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5823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卫生检验检学是研究检验检疫与人人体健康的科学。具体地讲就 是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时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 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决定因素和实施检验、检 疫、控制的科学。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3、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 1873年。4、1873年 8 月 15 日,上海海关(当时海关内设有医官,主要负责 海关及各洋行的医疗保健)税务司理船厅英藉医官 FE.Wright 向北京总 税务司报告,要求委派医官采取对来自疫港的船只实施合办检疫的措 施,以保护本地公共卫生。最后任命海关医官(首先从事检疫工作。5、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

2、分为两大类:卫生防疫站、专科性卫生防 疫防治队。6、卫生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 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 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和安全。7、卫生检验检疫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 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监测、管理活动的手段和规 律; 研究保护人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的规律;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控制、检测的规律;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控制、监测、监督的具体规范; 研究人员、 交通工具、 货物、媒介生物、 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研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检

3、验检疫实践活动的规律;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公约以及世界上主要国 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特点和要求; 研究检验检疫学的特点、性质与发展规律以及在现代化经济社会 中的地位和作用。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研究方法: 微观卫生检验检疫学; 宏观卫生检验检疫学; 实验卫生检验检疫学。9、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双重性、强制性、预防性、规范性。10、卫生检验检疫学研究对象: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 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第二章 卫生检验1、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有关卫 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

4、 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制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的学科。2、卫生检验意义: 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为制定卫生标准、 评价卫生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在疾病控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 康关系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3、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4、卫生检验按照卫生专业分类:水质卫生检验、食品卫生检验、劳 动卫生检验、化妆品卫生检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 消毒杀虫卫生检验、 生物学材料检验。5、按照卫生检验工作性质分类:经常性卫生检验、特殊卫生检验。6、卫生检验的采样原则:代表性、目的性、时效性、安全性。7、采样至少要有 2 人。8、空气样品的采集: 直

5、接采样法: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真空瓶采样; 浓集采样法: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 法; 自然沉降法和惯性撞击法。9、泳池水:采样点一般取对角线3个点,采水点离池壁1m,在水下 30cm 处采水 450ml。10、样品应在34小时内送至检验室。11 、实验室认证是每三方组织出示书面保证,表明产品、过程或服 务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 实施: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 格;范围:第三方实验室; 13个要素。12、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机枪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 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 实施: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范围: 第一、二、三方实验室; 24个要

6、素。13、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基本程序:申请、评审、评定、发证。14、实验室认证认可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策划、整体优化、 预防为主、过程概念、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质量改进的持续性。第三章 卫生检疫1、检疫:限制有嫌疑但无症状的个人或有嫌疑的行李、集装箱、交 通工具或物品的活动和(或)将其与其他的个人和物品隔离,以防止感 染或污染的可能传播。2、嫌疑:是指缔约国认为个人、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 物品或邮包已经暴露于或可能暴露于公共卫生危害并且有可能是传播 疾病的来源。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入出境检疫对象包 括入出境的人员、 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

7、 货物、邮包等特殊物品。 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入出境检疫对象有进口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以及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4、卫生检疫分类: 依据卫生检疫的实施范围: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 依据卫生检疫的管理模式:隔离式检疫、滤过式检疫、监测式检 疫; 依据卫生检疫的工作性质:常规检疫、特殊检疫(临时检疫、非 口岸检疫、随般检疫)5、卫生检疫的内容:人员检疫、交通工具检疫、动物检疫、环境检 疫。6、卫生检疫的特点:强制性、技术性、预见性、综合性。7、疫情是指传染病发生、发展和终息的情况。疫情信息是传染病发 生、发展的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的资料,构成疫情的主要因素有时间、 空间、人间和传染病种

8、类。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 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疫情报告人可分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 告人。 义务疫情报告人:任何人。 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 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 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 业医生均为责任病情报告人。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甲类2 种(鼠疫、霍乱)、乙类 24种(病毒性肝炎)、丙类 9 种(肺结核)。10、日常疫情报告: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

9、现甲类传染病(检疫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 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 6 小时内、农村应于 12 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 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到报告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至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验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要求,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 时。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 12小时内、农村应于 24 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 24 小时内报告当地卫 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1、疫情管理的作

10、用: 疫情是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和确定检疫查验内容的重要依据; 疫情是判断交通工具染疫或染疫嫌疑的依据; 疫情是实施卫生处理的主要依据; 疫情是国境口岸采取相应防制对策的依据。12、锚地检疫:指入境卫生检疫船舶必须在港口的检疫锚地或者经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同意的指定地点实施卫生检疫。 适用于来自疫区的 或首次抵达的船舶。其优点是锚地远离港内,一旦发现检疫传染病,便 于检疫当局对交通工具和人员采取控制、隔离等有效措施。 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或者动植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的船舶; 装载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船舶; 有染疫嫌疑的船舶,即载有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 人、或者有人非

11、意外伤害而死亡且死因不明尸体的船舶; 未持有有效的除鼠 / 免予除鼠证书的船舶; 发现啮齿类类动物异常死亡的船舶; 废旧船舶; 载有放射性货物和须进行处理货物的船舶; 装载的货物为活动物的船舶;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需要或者船方申请的船舶; 没有申请随航检疫、泊位检疫或电讯检疫的船舶。13、卫生检疫的内容:海港检疫查验、航空检疫查验、陆地边境检 疫查验。第四章 卫生监测1、卫生监测系指卫生监测机构运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 的方法,连续、系统地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的卫生质量,人 们生产劳动、 工作、 生活娱乐和学习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以及人群健康 状况进行检测与卫生学评价并及时地反馈和

12、利用卫生信息的过程。2、卫生监测的基本特征: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3、卫生监测种类,按监测对象分: 人群监测; 特定环境(含水、土、气、特定公共场所)监测; 媒介生物监测; 交通工具监测; 货物监测; 食物与职业中毒监测; 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 突发事件监测。4、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反馈信息、利用信 息。5、哨点报告: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在经过选择的人群中用标准的内 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称为哨点监测。它具有成本低、效率点的特点。6、国家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是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 病监测系统。7、监测系统评估:灵敏度、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简单性、

13、可 接受性、阳性预测值。8、人群监测监测对象: 传染病监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 冒、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我国根据具体情况 又增加了登革热。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 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5 种。 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非传染病有恶性肿瘤、 心胸血管病、 糖尿病、 精神病、职业病、出生缺陷等。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针对其他卫生问题监测9、传染病人群监测监测内容:(选择) 收集人口学资料; 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及分布描述; 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 暴发流行调查; 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防治措

14、施效果评估; 流行的预测。10、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污染源和环境状况。11、大气监测有害气体:酸性有害气体: SO2、 H2S、 NOx 、Cl2氧化性有害气体: NOx、 Cl2、O3硫化性有害气体: H2S颗粒污染物12、饮用水必测项目:浑浊度、色度、嗅味、总大肠菌群、细菌总 数、pH、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铁、锰、总 碱度、氨氮、溶解性固体、耗氧量、酚、当地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污 染指标。选测项目:亚硝酸盐氮、碘和 BOD.13、自备给水采样点数占自备水源总数的 5%10%。14、土壤预处理:碱熔法、酸溶法、溶剂萃取分离法。15、采样误差监测值相差 10%20%是

15、允许的。16、土壤测定方法:重量法、容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 色谱法。17、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基础。18、充分利用预警信息是卫生监测的最终目的。19、预警信息发布原则: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 第三原则。第五章 卫生控制1、公共卫生危害结局的影响因素: 危害因素的不同、 社会经济条件、 个体抵抗力的不同。2、公共卫生危害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是自然消亡,二是产生不明显 的影响。3、卫生控制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疾病防治机构、医疗 机构依据卫生法规对公共卫生危害所实施的管理措施, 目的是保护人体 健康,这些措施是通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控制所实现的。4、卫生控制的特性:保护性、强制性、技术性、公益性、综合性。 此外还有程序性、合法性、合理性。5、按照公共卫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对象,可将卫生控制分为:人员卫 生控制、交通工具卫生控制、货物卫生控制、环境卫生控制。6、卫生控制措施:预防性控制措施、防疫措施、治疗性预防措施。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