一时期初步或基 本定型。在这个时期,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成为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 的统一风格的自我。一个人的理想(包括长大了充当什么社会角色,干什么事业等)一般也 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如果”个性”发育、发展得好,形成”忠诚”(于自己)即”自我同一 性”的品质,他就有健康的”人格”。所谓”忠诚”的品质,是指忠诚于自我的信念、价值 观和”自我同一性”,而不是忠诚于包括父母的外部环境。反之,如果没有形成

5、良好的”自 我同一性”,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或扩散,就无法认知、调节、控制自己,会陷入不适 应状态,觉得难于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自己,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中,甚至会成为极度孤 僻的人。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会使自己难以正确认 知自己,进而使自己的”角色混乱”,以至不知道或不敢相信自己是谁,要干或在干什么。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 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 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 二岁),出现了

6、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 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成人),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 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因为他们的身体特征、对角色的预期以及 同伴关系等都发生了快速的、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情绪冲突。尽管青春 期儿童总体上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是他们也有许多担忧,比如不被同伴接纳、被父母惩 罚、或学习不好等,还会产生一些诸如愤怒、内疚、挫折、嫉妒等消极情绪。究其原因,可 以总结为5点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一 旦想法及行为受挫、不能被现实接受,就产生

7、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 特别是父母,于是便产生了对成人特别是父母的反抗心理。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3、要求独立的意识过于迫切。将父母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 的障碍,把老师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4、反抗心理在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的”儿童期”,以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5、”青春期”既 是孩子的”黄金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从心理成长角度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 是34岁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 16 18岁的”第二反抗期”(心理危机)。反抗心 理”,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8、对外在一切力量予以排 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当孩子生长到十来岁时,由于他们对事物认识能力和世界观都正在初 步形成,开始进入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时期;因而此时他们总会有一种”我已长大了”的 感觉,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独立、自强的个性。“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开始产生要求提高独立程度的意愿及与异性交往的新的需求。在人际交流方面,自然就不愿、 也不便同父母在一起玩,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而是喜欢交家庭成员以外的伙伴,追星,模仿 成人,特别是喜欢与同龄的异性在一起,开始公开对对方表示好感甚至成双地走路、交谈、 嬉戏打闹,去追求共同的志趣,即使是共同的苦恼也一起分享。这才是正常现象。相反,天 天

9、围着父母转,父母会把”青春期”的青少年当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孩子在心理方面永远 也长不大。这反而是不正常的。这时,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也从对儿童(家庭的依附者) 转变到对成人(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者)这样的显著变化。这些变更在短时间内急剧发生,这 就很容易使青少年来不及调适自我心理,进而诱发出矛盾和冲突。这些心理的变化,对其智 能水平、人格模式和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其实,”青春期”既是”危险期”,也是”黄 金期”。特别是到了”青年初期”,更是人生求知、求职、求爱的关键时候,往往三者一齐 来。有人兼而得之;有人顾此失彼;一旦处理不当、适应不良,会三败俱来。所以,一方面, 孩子自己要有适应社会包括接

10、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就看怎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疏 导。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友谊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他们与朋友相处的时间明显增 多,多于与父母相处或自己独处的时间。朋友成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除了亲密朋友之外, 青少年也非常看重大范围内的同伴群体,将其视为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友谊和娱乐的源泉。此 外,青少年加入某个小集团或团伙是很普遍的事情,但不一定长久、稳定。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在 未来的成长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并作出出色的贡献,应该以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借 助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进行纯粹的、完全的、全面的教育。学校应凭借

11、其固有 的教育的组织教学使正在成长的一代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教育,对个人对整个社会发展负责。(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性倾向性动力系统中 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并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倾向。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角色,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研 究学生如何”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3、教学设计个性化、人性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

12、生的自信心。教师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均有其缺点和特长,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设立个性化、人性化 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多设案例,多使用直观感性的教学语言导入主题,进而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能力感。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塑造学生的成才心理品质。一是发挥榜样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人生观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学生对 高目标追求的欲望。典型可包括伟大人物、班内或校内的先进人物、学校已经毕业考上大学 本科的优秀学生等。二是经受挫折,稳定心态。挫折感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 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13、。学生面对挫折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坦然地 经受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自我情感体 验,维护心理平衡,在困境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三)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既是班级的组织者又是班集体的成员,应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班风。教师要让学生认 识到自己是班风建设的主体,认识到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班风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进入青春期阶段后,虽然大多数青年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反对对父 母对他们过多的干涉,但与儿童阶段相比,则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直接冲突,他们更希望能与 父母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